APP下载

“转制”到底应该“转”什么

2009-11-13

出版参考 2009年19期
关键词:出版单位身份出版社

文 中

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程已进入到全面提速阶段。怎样才能做好转制工作,是目前许多出版单位都在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在早改还是晚改的问题上,很多单位希望晚一些转(改)制,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个因素:大部分部委或高校出版社凭借固有资源和政策,眼前的日子过得不错,认为改革必然有风险,因而缺乏主动改革意愿,转制直接涉及人员利益格局的变化较为复杂,问题处理难度较大,一些出版社与主管单位关系比较微妙,在没有得到上级主管部门明确指示时,一般不愿轻举妄动;还有些出版社对改革政策了解不够,没有明确的转制思路,也有人认为等等可能会有更优惠的政策出台,担心改早了会吃亏。所有这些都可以归结到一点,即目前相当一部分出版单位还没有做好转制的准备。

而时至今日,有关出版体制改革的各项政策和时间表已十分明确,在中央的强力推动下,经营性出版单位转制工作不可逆转,已经没有等待观望的时间。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转制还仅仅是文化体制改革大潮的序幕,随着行业和资本的壁垒被逐步打破,新闻出版业必将从百家争鸣的“春秋”时代进入到合纵连横的“战国”时期,出版产业资本结构将从单一化变为多元化,产业格局将从分散走向集约,传统的出版方式也将与网络、数字、通讯、视觉等新媒体进行融合,形成新型的文化创意产业。

凡事预则立,越早转(改)制,越有时间打造内功,越能充分利用政策优惠期发展壮大自己,也就越有可能把握出版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命运的主动权。那么转制到底要转什么?笔者认为归纳起来应该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层面是身份转变。包括单位法人和单位职工两个层次身份转变。其中单位法人通过履行方案申报、清产核资、评估审计等一系列程序,办理审批、登记、注销、确认等一些手续,其事业身份即可变为企业。应该说这一层次的工作虽然繁杂,但并不十分复杂。而难点是第二个层次,即人员随单位转制由事业变为企业职工身份时,其原有的权益是否能够得到延续和保障。因此,如何在转制方案中充分落实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配套政策,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真正保障职工的基本权益和切身利益,是关系到转制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的问题。这不仅需要上面的各种改革政策明晰到位,还需要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完善的转(改)制方案。

第二个层面是机制转换。相对于身份的转变,出版单位运行机制的转变是一项更为复杂、涉及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包含了发展战略、决策规程、市场预测、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劳动管理、财务核算、预算管理、内部控制、风险防范,以及规章制度执行力等市场化经营运作的各个方面。这一切都需要出版单位苦练内功,是一个长期的渐变过程,不是简单地靠上级指令、或用行政手段进行推动就能够完成的。

笔者在专项调查中发现,同样是部委出版社,由于内部管理和经营运行机制的不同,转制基础和职工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经过近十几年的企业化运行,一部分出版单位已经基本完成了企业市场化运行机制的转换,学会了在市场经济中游泳。其结果是单位获得了快速发展和资本积累,职工得到了实惠,并提前消化了大部分转制成本,职工已经可以用平稳的心态从容地应对当前的改革局面。但仍有一部分出版单位,从经营方式、财务核算到收入分配制度还基本沿袭着事业管理模式,发展较缓,历史欠账较多,部分职工对转制不理解,对未来忧心忡忡。显然,这些单位的转制任务相对繁重,应该借转制之机,一方面积极争取一切有利条件解决企业和职工的后顾之忧,一方面进行单位内部的各方面改革,苦练内功,力争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企业化经营及管理机制的转换。

第三个层面是产品转型。也就是提高出版物的市场化程度。这是转制出版社在转制过程中乃至转制后相当—个时期的更高层面的战略任务。转制即意味着经营性的出版单位将作为以营利为主要目标的企业主体全面参与市场竞争,特别是对于部委所属的一些所谓专业出版单位来说,以往长期依靠主管政府部门行政手段或行业政策资源来获取垄断出版收益的格局将被打破,出版服务的对象也将从上级主管部门和所属行业逐步转向市场受众。今后作为市场主体的经营性出版社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创新思维,开发出更多的适销对路的图书精品,创立和培育独立自主的市场品牌,谋求更高的市场占有率。

猜你喜欢

出版单位身份出版社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我等待……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跟踪导练(三)(5)
中国最美的书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石油工业出版社
全国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首次等级评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