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志诚:儒商风范 创新之歌

2009-11-13程书香

华人经济 2009年8期
关键词:大陆香港

石 依 程书香

1986年,徐志诚先生带着五百元港币,跨过罗湖桥来到了香港,从此,他开始了一段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的新历程。

曾任中学教师、校长的他,用青春和汗水,浇灌着祖国的花朵,孜孜不倦地为祖国培育着一批又一批的接班人;来到香港之后,徐志诚先生用他长期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那种“仁、义、礼、智、信”的儒家理念,翻开了事业的新篇章……

他充分展示出了“儒”与“商”的完美结合。

敢拚敢搏再度启程

但凡从大陆来到香港打拚的人都深谙生存的艰辛——语言不通、环境变化、生活习惯不适应等因素都如一道道鸿沟,让他们举步维艰。徐志诚先生初到香港时已人到中年,无形之中又多了一道障碍,因而,初来香港的那段岁月对他来讲真的是困难重重。

回想当初,作为福建省德化县第一中学(省重点中学)校长的他,教书育人数十年,可谓是“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当他跨进香港这片蕴含着浓郁的西方色彩的土地时,昨天的一切全都归零。徐志诚先生说:“什么学历,什么经历,都不被承认,只得从打工开始,香港社会既公平又残酷。”

于是,徐志诚先生走进了打工者的行列,“我当时只会说普通话,我用普通话去找工作,基本上都没有单位愿意用我。”徐志诚先生说着,艰辛与无奈难以言表。他在工厂里剪过线头,一天下来,酸痛难忍。之后不久,徐志诚先生经一位在电子厂做工程师的学生的介绍,在这家电子厂里最基层的生产线上做着维修工作,靠着一点微薄的工资,艰难地维持着生计。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曾从事物理教学的徐志诚先生,在教学之余,对无线电子学也常有研究,“但是当时香港的电子订单设计基本上来自美国,跟大陆的电子设计完全不一样,所以刚开始操作起来,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徐志诚先生说,他勤勤恳恳地研究、学习着。在熟悉工厂里的电子产品后,他发现了产品在设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徐志诚先生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将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整理出来,向工厂的管理层反映,老板惜才,将徐志诚先生从生产线上调到了采购部,让其专门负责电子部件的采购任务。从维修工到采购部,前后只花了三个月。在之后的三年时间里,徐志诚先生学会了广东话以及电子专业方面的英语,工资也在不断地增加,而学习的心、进取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工作已经稳定,但是徐志诚先生心里想着的是:一个人不能安于现状,于是,他毅然辞去了那份稳定的工作,筹划着在香港这片土地上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事业来。

辞工后的徐志诚先生凭藉着在物理研究方面的优势,成立了电子公司,并成功制造出小型控制变压器。“可是,当时如果要将产品通过正规渠道销往大陆,需要交很多关税,产品会因为价格昂贵而难以销售。”他接着说道,“那时销往大陆的电子零件大都是走私进口的。”面对这样的情况,徐志诚先生默默地退了下来,他告诫自己:“决不做走私的生意,因为我曾经是一名教师、一位校长。”多年的教书育人生涯,磨砺出了他的正直的性格,在他看来,做人与经商并重,他一直遵循的是以做人的理念来经商、在经商的过程中体现做人的原则。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变压器的制造和销售。

千帆竞发,信誉先行

是金子总会发光,不久后,偶然的机会让徐志诚先生开始踏足纺织行业。一位在纺织厂工作的朋友有意自己开办纺织厂,在寻求合作伙伴的时候,找到了他,“对于纺织,我基本上是一窍不通,完全的门外汉,但我下定决心要从零学起。”1989年4月1日,宝源国际(纺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广交会上,徐志诚先生凭藉着诚信正直的工作作风以及对大陆的了解,做成了第一单生意,接下来有了第二单、第三单生意……慢慢地,生意便做开了。

儒家的精神、儒家的气度、儒家的道德规范在徐志诚先生身上得到了最深刻的诠释。在他刚进入纺织行业的那会儿,一位朋友的公司正面临着严峻的经济问题,资金枯竭以至企业无法正常营运,当他开口向徐志诚先生提出借款的请求时,徐志诚先生用信誉作桥梁,二话没说就把向学生们借来的上百万的钱转借给合作伙伴,让他购买原料,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而正是这份诚意与大度,使徐志诚先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后来源源不断的订单,更获得了一份坚固的友谊。

纺织业不管是在香港抑或大陆甚至全球,每一个厂家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有着他独特的优势,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如何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是徐志诚先生颇费脑筋的一件事,他讲起了一则宰相和君主赛马的故事,“宰相和君主的三匹马均分为上、中、下三等,同等级的马相比,君主的马均略胜于宰相的马,如果上对上,中对中,下对下,宰相必输无疑,于是宰相用他的下等马对君主的上等马,上等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最后以三场两胜的结果赢得了比赛。”这个故事如同醍醐灌顶一般,给徐志诚先生的未来指明了一条道路,徐志诚先生决定用自己的文化优势、真诚、信誉以及谦虚的学习态度来立足于纺织品市场。

“看厂先看人,合资先合人。”徐志诚先生最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品质,在与浙江一家蚕丝厂合作的时候,那家厂正处在倒闭的边缘,蚕丝厂欲向徐志诚先生借二十万美金救厂,徐志诚先生果断地给蚕丝厂汇出了二十万美金,他坦言:“虽然当时也有人提醒过我,说蚕丝厂那边会不会把钱拿走了,或者货又生产不出来?风险实在太大了,我当时也没有想别的,只是觉得如果我不给他帮助,他的工厂就会垮台,所以就把钱给他了。”也正是因为一个“仁”字,徐志诚先生用二十万美金帮助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挽救了一个厂,至今提起这件事,对方对徐志诚先生仍满怀感激。多年以来,徐志诚先生和他的合作从来不曾间断。而徐志诚先生亦从“仁”中延伸出了“智”,人脉宽广而且稳固。

勇于开拓注重创新

做事业就像登山一样,很难预知前方是否有凶险,但是每一位登山者都具备一种冒险精神,而徐志诚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具有开拓进取、敢于创新、勇于向困难挑战的登山者。

发展初期,企业的成长亦经历了好几个阶段。最初的时候,徐志诚先生主要的业务是兔毛衫(Angara),他常常要自己提着样品挨家挨户地拜访客户,虽然数量少,利润低,但是信誉非常地好,大家都很相信他,慢慢的,他和大家熟了起来,有一天,一个客户拿了一个小筒子过来问徐志诚先生有没有那样的产品,小筒子上的英文字母是:Viscose Ray on filament Yarn300D/60F,这在业内人眼里是一目了然,然而对于对纺织业完全陌生的徐志诚先生来说,根本无从下手。做事用心的他将那些英文字母抄了下来向纺织专业的朋友请教后,才知道那是一种粘胶长丝,徐志诚先生介绍说:“在当时只有日本生产的粘胶长丝,占据着全香港的市场,没有大陆的产品。”而且徐志诚先生也根本不知道大陆有没有厂家生产。或许是上天对一个赤子的爱国情怀的眷顾,徐志诚先生在他二十几年来从未间断地订阅的《文汇报》的一个小小的角落里看到了一则关于大陆有家生产粘胶长丝的化纤厂的广告,喜获这一消息,徐志诚先生喜出望外,马上赶往当地。虽想购买,但却不知道产品质量能否合格。徐志诚先生觉得开拓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他决定冒一次险,于是订购了十吨粘胶长丝,出口至香港,在香港开始尝试着染色、织衫,艰苦地进行着推广,不到一年的时间,徐志诚先生便用不输于日本的质量,但低于日本的价格,部分取代了日本产品,占领了香港的市场。

在纺织业,徐志诚先生是外行人,可正是这个外行人,成为了将大陆粘胶长丝带进香港的第一人,充分展示着他开拓创新的魄力,而正是这份魄力使公司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积累了丰厚的资金,这也是徐志诚先生奋斗路上的第一桶金。

进入纺织这个传统的行业,徐志诚先生表现出来的是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强大的拓展力,他不断地给这个行业注入新鲜的元素。徐志诚先生说:“我发现当时在世界上,兔毛衫虽然有着相当大的市场,但是在大陆却只能生产白色的兔毛纱,都是将成衣染色,市场上很需要成衣之前就染色的兔毛纱。”于是徐志诚先生决定再冒一次险,他和江苏一家兔毛纱厂共同研究,终于成功地开发了这个新的产品。由于需求巨大,工厂加班生产仍供不应求,这为企业赢得了丰厚的资金,而且纺纱出口。这一举措既符合了国家的政策,又填补了中国兔毛纱品种的空白,更为企业赢得了资金, 可谓“一石三鸟”。

对于自己祖国,徐志诚先生始终有着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他相信祖国终有一天会腾飞,会成为全世界举足轻重的国家,他加强了与内地的生意往来。他在与大陆厂家谈价格的时候,有时大陆厂家不知市场行情,以“信”和“义”为先的徐志诚先生总是真诚告知,当来货价格降低时,他又主动降价,也因此迎来了顾客的信赖与支持,正是这种信任,徐志诚先生生意可享有多种“特权”,比如公司在拿货时,不必先付款,可以等销售后再结账,等等举措,亦是合作伙伴对他信任的回报与体现。生意往来在一片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着。

事业越做越大,品种范围越来越广,徐志诚先生又开发了蚕丝、绢丝。“1994年,当时,所有的大陆的绢丝厂只能纺织出双股丝,但是美国的客户的设计师发现三胶丝更好。”徐志诚先生说着便开始和大陆的工程师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纺织出了绢丝三胶新品种,徐志诚先生又摘取了一个第一。新产品迅速打进了美国市场,又一次的供不应求为公司带来了又一次的飞跃。之后几年,徐志诚先生又相继开发出了绵羊纱、山羊绒纱、丝落棉等等,新的品种,为客户带去了更多的选择。

1997年,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海啸,徐志诚先生坚持的原则是“不裁员,不减薪,奖金照发”,他用诚信为他的公司打下了坚固的基石,加之以不断创新的思想,才能让他的公司虽立于风雨之中,却依旧岿然不动。徐志诚先生坦言:“公司还在努力的探索中,正在寻求开发新的项目。”事业的画卷,正慢慢地被徐志诚先生展开。

赤子情怀回馈社会

徐志诚先生的事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二部分是经商,而第一部分是教育。徐志誠先生曾从教于福建德化第一中学,教书育人大半生,他的这份教育的情怀一直伴随至今。

上世纪七十年代,徐志诚先生曾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成功地在德化一中创建了校办工厂,出名于福建省,在“四人帮”被粉碎之后,徐志诚先生被任命为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校长,恢复被“四人帮”严重破坏的教育教学秩序,夜以继日地辛苦地工作着,不仅承担着繁重的行政工作,还亲自授课,教高中毕业班的物理,为摆脱山区落后的教育教学,呕心沥血,终于在恢复高考制度后的1980年,德化一中用优秀的成绩进入了泉州地区先进的行列,1981年,德化一中被授予福建省重点中学。

徐志诚——一个在穷尽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太阳下最光辉的教育事业之后,来到了香港,白手起家,打拚出了一片事业的天空,走向了成功之路,他深有感触地说:“我的公司能有今天,完全得益于祖国的改革开放,得益于祖国经济高速发展。否则,再大的本事、再多的付出也是一事无成的。”他始终不忘的是祖国的教育事业,这份浓浓的赤子之情,实在让人钦佩。

身在香港的徐志诚先生时刻牵挂着德化一中的发展,1998年,当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科教兴国”时候,教育事业再一次成为了大家重视的方向,听到这个消息,徐志诚先生当即捐出55万元人民币在德化一中设立了奖教助学基金,之后不久,又在德化山区捐建了两所希望小学。另外,为家乡修路,为老人会以及其它公益捐款,徐志诚先生从来都是饱含真情。

香港的爱国社团里,时常可以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那就是徐志诚先生,众望所归之下,他被推选为晋江市南侨中学香港校友会理事长、会长,由老师来当校友会会长,实属少数,足可折射出徐志诚先生对教育、对学生们那份浓厚的感情。

亦商亦儒的徐志诚先生,用“仁、义、礼、智、信”在大潮流中行走,步伐笃定而有力。 (石依程书香)

【人物简介】

徐志诚先生,香港宝源国际(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历任福建省德化县第一中学校长(1978年—1985年)、福建省德化县对外经济委员会副主任(1985年10月—1986年2月)、1985年度被授予福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现任香港福建体育会副理事长、永远名誉会长、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副主席、香港泉州同乡总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德化一中校友会永远荣誉会长、香港南侨中学校友会理事长、会长。

猜你喜欢

大陆香港
海洋星探组 你所不知道的“大陆裙”
冰之大陆
冰之大陆
南极大冒险
香港ifc商场夏日呈献
香港ifc商场 本季好FUN乐
香港ifc商场
冰之大陆
香港
大陆的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