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板:“新瓶”莫装“旧酒”

2009-11-13苏培科

投资与理财 2009年19期
关键词:开盘价专业户创业板

苏培科

创业板IPO开闸,一批接一批的企业“过会”,令投资者目不暇接。

从创业板单个企业的平均融资规模来看,仅比中小板小一些,无非是概念“新”一些罢了,仍然延续了主板的规则和弊端。

从权力发审机制来看,35名委员审核100多家企业,即便每天开会都得一个月光景,哪有时间去消化每家企业数百页的上市材料?如果草草了事,显然是对投资者不负责任。最有意思的是,已经“过套”的两批企业都是被发审委“有条件通过”。所谓“条件”就是让上市公司对信息披露有欠缺的地方进行补充。这不免让人疑惑:既然信息披露有欠缺,为何还要让其“带病上场”?难道是为防止日后出问题而预先找“台阶”吗?

从创业板招股书(申报稿)来看,无非是在首页开篇加了一段标准化、格式化的语言:“本公司本次股票发行后拟在创业板市场上市,该市场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创业板公司具有业绩不稳定、经营风险高、退市风险大等特点,投资者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投资者应充分了解创业板市场的投资风险及本公司所披露的风险因素,审慎作出投资决定。”

这种风险提示形同虚设,无异于烟盒上的“吸烟有害健康”。包括深交所频发的创业板投资者风险教育专栏内容,也几乎是创业板的介绍及“软广告”,而没有发布任何对创业板游戏规则利弊的深度剖析,更没有对具体高新产业和成长性公司的风险揭示。

从发审程序来看,似乎也仅比以往多一个环节:每次开会前,委员们都要填写《中国证监会创业板发审委委员与发行人接触事项的有关说明》。在缺乏必要核查和约束的情况下,即使有“接触”、“利益”、“不正当手段”等,委员也会说没有。何况,一些“隐性”寻租(间接性接触)、关系疏通等行为,其他人无法得知,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稽核和责任追溯机制。比如,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成了发审委员,则该所的业务大幅增长,发审委员是否会“隐性”照顾这些客户?在权力发审的制度下,这些现象很难避免。因此,只有尽快改变“裁判员”与“运动员”一身兼的权力发审格局,尽早让“注册刺”代替权力发审,才是最终解决途径。

创业板仍然沿用了中小板的交易规则。但有所不同的是:在熔断机制上增加了涨跌幅限制。如盘中股票价格首次上涨、下跌达到或超过开盘价20%时,临时停牌30分钟;首次上涨、下跌达到或超过50%时,临时停牌30分钟;首次上涨、下跌达到或超过80%时,临时停牌至集中竞价收市前3分钟,之后再进行复牌,并对停牌期间已接受的申报进行复牌集合竞价,然后进行收盘集合竞价。

此举显然是为了防止上市首日爆炒,比以往相对合理。但有一个巨大的漏洞,就是这个熔断门槛是建立在开盘价的基础之上的。于是,通过做高开盘价就可以绕开熔断机制。为了弥补这一漏洞,必须有效打击和监管虚假报价、操纵开盘价的行为。

此外,从源头上抑制一级市场的爆炒和虚假繁荣也是关键。目前,一级市场囤积了大量的“打新专业户”,仅各大商业银行发行的存续理财产品就超过4100只,理财业务市场规模达到7000亿元。而银监会又明令禁止其进入二级市场,不允许购买股票型基金和未上市股权,并对很多投资方向都作了限制,似乎成了只允许其“打新股”的指令。如果再加上保险、信托、私募等机构资金和一些企业申购资金,则“打新”规模异常庞大,而这些资金又是专门从事“打新股”,从不介入二级市场。一旦它们流入创业板市场,同样会给创业板市场制造出供不应求的假象。

对于新股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上市首日爆炒的行为,笔者曾多次建议管理层通过“市值配比认购法”(让申购者按照市值与可中购量1:1的关系来申购),从制度上限制“打新专业户”。如果监管层继续对开盘价操纵和一级市场“打新专业户”熟视无睹,创业板被制度性爆炒不可避免。这样,创业板很有可能会沦为一级市场的盛宴。而成为二级市场炒新散户们的炼狱。

猜你喜欢

开盘价专业户创业板
粗心“专业户”
坑队友专业户
年度增长37%,体量达1.2亿! 这家资深动保专业户是如何“玩转”市场的?
一季小龙虾苗成就百万富翁,2020年虾苗恐激增滞销,育苗专业户到底该不该转型?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创业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下滑股(创业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