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让“思绪”涌动

2009-11-11陈祖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9期
关键词:思绪语文课堂

【摘要】语文课堂追求的不是表面的热闹,而要把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作为第一要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绪”永远比“情绪”更重要。

【关键词】语文课堂 关注学情 思绪 思维素养

新课程实施之后,语文课堂教学是越来越热闹了。问题一个接一个,掌声一阵又一阵,讨论之后是探究,探究不足活动凑,学生的情绪是空前高涨,整堂课学生都不歇着,大有“想要安静也难”之势。可以这么说,我们语文老师在搞活课堂这一点上弹精竭虑、高招迭出。然而,透过“活跃”的表象来审视语文教学,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情绪”越发激昂的同时,“思绪”却逐渐被冷落一旁。“课改搞了,课堂好看了,语文教学更空了。”可见,我们许多语文教师的“兴奋点”在“热闹、好看”上,而不在“语文的味道”上。

“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学生的“思绪”上。特级教师余映潮说过一句十分精典的话:“思绪比情绪更重要。”情绪是外显的,而思绪是内隐的。正因为思绪具有内隐的特点,所以它往往跟“安静”、“沉默”等课堂情境连在一起。在我们语文老师眼里,课堂上的“安静”与“沉默”不就是“冷场”吗?这样的课堂怎能经得起别人的评价?其实,教师有这样的想法,骨子里还是“语文课就要上得热闹好看”的观念在作怪。尤其是公开课,执教者为了让课经得起别人的“看”,更是在“热闹”上动足了脑筋。“我们希望老师不要经不住课堂上的沉默,因为,只有气氛活跃,而没有屏神凝思和思维交锋的课堂,不是健康的课堂。”笔者很欣赏一些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这样要求学生:“同学们,不要急于举手和回答,仔细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而就这个时候,教室里没有如林的小手,没有争先恐后的抢答,只有一片宁静,只有学生微皱的眉头和眨巴的眼睛。如果这也算是“冷场”的话,那么,这样的“冷场”“冷”得有价值。

《人民教育》2004年第5期上有这样一段对话,记者:“那么多外地老师听课,你不觉得让学生看十几分钟的书,课堂处于空闲状态,没表现出你的精彩来?”执教者:“难道只有我讲才算精彩吗?学生的大脑处于活动状态,眼动,脑动,手动,心动,整个思维没有闲着呀!”好一句“整个思维都没闲着!”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已经很少见到让学生静下心来看书的情景了。殊不知,这静静看书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可我们的语文老师总在“看书”环节上草草收兵,急于分析,忙于讨论。可见,我们的许多语文老师“用在语文上的心思少了”。

重视“情绪”,实质是重视教师的“教”;关注“思绪”,实质是关注学生的“学”。“热闹”的课堂,我们时时刻刻看到的是教师本身,他用无形的绳子牵着学生,教师表演着,他陶醉于自己的表演之中,得意于学生的“密切配合”之中。思绪涌动的课堂,教师退到了学生的后面,他的教学焦点一直聚集在学生身上,他能不时地让学生“屏神凝思”。“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思绪涌动的语文课堂并不拒绝“情绪”,只是在这“情绪”中,我们看到的是学生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智慧与智慧的激荡,情感与情感的点燃。

语文教学毕竟不是“娱乐秀”,只求开心,不求内蕴。语文教学如果过分追求所谓“激动人心”的东西,会使学生因过度兴奋而难以进行深入的思考。语文教学必须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放在首位。“不管运用何种形式组织教学,也不管课堂模式如何花样翻新,不管课堂现象是‘沸沸扬扬还是‘波澜不惊,表面上的热闹是次要的,学生的思维紧张地活动却是主要的。”要做到让学生“思维紧张地活动”,语文教师就得设计有一定深度和质量的“真问题”。“真问题”牵引的语文课堂,终究会让学生在“沉默”中爆发。

真正有张力的语文课,总是有张有弛,动如脱兔,静若处子,那股无形的力量如磁铁一般牢牢地“攫”住学生的心。学生的内心“热”起来,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整个课堂教学洋溢着师生的生命活力。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我们期待语文课上,“思绪”如岩浆不息地奔涌,如禾苗执着的拨节,“会心的微笑”如春花般在学生的脸上绽放。

★作者简介:陈祖平,江苏省通州市通海中学教师,副校长。

猜你喜欢

思绪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思绪
秋雨的思绪
风吹皱了思绪
追求快乐的语文课堂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长相思
等腰直角三角形让我思绪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