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英雄熊尚林魂归江西故里

2009-11-10熊云肖丁清泉

党史文苑 2009年17期
关键词:大渡河勇士烈士

熊云肖 丁清泉

2009年5月24至29日,笔者一行怀着崇敬的心情,远赴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悼念长眠在烈士陵园67年的亲人——人民英雄熊尚林同志。

崇礼人民心中的英雄

5月25日,来自江西高安家乡的亲人悼念熊尚林烈士的消息在崇礼县不胫而走。在县民政局人员的陪同下。不管我们走到哪里,人们都怀着敬慕的目光注视着我们。一位60多岁的开纸扎店的老板免费代我们写下挽联。他说:“熊尚林是我们崇礼县人民心中的英雄。从小我就知道他是强渡大渡河17勇士的领队。能为他写挽联是我的荣幸。”当日下午,县民政局负责人陪同我们就餐时,天空突然乌云笼罩,整个县城下起蚕豆般大小的冰雹。难道熊尚林烈士的英灵与家乡亲人的相聚感动了天地?

5月26日上午,笔者随崇礼县民政局和县人武部国防教育办负责人等,从县城驱车50多公里,到达石嘴子乡西沟村草场沟——熊尚林烈士的牺牲地。我们找来了当地一位77岁的老人姜蒋美。向他了解烈士牺牲时的情景。据老人回忆,1942年端午节那天上午9时,熊尚林一行两人骑着马从沟外到草场沟姜姓“堡垒户”家。刚进屋不久,突然一声枪响,熊尚林中弹了,人坐在炕沿,头低伏在腿上。与他同行之人(系陕北红军,名叫王文魁,解放后任延安行署专员、少将,1985年离休)赶紧叫人把熊尚林抱到马上去抢救,人就已经奄奄一息了。熊尚林牺牲后,他们将他安葬在姜家屋后的一片空地上。我们在当时安葬烈士的坟地驻足良久,祈祷烈士英灵安息。

5月27日,我们应崇礼县有关部门的邀请,参加了县城关小学“熊尚林中队”的悼念活动。据说,从2002年开始,每年的6月18日或端午节,“熊尚林中队”的少先队员都要举行一次悼念活动。上午9时许,我们和身穿校服、脖系红领巾、头戴红军帽的“熊尚林中队”队员一道,在熊尚林烈士墓前举行悼念活动。熊尚林烈士墓位于崇礼县陵园中央东侧,占地70平方米,四周设有护栏,护栏内按等距离栽有17棵松柏树。白色的墓碑坐落在墓地中央。碑上刻有17颗五角星和“熊尚林烈士之墓”7个大字。显得庄严肃穆。墓地精心设计出的3个“17”别出心裁,寓意丰富,象征着红军强渡大渡河的17勇士,饱含了崇礼县人民对熊尚林烈士的深切怀念和崇敬之情。下午。崇礼县档案史志局负责人给我们介绍了熊尚林烈士在河北抗日的事迹以及他们调查编写人物卷“熊尚林”的全过程,并将人物卷“熊尚林”的有关资料复印给我们作为纪念。

5月28日。崇礼县民政局派人陪同我们到张家口市第六十五军军部,即熊尚林烈士生前所在的部队。该军军史馆长期从事军史研究的袁宝莹同志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第六十五军军史馆,我们观看了熊尚林率领17勇士强渡大渡河的画展,拍摄下了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强渡大渡河连时与部队领导及英雄们合影的照片。在返回崇礼县的路上,袁宝莹同志再三叮嘱我们:要在熊尚林的故乡宣传好烈士的英雄壮举,传承好先烈的革命精神……

征路上的勇士

熊尚林是江西省高安市黄沙岗镇横港村委会牛路熊村人,出身贫寒,少时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据《黄沙牛路熊村宗谱》记载:发贤,先常四子……生子二:尚林、尚恩。”尚林属长子,但名下无妻儿子女记载。因家贫。尚林年少时。父母为其抱养了童养媳丁大英(1911—1986年)。按照传统的婚姻习惯:且把男大十,莫让女大日。由此,我们推断熊尚林为1910年出生。

1930年7月,红一军团转战高安途经黄沙牛路熊村时,熊尚林为红军带路,并背着家人参加了红军。红军长征时,熊尚林任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一师一团一营二连连长。长征路上,熊尚林所在的第二连一直担负着开路先锋的重任。因此,红军血战湘西、两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都留下了他的战斗身影。

1935年5月24日,红军长征到达大渡河安顺场。红一团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强渡大渡河。一营营长孙继先从二连精心挑选了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突击队队长。5月25日9时,熊尚林首先率领8名勇士登船渡河。一上岸,突击队员的手榴弹就在敌方的阵地上炸开了花。第二批勇士登岸后,熊尚林指挥他们与敌人展开肉搏战,终于击溃敌人。占领了渡口。随后红军大部队用准备好的竹筏顺利渡过了大渡河,从而打破了蒋家王朝凭借大渡河天险全歼中央红军的如意算盘。1936年红军长征到达陕甘宁时,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慕名采访强渡大渡河的17名勇士。并与他们合影留恋。从此,“大渡河17勇士”的英名永垂史册,熊尚林也因此被誉为“长征路上的英雄”。

抗日战场上的神兵

1938年10月,红一团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团,熊尚林任第一营营长,率部参加平型关战役,后来又随八路军第四纵队参加了冀东民众抗日大暴动。1940年6月,熊尚林任第七团第二营营长,率领先遣队掩护平北军分区政治部到平北地区。活动在丰宁、赤域一带,并在千松台建立了抗日区政府。后因形势严峻,粮食供给困难,伤病员增多,不得已返回平西。1941年夏,熊尚林再次奉命到平北,担任平北支队第二大队大队长。转战于长城内外,白河西岸。他能征善战,精于游击杀敌,打了许多大仗、恶仗。

1941年3月,日军推行第一次“治安强化运动”,兵分数路合击熊尚林部。熊尚林与支队政委钟辉琨率领第二大队人马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在赤城北部的云州一带活动。他们夜袭赤城县城,迫使日伪军回援。转移途中,与返回赤城的日伪军200余人相遇。熊尚林率领第二大队立即抢占山头,与敌激战,给日伪军以重重的打击。尔后,他又率领第二大队参加了解放雕鹗堡战斗。

同年夏,熊尚林率领第六支队(支队长江文)活动于坝头上下。一次,他们远距离地奔袭了张北县大囫囵伪军据点,仅用一个小时,就打掉了这个据点,缴获战马40匹,步枪15支,子弹300多发。第二天清晨,熊尚林、江文带领部队到一个有土围子的村庄休息。不久,张家口方向的日伪军两个连闻讯赶到。第六中队的哨兵发现后鸣枪报警,战士们凭借着围墙英勇还击。战斗一直持续到晚上9时,共打死打伤日伪军5人,我方1名排长负伤。部队撤出战斗在公路上行进时,远处突然传来汽车的声响。战士们急忙作好战斗准备。在熊尚林与江文的指挥下,战士们甩出一批手榴弹,炸得敌人调头逃窜。熊尚林一日三战的事迹,从此在坝上广为传颂。

1942年春,平北游击支队改编为晋察冀军区第四十团,熊尚林任副团长。之后,熊尚林所在部队在龙(关)崇(礼)赤(城)联合县的石嘴子村草场沟一带开展游击战。同年6月18日(农历端午节)上午9时,熊尚林在草场沟遭遇敌人的袭击,不幸牺牲,年仅32岁。

熊尚林烈士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12年英勇善战的经历早已让他名垂青史。英雄的壮举惊天动地,广为传颂。

烈士英灵归故乡

斗转星移,岁月磋砣。熊尚林烈士自1930年离家参加红军已79年了。期间他与家乡山水隔断,音讯全无。家人不知道他参加了红军,还在挂念他的死活。后来,父母将抱养的童养媳丁大英配给了熊尚林的弟弟熊尚恩。由于女方年龄比男方大,婚后感情也不太和睦,家人对熊尚林离家出走之事一直守口如瓶。而熊尚林参加红军后,历经几次反“围剿”和红军长征,紧接着北上参加抗日,可能无暇顾及与家人的联系。再者,也可能是他参加了红军后担心与家人联系会连累家人,所以没跟家人取得联系。故此,熊尚林的忠骨在河北崇礼长眠67年家人也不得而知。

2006年,高安市史志办从互联网上得知有关大渡河17勇士领队熊尚林为高安人的消息后,立即组织人员远赴大渡河,北上张家口,走访老红军,查找相关资料。追踪烈士足迹。确认熊尚林烈士为高安人。但是在高安市境内有126个熊姓村庄,人口有5万多人。他们从1995年重修的《筠州熊氏大成宗谱》中,查找出了21个叫“尚林”的人。他们又从这21人当中,按照其出生年代、家庭背景逐一甄别,从而找到了出生于黄沙牛路熊村的熊尚林这条重要线索。此后,高安市史志办又先后4次派人到牛路熊村调查,确认:红军经过牛路熊村这一年(1930年)时,熊尚林同时下落不明。据丁大英的侄儿丁炯然(1925年正月生)回忆:“我姑父尚恩有个哥哥叫尚林。姑姑原本到熊家做尚林的童养媳,红军经过的这一年,我父亲跑到熊家岭子上看红军,也是这一年熊尚林就不见人影。此后,他一直没有音讯。过了几年后。熊尚恩姑父就与姑姑丁大英结了婚。”又据《高安人民革命史》记载:1930年7月,红一军团两渡赣江进入高安境内长沙铺至大路村一带宿营。27日攻占县城。牛路熊村位于长沙铺至大路村之间。由此我们认定熊尚林是在1930年参加红军的。后经高安市史志部门多方调查,查找大量史料,历时1年多,于2008年将熊尚林出生在黄沙牛路熊村和1930年参加红军这两件事核实清楚。

离家79年。长眠在张家口市崇礼县烈士陵园67年的熊尚林烈士,就是我们的亲人。为此,我们择定烈士的忌日(农历端午节)赶赴河北崇礼县进行悼念。在崇礼县的4天时间里。我们受到了县民政局的热情接待和大力协助,使我们首次悼念亲人熊尚林烈士之旅圆满完成,将烈士的英灵唤归故乡。我们也将按照第六十五军军史馆袁宝莹同志的叮嘱:“在熊尚林的故乡宣传好熊尚林烈士的英雄壮举,传承好先烈在党和人民利益最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我们相信,故乡人民必定同崇礼县人民一样崇敬人民英雄——熊尚林。

责任编辑刘金旭

猜你喜欢

大渡河勇士烈士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以一己之力拯救尴尬的都是勇士
2009~2019年大渡河上游暴雨的时空分布和环流特征分析
追求美的人 从来都是勇士
黄金时代 金州勇士 GOLDEN STATE WARRIORS
岷江同大渡河相会乐山
向烈士致敬
两代守墓人:一样的烈士情怀
真的勇士,取于直面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