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妈妈曾是挖路工

2009-11-09吕宗耀

时代风采 2009年18期
关键词:蚂蝗筑路中队

吕宗耀

“妈妈曾是挖路工”,这是我记事以来常常听母亲提到的一句话。

我的母亲凤来林曾经是一位可敬的筑路工人。小时候,她经常给我们兄妹几人讲述自己很久以前修筑公路中的许多故事,大家听得非常入迷。一直以来,母亲都有个心愿:重返当年的修路现场,到自己修筑的公路上走一走、看一看,追忆过去的奋斗时光,寻找留下的汗水和足迹。最近,年近80高龄的老母亲又重提此事,一脸眷恋和期盼之情。我和哥哥当即决定要帮老人家了却这49许久的心愿。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我们陪护着辛劳一生的老母亲踏上了令她梦萦魂牵的那条漫漫长路——昆洛公路,又叫老213国道线。

汽车在老前辈们修建的公路上缓缓前行。百感交集的母亲兴奋地叙说着过去那些激动难忘的岁月,牵着我们的思绪回到了1951年,刚成立不久的共和国一切都在大规模恢复重建中。时年20岁的母亲正值青春年华,仿佛浑身都有股使不完的劲,这一年末,她和许许多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同龄入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号召,积极加入到修路大军中,投身到筑路事业里。

昆洛公路当时称为“翻身之路”,母亲参加修筑的公路是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的把边镇地段开始(老213国道线),当时有好几个筑路大队,每个大队分为四五个中队,母亲所在的一大队二中队又称妇女中队,共有800余名女队员。各中队在修挖好自己负责的路段后,马上又被安排到新的路段继续开挖,就这样交替着向前推进。母亲和她的小姐妹们一直把路修到了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勐遮镇境内,历时四年有余。在长达360余公里的筑路战线上,已记不清自己的中队奋力修筑了多少里程,母亲只依稀记得修筑公路地段的地名分别为:把边——黄瓜园——黄庄——整掌丫口——麻栗坪——松山岭——三岔河——邦果箐——黄竹林丫口——小勐养——南桥(勐遮镇)。每一段公路都洒满了母亲和800余名女队员们艰辛的汗水,每一个地名都烙下了新中国第一代筑路者奋斗的足迹。

“小四(母亲对我的称呼),你看,我们就是在这片沙滩上住过三个月!”“哦,我认出来啦!我们在那个山包下面住过四个多月,还在那条小河边洗衣做饭”;“就是这段公路,为了按时完成任务,我们在雨中边遭遇塌方边抢挖,还差点压死了人……”一路上,母亲不时下车,一边叙说着往事,一边努力辨认着一段段公路、一条条河流、一座座山峰,讲述当时发生的—个个传奇故事。

刚成立的新中国还很穷,机械设备严重短缺,粮食也不足,在荒山野岭中修筑公路全靠锄头、铁镐、斧子、大刀、铁锤、粪箕、木刮板以及大石碾子等简易工具和炸药,全凭人工操作。筑路队员们开进深山后,先用斧子、锯子和大刀在预先测量好的道路标识内砍伐掉各类树木,这才开始用铁镐、锄头等挖掘土石方,遇到巨石或较大的树根就由专业爆破组用炸药把它炸掉,用大锤把它砸掉或敲碎。之后,用扁担粪箕一担一担地把土石挑走,用木刮板推掉剩余的土,再挑来碎沙石填平道路;然后按技术要求修理公路两边的护坡;最后由十余人用粗绳子推拉着近半人高的大石碾子来回反复碾压,直到把道路压平压结实,经专业技术人员验收合格后,这一段公路才算基本完工。由于条件差,施工中也没有特别的安保措施,经常有因塌方、飞石、山洪、雷电、野兽侵袭等事故以及突发疾病而造成的伤亡。导致队伍不断减员。当时的条件之艰苦,工作之辛劳和危险可想而知,我年轻的母亲硬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而且由于工作积极,表现特别好,还被评为先进分子。在劳作之余,上级还经常安排她们学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革命歌曲,安排她们学文化、学习汉语拼音和生字,开展劳动竞赛和学习先进等活动。说着说着,母亲唱起了当时广为流传的一首老歌:“bpmfdtnl(汉语拼音)……加油学啊、加油学/争取个模范真光荣啊、真光荣/争取个模范真呀真光荣……”她们就是依靠执着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地坚持了下来。筑路老前辈们拼的是精神和毅力,靠的是信念和勇气!

母亲她们不但要提防各种自然灾害,还要时刻提防各种猛兽的袭击。其中一次,在麻粟坪(思茅境内)路段,她和两名队员于凌晨举着火把到附近的山箐里取水做饭,突然“呼”地一声,一只金钱豹从附近的一棵弯腰树上气势汹汹地窜下来,直冲着她们龇牙咧嘴。万分危急中,听到呼救声的同伴们及时赶到打跑了豹子,使她们转危为安。另一次,在黄竹林丫口(小勐养附近),夜幕降临,劳累了一天的队员进入了梦乡,临时居住地周围还布置了三名荷枪实弹的哨兵以防不测。不料到了午夜时分,一只饥肠辘辘的大老虎悄悄溜进了帐篷,张开血盆大口冲着熟睡中的人影一口咬了下去,然后叼着窜入了茂密的丛林,但粗心的老虎万万没想到它叼去的只是一床旧棉被,而被子下面的人竟毫发无损还在安然入睡。不甘心的老虎再次潜回去准备吃人时,刚好被哨兵们发现,立刻开枪打跑了它。像这样被野兽袭击的险情时有发生,据母亲回忆,在遮天蔽日的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地段修筑公路,经常会遇到老虎、豹子、野象和黑熊等动物。有一次遇到的是因刚吞下一头麂子而动弹不了的大蟒蛇,还见过猴群中有一只浑身洁白的猴子。在三岔河、邦果箐和小勐养地段,猛兽更多更危险,她们于大白天进树林或山箐里取生产和生活用品时都要边打锣边大声吆喝。否则就可能被动物袭击。到了晚上更是紧张得无法入睡,上级增派了岗哨,筑路队又在临时居住地周围燃起篝火,焚烧大量竹子,竹子遇热后会剧烈膨胀,发出“噼啪!噼啪!”的爆鸣声,清脆响亮,能有效震慑毒蛇猛兽,保证人身安全。母亲说,这几个路段是最惊心动魄的。

1955年初,妇女中队从小勐养辗转到了勐海县的勐遮镇境内修筑公路,母亲不无眷恋地说,这是她和同伴们修挖公路的最后一站(妇女中队于年末解散),也是历时最长(近9个月)、最难忘的地方。勐遮当时名叫“南桥”,杂草丛生,荆棘遍布,还有部分沼泽地,隐藏着许多毒蛇,其中有眼镜蛇、金(银)环蛇和竹叶青蛇等等,还有许多大蚂蝗。她们虽然很害怕,但工作必须得干。于是,大家只好每人手里拿着一根长棍子和一把锄头,边驱赶毒蛇和蚂蝗边开挖公路。白天还好,但到了晚上就防不胜防了,毒蛇和蚂蝗会爬到床上咬人。一天晚上,熟睡中的母亲突然感觉枕边有些异样,睁眼一看是一条一米多长的金环蛇,吓得大叫着跳了起来,所幸没被咬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另外,早上醒来时,常常看到帐篷或蚊帐上爬着大大小小的蚂蝗,有些人被咬得鲜血直流,有的人吓得直哭。当公路修到沼泽地时就更加困难,甚至还有陷下去的危险,有时一锄头挖下去,却被淤泥紧紧地吸住,等拔出来时只剩下了一根木把。她们常常是一身泥浆一身汗水,几乎分辨不出你我。

这条“翻身之路”在新中国第一代筑路工人们艰难的开挖、施工中不断向前延伸、再延伸。脚印、锄印、石碾子印,牢牢印在了老213国道线上;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深深浸到了这条漫漫长路中……

就这样,母亲她们在建国初期那艰苦的条件下开山劈岭,闯滩涉河,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用执着的信念和勤劳的双手,以战天斗地的精神和勇气,为后人铺设了一条条幸福之路,为我国的道路交通事业谱写了一首首感人的史诗。

车子时开时停,最终到达了南桥(勐遮),母亲又下了车,看着疾驰而过的一辆辆汽车,白发苍苍的她兴奋得像个孩子,嘴里不停地说道:“你们快看呐,这就是妈妈挖的路,我早就说过妈妈曾是挖路工,这些都是我们‘苦出来的路啊!”“想不到快60年了,我还能回来看看、回来走走自己挖的路,真像做梦一样啊……”母亲的身影重现在勐遮那长长的公路上,年迈的她一路欢快地说着、走着,看着、找着,步履虽有些蹒跚。但坚定无比,她要在这里找到那些熟悉的印记,从遥远的记忆中追寻和筑路队员们一起奋斗的时光和青春的足迹……

猜你喜欢

蚂蝗筑路中队
40份不同种质资源山蚂蝗有机肥品质评价
我热爱的中队
沿线老乡的“筑路梦”
中队就是我们的家
中队就是我们的家
蚂蝗七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
我爱我的中队
基于PLC和触摸屏的筑路机械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