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企业缺什么?

2009-11-09王育琨

中国市场 2009年24期
关键词:韦尔奇内需细小

王育琨

在大危机中,我们如何不断地重新调整改变自身的能力?

需求不足、生产能力过剩,这是目前中国实体经济需要在一个时期内面对的严峻形势。可以说,中国实体经济已经到达一个拐点,即从过去需求过度膨胀转变到需求有限的紧日子。需求膨胀的日子,有点类似跑马圈地运动;而需求有限的紧日子,才回到了经济的本源。

大局观哪里去了?

我们都在讲刺激内需,但是我感觉刺激内需的方式是不对的。房地产是中国内需的第一推动力,但是现在已经发不出力来了。房地产一系列相关的利益者,都在考虑他们的蝇头小利,多在混淆视听。

房企的真正现状是:资产大、现金少。资产在手里为什么就转换不成现金呢?这些矛盾并不是金融危机带给你的,而是你的意识,你的战略,你的观念,你的发展模式。

房地产价格实际上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建设成本、企业管理成本、土地地价、政府收的各种税费和房企利润。在这五个因素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地价、各种税费和房企利润占到80%以上。这三块的构成部分如果能适当地下调,那么中国住房市场就会被刺激起来。

住房需求一旦被刺激起来,后面将带动一系列链条

人们要花费更多的钱装修、买家电……一系列的需求点就由此被激发出来了。而目前房企、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相关部门还缺乏这种承当。现在最需要这种承当,最需要改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激情。以前这块利益明显是你的,但是在这个时间点,为了刺激中国经济的内需,房企、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让一部分利益出来,就为激活经济做出了承当。

那些遭遇生存危机的房企在被迫做出这种选择。去年许家印领导的恒大集团,为着准备去年上半年上市,在2007年和2008年屯了好多地,但是IPO融资没有完成,资金链紧张得快要崩了。恒大不得不在全国多个城市以7.5折、8.0折卖房,去年一下子获得了118亿元销售收入,第一次跻进房企百亿军团。万科率先主动降价,这是一种非常有责任、非常有承当的精神。

刺激内需的第一推动力,就在于我们房价是否能够真正降下来。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我们的房企、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有一种承当。中国的各个既得利益主体,能否勇于承当,是启动中国内需最为关键的因素,同时也是中国经济渡过危机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创造力哪里去了?

中国人缺乏个性,这是近现代西方人甚至日本人对我们的评价。这个帽子戴在头上都几百年了,还是没有甩掉。这里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中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机会非常多。我们的企业按捺不住迅速扩大规模、赚取利润的雄心,哪里还能专注自己的领域进行创造?许多企业家一不小心做大了以后,什么赚钱做什么,开始横跨许多行业,最后干脆做起了投资。

现在企业的董事长和CEO,遇到问题,会自然而然地把问题交给他的团队。团队接到指令后,就会启动团队的机器,开始广泛寻找信息

会想到以前积累的方法,会直接上网下载,或会想到找咨询公司给提供咨询报告。对公司运营完全隔膜的咨询公司,接到这个订单后,会去找以前的工作案底,会去找其他公司的问题借鉴,会去找一般的操作方式。这些不懂企业运作的项目人员,却能够在一个格式化的框架内,添加上这个公司运作所需要的信息。最后,公司老板再依据这些二手材料,作出决断。没有人再耗神费力地去进行独立观察和独立思考了,这种剪刀加浆糊的思维范式已经泛滥成灾。

真正的危机是人们停止了独立观察和独立思考。我们的脑子已经被二手货充斥不能辨东西南北了。我们的习惯和一系列成见,已经形成一座座大山,把我们的心智给压扁了,难以轻松自如地看待事物了。庞大的架构,曾经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东西,却让我们失去了捕捉机会的敏锐。一种惰性的病变已经侵袭了我们的肢体。

别一味追求数一数二

金融危机让人们对许多流行的企业理论进行反思。比如有一种理论在中国很流行: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可是,危机一来,做标准的华尔街投行整体倒下,做品牌的通用汽车濒临倒闭的边缘,做产品的苹果则红红火火。在中国有着同样的故事。做标准的唐氏兄弟早就不见了踪影,做品牌的蒙牛产品堆积如山卖不出去、资金链紧绷,做产品的三元牛奶无论怎么扩张生产线产品就是供不应求。

当一个公司真正像苹果公司那样专注于细小物件的创造时,也就给世界创造了惊喜和美感,供应商、品牌、资金也就开始向这个公司汇拢了,公司规模和影响力也就跟着扩展开了。

中国30年经济高速增长,干什么都赚钱,已经毒化了一些企业家的意识。“数一数二”、“做强做大”这样的理论,最容易打动他们的神经。于是,他们为着一个宏大的目标,每时每刻都处于紧张之中。要“数一数二”,就要多启用资本杠杆,就要花巨资去砸广告,就要去编织一个个宏大的概念,就要去塑造一系列的概念传奇(蒙牛的“特仑苏”),而那些老老实实做企业、做产品的人,则被看成是“小农意识”,视野不开阔。

“数一数二”的理论,在国内被以讹传讹,说成是杰克?韦尔奇的理论。韦尔奇则不厌其烦地在他的自传中喊冤:数一数二,只是他刚接手GE时的权宜之计。当时GE的规模过于庞杂,官僚体系则都为维护本部门的利益而“据理力争”。韦尔奇不得不祭起“数一数二”的旗帜,把那些臃肿的部分砍掉。可是,当企业进入正常状态,不把细小的环节做精,不把细小的事物做细,也就没有了做企业的味道。可以说,人们一味追求高增长、高速度、高消费,一味做大做强,是引爆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我宁愿相信,数一数二只是副产品,不是一个公司应该锁定的目标。你一旦以它为目标,也就本末倒置了。这一年来,我一直在探索“地头力”,即凭借专注于细小事物形成一个强大的“场”,促使企业中每一个人去头拱地解决现实问题。地头力不是理论,而是现实中企业家在一个个细小事物中头拱地创造的写照。

当一个公司的每一个业务现场,都有独一无二的地头力、都能一刻接一刻地追求极致和精细时,这个公司就是最强大的公司;当一个国家的每一个企业,都有独一无二的地头力、都能一刻接一刻地追求极致和精细时,这个国家就是最强大的国家了。

猜你喜欢

韦尔奇内需细小
让下属安心工作
不要抱怨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中国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仍有欠缺
供给侧改革下高等教育隐忧
犬细小病毒病(CPV)的诊断与治疗
为善小 传播爱——乐善好施从细小处开始
内需与外需的动态关系——来自中国的经验
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