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美术馆概念的产生及意义

2009-11-03顾婳琳

上海工艺美术 2009年3期
关键词:微缩汉斯策展

顾婳琳

移动美术馆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源自于西方;是上世纪60年代后,欧美各国大力发展文化艺术产业,大量重建和建设新型美术馆和艺术空间的结果。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得到复苏和高速发展,甚至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西方发达国家的一批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就当时的社会生产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提出了“知识产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知识价值社会”等概念。在此背景下,欧美各国的博物馆、美术馆数量迅速增加,大量的新型美术馆(现当代美术馆、艺术中心、替代性空间,公共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由于没有深厚的收藏基础,这些新型美术馆和艺术空间的发展要寻求更大的出路,移动美术馆正是在这一变革和探素中产生的。美术馆策展人机制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型美术馆和艺术空间缺乏艺术收藏品的局限性;同时也使得展览不仅仅局限于某个美术馆或艺术空间。由此,越来越多的策展人希望将展览带出固有的展厅或某个独立的空间,而是将展览进行巡回,或者将美术馆变成可移动的装置,使作品的呈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如荷兰普雷博物馆(Pleinmuseum)是欧洲比较有名的移动美术馆,是一个针对公众的可移动的艺术中心,可以放置在社区或市中心的公共空间作为移动展览馆,普雷博物馆成为了一个视觉艺术的临时舞台,一个艺术家和设计师可以更广泛地与观众交流的平台。

当我们探究移动美术馆概念由来的时候,一位瑞士策展人是不得不提及的,那就是汉斯-乌里奇·奥布里斯特。汉斯的这一个概念也是基于杜尚“行李箱美术馆”理念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过自己的策划实践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分别建立了两个概念上的美术馆——“移动美术馆”和“微缩美术馆”。池把美术馆看作是一个“移动的实验室”,将展出作品的空间扩展到了公共空间和非美术馆空间。

汉斯·乌里奇·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1968年出生于瑞士,如今生活并游历于巴黎和其它重要城市。他选择了构思并设计展览会作为他表达自我的媒介。汉斯职业生涯的初期,他将自己定位为“非独立策展人”,也就是需要依附于某个美术馆或艺术机构的策展人,因此他选择了巴黎市立现代美术馆作为其策展人职业的开端。但精力充沛的汉斯同时还为维也纳艺术馆、伦敦蛇形画廊(Serpentine Gallery)以及其他机构提供策展服务。尤其在大型展览中的出色又令人惊奇的策划表现使得汉斯声名雀起,如第一届鹿特丹欧洲之声国际展(Manifesta I,Rotterdam),第一届柏林双年展,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乌托邦驻地”(Utopia Station),达喀尔双年展,2005年中国广州三年展……等等,他的足迹似乎遍布了全世界并为当代的美术馆和画廊创造了体系之外的新型展览。汉斯把展览带出了美术馆、画廊等固定的空间,他把自己的家、修道院图书馆,甚至是飞机、酒店等等非机构性空间(non-institutional space)或“替代性空间”变成了美术馆,展出各种充满激情的作品。因为在他看来,展览和美术馆应该有众多的可能性,美术馆不能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移动实验室”或“实验性空间”。汉斯对此曾解释道:

我正在做的工作之一是移动中的美术馆,意思是美术馆永远在建设。美术馆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其中之一就是在街上。请艺术家在街上做广告牌,将艺术品带到尘世的街道上。而美术馆本身只有一个传真机和电脑,因为所有艺术家的作品有可能是在街道上,报纸上,每天在报纸的某个版面上有艺术家的作品出现。美术馆有更多的可能性,可以进行实验主义的展览。

1993年汉斯为巴黎市立现代博物馆策划了“迁移”(Life/Live)项目,之后又把该项目的概念延伸到了“微缩美术馆”(Nano Museum)。微缩美术馆是汉斯和一位德国艺术家汉斯彼得·费尔德曼Hans Peter Feldmann联合制作的一个便携式的美术馆,成立于1994年。该美术馆是附有艺术家作品或复制品的小盒子(如图所示),由于携带方便所以被两位汉斯和其他参展艺术家带到许多地方,向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展示。有人说这种微缩美术馆就像跟主人在旅游,成为了旅游博物馆(Traveling museum),因此在地域上它无法被界定到底属于哪个国家或地区,这反而打破了常规美术馆在地理空间上的限制,从而把艺术家和策展人的作品和思想更广泛地传播开来。微缩美术馆之后,汉斯对于“迁徙”、“移动”等概念的实验一直没有停止过;他与华裔著名策展人侯翰如先生合作的“活动中的城市”/“移动城市”(Cities on the move)在1997年至1999年间分别从法国波尔多、奥地利维也纳展出到了泰国曼谷以及美国纽约。整个展览就好比一个移动美术馆(移动的展示空间),从欧洲到亚洲再到北美洲覆盖了北半球几个重要的城市。“移动城市”不再是一个固定“文本”在不同地点的巡回,而是“游走于”数个不同国家的城市,每个分展都试图建立与当地历史和文化的特别关联,以此基础来做作品和展览平面与立体的设计,维系各分展之间关系的则是策划人选定的主题。

无论是微缩美术馆还是移动美术馆,它们都不是某一固定的美术馆,也不是一个单一的位置。就像汉斯所言:“美术馆是移动的,不是你走向展览,而是展览走向你。”这种转变打破了人们固有的参观美术馆的思想,从被动化为主动,从封闭到开放,从静止到流动——所有的一切促成了汉斯对于美术馆应该成为“移动实验室”的最佳实践。一个实验性的空间概念抵制了原来既定的观念,从而将美术馆作为贡献和分享文化的空间而不仅仅是作品有序陈列的地方。汉斯提出的移动美术馆打破了传统美术馆中展览强调的是展览中的秩序感和稳定性,它所追求的波动性和开放性直接作用于展览的参观者,从而使得策展人和艺术家成为展览的直接传播者。策展人通过对艺术家的整合和分类,按照一定的主题将展览通过他的构思与设计呈现在观众面前;相反的艺术家则根据策展人的主题在一次次的沟通协调中配合他完成展览。这种有效的合作与对话是成功展览的基础,同时也构建起了策展人/艺术家一艺术展览一观众三者之间的传播模式。而非美术馆一策展人/艺术家一美术馆空间艺术展览一观众相对间接的表现形式。

“移动美术馆”与其说是一种概念,还不如说是一种展览模式的突破,是一种艺术展览在展场外的延续。它打破了固有物理空间的局限,让展览“长腿”走向了更加广泛的观众群。展览走向观众,这种化被动为主动的过程,这种观众主动接受美术信息的过程也是移动美术馆对于美术传播和美术教育的重大意义。与此同时,移动美术馆对于展览本身的要求也就更高。因为观众没有美术馆、展览馆门槛的限制,从而使得展览要足够有趣才能让行者、路人、公众驻足观赏。由于它的流动性,又使得移动美术馆区别于在公共空间展出的雕塑。这种自由,开放的展览形式应该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

猜你喜欢

微缩汉斯策展
魔鬼与天使
你是我的天使
你是我的天使
策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工作方式
蝉来了
《策展哲学》
一个问题的两个状态:关于青年策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微缩模型展 栩栩如生夺人眼球
笔尖上跑火车
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