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9年浙江卷高考作文解读三要点

2009-11-02卢八妹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情意养育绿叶

卢八妹,浙江省新昌县教育局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多次担任稽阳(即“稽阳教育联谊会”,1991年5月3日成立,首批会员有春晖中学、嵊县中学、新昌中学、浦江中学、诸暨中学等五所省重点中学)联考主命题工作,在研究高考命题方面实战经验丰富,颇有心得。

2009年浙江卷高考作文是新材料作文,或说命意作文。浙江高考卷自2004年自主命题开始,还是第一次出现命意作文。从本质上讲,命意作文脱胎于材料作文,但又不限制文体,同时保持了话题作文的“三自”开放性,相对于老材料作文,它更具灵活性、新鲜性与开放性,也更能发挥考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因为作文之“意”得从材料中出,相比前几年的话题作文,则给考生设置了一些无形的障碍。笔者认为要写好这篇文章,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审清材料的限制因素。作文要求“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那么,歌词的主旨是什么呢?要确定这一点并不难,因为歌词中有一句归结性的句子,这个句子就是“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因此,抓住了这一句,也就抓住了歌词的主旨。但是歌词中这一表达主旨的句子并不是非常直白的,而是一个含有比喻的句子,因此,弄清其中比喻的含义至关重要。一般人看到“叶”和“根”这两个字在一起,往往就会想到“叶落归根”的情景,但“叶落归根”中的“叶”,一般只指那些在秋冬季节所飘落的“枯叶”,而这里的“叶”,却是春天里的“绿叶”,是充满生机活力的,而且也不是“归根”的“落叶”,而是离开“根”要飘向远方的“绿叶”。那么这样的“绿叶”对“根”会怀有怎样一种“情意”呢?我们知道,“绿叶”的一部分营养是由“根”所输送的,“根”与“绿叶”的关系就是养育与被养育的关系,而被养育者对养育者总是怀有深深的感恩之心的,当被养育者要“告别”养育者的时候,必然会产生饱含着浓浓感恩的依恋之情。如此,我们就明白了歌词中主旨句的寓意。应该说这个题目对广大考生而言并不太难,从立意上讲是比较好把握的。但须注意,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而不是话题。如有的考生只从材料中引出话题“情意”,以致漫无边际地写“情意”,比如朋友之间的互相关心,陌路人之间的善意微笑等,这就与材料中的“感恩”有了距离,因为它们都脱离了“绿叶与根”的关系。只有审清材料中的限制因素,才能保证不偏题不跑题。

第二,拓展材料中的未限制空间。虽要求“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作文,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构思。审题时可从绿叶与根的辩证关系入手:根滋养抚育绿叶,绿叶才得以葱绿昌茂;绿叶心怀感恩,纵使飘零一生,也眷恋着根的呵护之情。根作用于绿叶,将水和无机盐输送给绿叶;绿叶反作用于根,通过光合作用将制造的有机物输送给根,反哺给根。考虑到这点,考生自然会联想到养育我们成长的家和父母,教育我们成长的母校和老师,在即将告别家和父母,或告别母校与老师去远行时,一定也会深怀感恩、依恋之情,故应该会有很多考生提炼出“感恩”“回报”的观点,写“孩子对母亲的依恋爱戴”“常回家看看”等等;我们也可抓住歌词中的“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始终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而从“游子对故土的感激眷恋”“华侨对国家的回报感恩”着笔,也是可以的;如有考生能超越“感恩”,从材料中进一步品出根与绿叶的延续性关系,将个体心理上升为一种群体情感——“乡愁的文化心理”,则更能写出一定的思想深度。总之,只有拓展了作文中的未限制空间,才能在这个空间纵横驰骋。

第三,选择适合自己写的题材与优势文体。作文要求中说:“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就内容主旨上讲,考生如有广博的知识面、发散性的思维和日常积累的功力,就可以写出立意较高的文章。其实,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给考生提供了很好的范文,考生如能想到其问的有关课文,如《我心归去》《乡土情结》《前方》等,并将相关情节和其间引用的诗文自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则将加大得高分的可能性。就文体上讲,擅长感性思维、长于细腻描写的考生可选择记叙文;擅长理性思维、长于议论思辨的考生则可选择议论文。但要有鲜明的文体意识和集中的行文意识,记叙文就是记叙文,议论文就是议论文;记叙不能东拉西扯,议论不能面面俱到。只有选择了适当的题材和优势文体,才能在考试中发挥自己的潜力,做到游刃有余。

猜你喜欢

情意养育绿叶
绿叶和红叶
文字让情意轻舞飞扬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桃娃娃
生日答谢高朋
还在坚持的绿叶们
杨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