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防控模式构建

2009-11-02梁亚莉贾银辉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7期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构建社区

刘 磊 梁亚莉 贾银辉

摘要青少年犯罪问题日显严峻,青少年犯罪的防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本文拟从社区的概念出发,重视社区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中的功用,加快社区对青少年犯罪防控作用的模式构建,以便使社区防控模式更加具有操作性,并有效地防控青少年犯罪。

关键词社区 青少年犯罪 社区防控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9-060-02

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在发生剧变,利益出现多元化,之间并相互冲突,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就会不断的涌现,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日益严峻已被全社会的人们所焦虑和关注。因此来讲,对青少年犯罪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个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心和探讨的重要时代课题。笔者拟在对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预防日显重要的基础上,立足社区,倡导构建社区多层次防控青少年犯罪模式,以便更加具有操作性强,并有效地防控青少年犯罪。

一、社区在青少年犯罪防控模式中的功用

社区概念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首先引入社会科学的,“社区是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社会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和表面的共同生活。”社区是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建立在自然情感一致基础上的、联系紧密的富有人情味的共同生活形态,在其中人们关系亲密、守望相助、疾病相抚,所以成员一旦步入“社区”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归属感。俗话“远亲不如近邻”很恰当地反映了这种联系。社区是青少年成长和活动的主要区域和场所。社会学在探索与研究青少年犯罪原因时,导致犯罪行为的外在的社会条件是社会学研究的重点,这样以来,引发青少年的高犯罪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社会变迁、社区结构发生剧烈改变。从这一点来说,在司法实践中,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究社区功能与青少年犯罪防控的联系。

(一)社区的凝聚功用

生活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区成员的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因为其所处文化的共同性和相似性而产生的,生活在同一社区的青少年被主流文化这样长期的侵润、熏陶,他们会逐渐对它产生认同感,他们受到同一种主流文化的影响而凝聚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独立的有别于其它的社区的特征。这样,青少年就能够自觉地抵制外来的不良亚文化的侵蚀,有利于减少和杜绝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社区的沟通功用

社区是家庭与社会的衔接点,其处于中介地位,它能够把微观家庭的个体行与宏观社会环境联系起来。中介性和链接性作为社区的显著特点,它不但能够使得社会与家庭相互的连续、沟通,而且还能够把经过其扬弃后有选择地扩散宏观社会信息弥散于社区,这样以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就会经常性地吸收宏观的社会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的创新信息,从而社区青少年就会不断地锻炼成为被社会所承认和接纳的有用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

(三)社区的规范功用

社区居民所认同的社区行为准则、社会道德准则的形成,就会在不同层面上会制约着、约束着社区的各个方面。社区的这种规范作用能够在社区青少年身上发挥着不同的连锁效应,青少年就会按社区认同的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生活在同一社区的青少年便由自发变为自觉行事,能够按照社区的社会准则和社会道德来遵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矫治社区青少年的不良行为。综上所述,也正是由于青少年所居住的社区这样不同的功能,社区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系统工程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社区存在的对青少年犯罪防控的制约因素

(一)家庭监护的空位

社区从地理上而言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区具有独立封闭的的建筑多属单元式结构,使得社区居民之间的生活方式和必要的交往、彼此之间必要的护理、照应就会受阻止。这样,未成年子女的父母一旦上班去工作或外地打工,遇到节假日放假,孩子就有失去暂时的监护的可能。势必造成社区的居民的未成年孩子的监护空位,处于无人照管的未成年人,在封闭的家庭小屋内生活、游乐,问题倒不是太大,但一旦混进社会,则由于本身心理上的脆弱、孤僻的性格、自我封闭的心境,很难保证其有足够的抵抗邪恶诱惑的免疫力。同时,在社区中里,有不断增多地单亲家庭,大量地聚居陌生人,不断的出现很多赋闲的人员,这样的社区生活条件和环境,就会破坏和打破了原有的社区的有效防控机制,这样一来,社区在一定程度上对社区青少年不良行为的抑制能力就会减弱,甚至消失,势必会导致青少年犯罪不断发生。

(二)学校教育职能的缺位

学校是青少年教育成长最重要的场所之一,而对于社区居民的孩子而言,社区的社会配套设施中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属社会公益性服务项目,是政府行为的职责范围,相对于城市中心区无论从师资还是从教学设备上均有相当大的差距,家庭条件好的可能把自己的子女转到其他学风、校风、教风更好的学校去,而大部分普通居民的孩子则只能就近入学。由于孩子存在的教育水准的差异,导致了一部分就近入学的孩子产生自卑感,产生厌学情绪,进而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与教风。这些孩子就容易在学校的团体性活动中渗透社会浊流,从而加入青少年犯罪的后备队伍。

(三)社区日渐恶化的环境状况

导致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不良社区环境的熏染。一些腐朽的思想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对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对社会文化日常宣传的缺位、环境管理之后、、正确引导不到位,这样就会使得一些有害的、有毒的精神产品泛滥成灾污染了青少年所生活的社区周边环境。同时社区不良文化的传播,就会大大降低社区正常文化的(下转第62页)(上接第60页)凝聚力和影响力,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多数在不良文化的影响后形成的。

三、加快构建青少年犯罪社区多层次防控模式

社区控制理论是美国学者艾伦·科菲在《青少年犯罪预防》一书中提出的,他的理论认为司法机构(包括警察、法院、矫正机构)只能够控制和预防犯罪的一部分,而不能控制和预防犯罪的全部,可以说有相当一部分犯罪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取得公众的深刻理解和有效支持,取得社区的全力参与。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青少年的社区防控能够影响和制约着整个社会犯罪预防和控制的现实状态和发展势头。因此来讲,要有效地进行预防和控制,必须从基层做起,从社区入手,要有社区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有力支持,采取得力措施,从而强化公众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建构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防控模式。

(一)家庭教育是构建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防控模式的重要关口

家庭是一个人顺利实现社会化的第一道关口。良好的社会化进程是一个人健康地进入社会的必要条件。而作为人的良好社会化的家庭而言,如果家庭的社会化机能出现滞后和障碍,发生剧烈冲突的家庭成员之间的连带感会发生崩溃。这就会必然导致的家庭成员之间交织着痛苦,这样会使家庭成员生活的家庭环境发生癌变,导致家庭成员的犯罪。这样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影响最大。

(二)学校教育是构建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防控模式的重要环节

学校的任务不但是传授知识,而且是教育让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与生存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因此来讲,让学校内的小环境同学校外的社会大环境协调发展,相互的促进,共同营造出安定团结、人际关系和谐的学校育人局面,就是学校的重要职责,为此作为对学生教育的主体来讲学校应当积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当地的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三)社区组织是构建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防控模式的重要保障

一是要在社区要成立预防专门机构,有自愿的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内建立立体的、多层次的青少年问题的教育网络。二是要积极建立有效的社区预防工作联席会议,切实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并使其规范化、制度化。要有效掌握社区内青少年的日常的生活状况,经常性地开展社区调查,建立全面准确的社区青少年生活档案。同时积极主动的调动生活在同一社区的青少年参与社会服务。

(四)社区警务是构建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防控模式的重要措施

定期召开社区犯罪控制联席会议,了解社区犯罪动态;设立社区警务联系电话,及时有效的掌握社区青少年犯罪动态的线索举报的管理,建立台账;强化社周边的全天候的巡逻工作;定期对社区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加强社区环境的监控,维护社区和谐稳定,保持社区良好的控制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社区不安定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

(五)社区文化是构建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防控模式的重要前提

一是要搞好社区文化娱乐设施,丰富青少年的文化生活。为社区青少年提供场地。二是要整治不良的社区文化环境。清除社区内及周边的从事封建迷信及黄、赌、毒经营的场所。

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防控对策的应用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不断地降低青少年犯罪率,我们就要积极倡导构建青少年犯罪的社区多层次预防与控制模式,研究社区在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中的机制建设、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营造一个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的社区环境,预防和减少、杜绝青少年犯罪。

猜你喜欢

青少年犯罪构建社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有关青少年犯罪的人格理论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问题研究
找寻犯罪根源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犯罪新趋势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