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帮不可怕,就怕黑帮合法化

2009-11-02

中国经贸聚焦 2009年9期
关键词:黑恶红顶专项斗争

诸 晓

入夏以来,西南重镇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狂飙突进。据官方统计,截至8月中旬,重庆市落入法网的涉黑成员已达1500余人,另有50多名官员因贪腐入狱。

令外界震惊的是,大批隐匿在商界和政界的重量级黑恶人物被一并揪出。如市人大代表、重庆渝强实业 (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巴南区第二富豪黎强,重庆市江州实业董事长、重庆古玩商会会长、渝中区人大代表陈明亮,重庆民营摩托车制造的大哥级人物龚刚模,万贯财务公司的陈坤志,重庆今普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大渡口区政协委员王天伦等等。

民间印象中的黑恶人物,大多是冲冲杀杀的地痞流氓打手。而这一回重庆的行动让人大开眼界,黑恶势力已发展至大到能源、交通、建筑,小到粮油菜肉的各领域,形成了面广量大的黑色产业链。黑恶势力不仅坐大成势,组建的公司拥有巨额不法资产,更集“黄、赌、毒、枪”于一体,而且在警界和政界寻求保护伞,一些黑恶犯罪头目甚至披上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政治光环,加紧向政治领域渗透。

常说,黑帮不可怕,就怕黑帮合法化。寻求在主流社会体系中的经济政治身份的合法化,几乎是所有黑恶势力的终结目标。这种合法化的过程,就是从地下到地上把自己漂白的过程。重庆涉黑案首犯多系企业老总,其控制的组织呈现专业化、公司化、集团化等特点,显示他们很大程度上已经完成了经济身份合法化的嬗变。有的进而参政议政,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身份进入权力体系,最终演化成为货真价实的“红顶黑帮”式的特殊角色。

“红顶黑帮”的可怕,在于其具有极大的欺骗性。他们本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破坏力量,却由于披上合法经营的外衣,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非法攫取社会财富,一旦势力坐大,必将严重危害国家经济正常运转和社会安定。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今中国,“红顶黑帮”的存在还为屡禁不止的地下经济和灰色交易的蔓延助纣为虐,在非法交易中弥漫发散的腐朽黑道文化,更成为毒害人心、败坏风气、扰乱秩序的腐蚀剂。

尤须引起警觉的是,“红顶黑帮”与权力机构的合谋。黑恶势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膨胀,没有权力机构中政治保护伞的庇护支撑是难以想象的。在重庆,市司法局局长、市公安局原常务副局长文强,坊间早有“重庆最大黑保护伞”之称,正是在他长达11年分管刑事侦查工作的任期内,与黑恶势力沆瀣一气,明里暗中为黑老大撑腰,才养痈成患,贻祸今日。文强落马的标本意义,就在于十分典型地揭示了腐败官员与黑恶势力互相勾结,共谋非法利益的黑色路径。

当然,这种黑恶势力向基层政权渗透与贪腐官员蓄意做黑恶势力靠山寻租的情况,并非重庆一地独有。从前几年全国范围破获的涉黑犯罪大案来看,无论河北唐山华云集团董事长杨树宽还是浙江温岭的著名企业家张畏,被称为“中国涉黑第一案”的辽宁刘涌还是福州黑帮头目陈凯,无不具有“红顶黑帮”的特征。“红”为其表,“黑”为其里;以“红”护“黑”,以“黑”养“红”,一旦发育成熟,就像毒瘤一样吸附在国家肌体上,危及经济社会的安全。

当人们一再提出“谁养大了黑恶势力”的疑问时,答案无疑洞若观火。这些披着红色外衣的黑社会犯罪团伙,甚至猖狂到每月定期给基层政权中的保护人发放巨额工资,而作为回报,像浙江温岭张畏的豪宅门前,则公然挂着“温岭市公安局重点保护单位”的铜牌。如此局面若是放任不管,后果将不堪设想,而打黑除恶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彻底斩断黑恶势力与腐败官员之间的利益联系,铲除滋生黑恶势力的土壤温床。

近日,中央政法委员会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工作意见》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继续抓好专项斗争各项工作,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主动进攻的高压态势,确保专项斗争向纵深推进。意见强调,继续深入推进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是坚决防止黑恶势力向政治领域渗透,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决策”。在国庆6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此举可谓意味深长。

此次重庆打黑除恶行动战果累累,大快人心,取得了“内除积弊、外销积怨”的效果。消息传来,各地群众纷纷拍手叫好,更呼吁各地政府起而效法,雷厉风行,重拳出击,进一步掀起打黑除恶风暴,保稳定、保民生、保发展。人们热切期待着。

猜你喜欢

黑恶红顶专项斗争
利剑出鞘 荡涤黑恶——安达市公安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纪实
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攻坚战
“黑吃黑”的黑恶犯罪“保护伞”
向左还是向右
朔州市朔城区:强化组织 不断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陕西重拳打击黑恶“保护伞”——1068名涉黑涉恶干部被查处
坚持稳、准、狠原则 确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信阳市检察机关扫黑险恶专项斗争纪实
传销组织“黑恶”路数堪比邪教
红顶中介该加速脱帽
香香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