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惑“骑士”仍风流

2009-11-02董干戈

坦克装甲车辆 2009年11期
关键词:炮塔骑兵火炮

董干戈

奥地利的“骑士”SK105轻型坦克问世已经整整40个年头。这位已届“不惑之年”的铁骑到底是怎样一种坦克呢?

开创“骑兵”系列战车先河

熟悉坦克装甲车辆型号的读者朋友一定会发现,奥地利陆军的几种铁骑都跟骑兵有关。如,1986年研制成功的轮式装甲输送车就命名为“游骑兵”(Pandur)装甲车。20世纪90年代研制成功的履带式步兵战车被命名为“枪骑兵”(Ulan)步兵战车。而开创“骑兵”系列装甲战车先河的,当属本文所说的“骑士”SK105轻型坦克。

说起SK105轻型坦克的命名,还要先来一番考究。1971年,奥地利军方命名新研制成功的轻型坦克为Kurassier(德文),直接的意思是“胸甲骑兵”或“重骑兵”,特指欧洲15~19世纪军队中身穿重铠甲的骑兵。考虑到我国广大读者对“胸甲骑兵”不太熟悉,一开始业内有人转译为“骑士”或“龙骑兵”,一直延续至今。不过,严格地讲,还是译为“胸甲骑兵”或“重骑兵”更贴切些。看来,奥地利军方对奥匈帝国称雄一时的骑兵念念不忘,情有独钟。想当年,奥匈帝国的骑兵十分骁勇善战,马刀挥舞,骠骑奋蹄,着实风光了一把。今日的奥地利铁骑,虽然难以重温奥匈帝国强悍骑兵的旧梦,但起了响亮的命名总是好的。

奥地利在二战期间被德国吞并,作为德国的一部分参加了二战。二战后,奥地利被美、英、苏、法四国共管。1955年,四国占领军撤走,奥地利议会宣布奥地利成为一个“永久中立国”。奥地利是位于欧洲中部的一个山地国家,阿尔卑斯山脉横贯全境,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七成,适于使用机动性好的轻型装甲战车。一开始,奥地利陆军装备的是瑞士研制的G13歼击坦克。这种G13歼击坦克是德国著名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的战后型。1956年开始,奥地利的绍勒尔公司开始研制履带式轻型装甲战车,1961年研制成功,定名为“绍勒尔”4K4FA装甲输送车。1965年,绍勒尔公司根据奥地利联邦陆军的决定,开始研制一种适于在本国复杂地形上使用的轻型坦克,这就是“骑士”SK105轻型坦克的由来。

装甲输送车变“坦克”

由于绍勒尔公司已经有了研制履带式装甲输送车的成功经验,于是,公司决定以研制成功的4K4FA型装甲输送车为底盘,加上炮塔和火炮等上部结构,制成国产的轻型坦克。绍勒尔公司选择履带武装甲输送车底盘,除了有成功的经验外,二者的战斗全重相近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1967年9月,公司制成了第一辆样车。1969年又制成了比较成熟的第二辆样车,距今已整整40个年头。奥地利军方在对第二辆样车进行试验后,同意进行试生产,并命名为“骑士”SK105轻型坦克。1970年,施泰尔一戴姆勒一普赫公司兼并了绍勒尔公司,开始成批生产SK105轻型坦克,至1993年初共生产了600多辆。除了奥地利陆军装备250辆外,装备SK105轻型坦克的国家还有;阿根廷150辆、摩洛哥109辆、突尼斯54辆、玻利维亚34辆、博茨瓦纳30辆。之后,公司关闭了生产线。到了2000年,公司又开启了生产线,为巴西海军陆战队生产了17辆SK105轻型坦克和1辆装甲回收车。尽管只是“小打小闹”式的生产,但说明在问世40年后SK105轻型坦克仍然有一定的活力。

尽管SK105轻型坦克采用了4K4FA装甲输送车为底盘,但并不是原封不动拿来就用的,而是对原底盘进行了相当大的改造,以适于装上炮塔和大口径火炮。最突出的改变是,发动机和传动装置由前置变为后置。前置方案更适于装甲输送车的总体布置,可以获得较大的载员室空间;而后置方案更适于坦克的总体布置,可以获得较大的战斗室空间,并有利于全车的纵向平衡。

“骑士”SK105轻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17.7吨,乘员3人,车长7.735米,车宽2.5米,车高2.529米,车底距地高0.4米。由于车内的空间比较狭小,乘员的身高限制在1米73以下。尽管有这样的限制,但比起苏式坦克将乘员的身高限制在1米65以下,还是要相对宽松些。除了动力舱由前置改为后置外,车体的长度稍有加长,车体的高度降低了15厘米。所以说,底盘的改动还是相当大的,但底盘的部件则基本不变。

车体为钢装甲全焊接结构,各部位的装甲厚度为:炮塔正面为40毫米,炮塔侧面和车体正面为20毫米,车体侧面为14毫米,车体后部为12毫米,炮塔顶部为10毫米,车体顶部为8毫米。由于装甲较薄,主要防护部位仅能防20毫米炮弹的攻击。车内配有个体式三防装置。动力舱装有自动灭火装置。烟幕弹布置在炮塔两侧,共6具,可在40秒之内产生75米长的烟幕。

SK105轻型坦克的动力装置和基型车的一样,为“施泰尔”7FA型直列6缸涡轮增压水冷柴油机,缸径123毫米,冲程140毫米,气缸排量9.98升,最大功率为235千瓦(320马力)。传动装置包括主离合器、传动箱、变速箱、转向机构、侧减速器等。其中,变速箱为德国ZF公司的ZF S6-80型自动变速箱,有6个前进挡和1个倒档。转向机构为静液差速式,可实现无级转向。悬挂装置为扭杆弹簧式,每侧有5个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最大速度达7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500千米,最大爬坡度达37度,越壕宽2.4米。整个看来,其机动性还是相当不错的。

“拿来主义”又一曲

SK105轻型坦克的最大“亮点”是在武器系统上。它既采用了法国AMX-13轻型坦克上的摇摆式炮塔,又将火炮口径从AMX-13的75毫米火炮和90毫米火炮升级为法国制造的M57型105毫米线膛炮。这使它具有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主战坦克相抗衡的能力。其实,SK105就是作为坦克歼击车来设计的,打坦克是它的主要任务。法国的摇摆式炮塔,法国的火炮,谱写了“拿来主义”的又一新曲。奥地利军方之所以采用法国的摇摆式炮塔,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降低炮塔的重量,也便于采用自动装弹机。

M57型105毫米线膛炮的身管长为4620毫米(44倍口径),身管上装有铝制热护套,炮口处采用双气室大侧孔制退器,以降低火炮的后坐力。这种M57型105毫米线膛炮,是法国GIAT公司研制的CN105-F1型105毫米线膛炮的出口型坦克炮,原来的F1型105毫米坦克炮是装在AMX-30中型坦克上的。为了能将105毫米坦克炮装到轻型坦克上,GIAT公司千方百计地降低整个火炮的重量,从F1型的2470千克降低到M57型的1210千克,降低了50%还多。火炮采用筒式摇架、半自动横楔式炮闩和半自动装弹机,有两个鼓

形弹仓,每个弹仓存放6发炮弹。将鼓形弹仓里的12发炮弹打完,只需要一分钟的时间。火炮未装火炮稳定器,火炮的俯仰和炮塔的转动均为液压操纵,必要时,炮长和车长均可以手动操纵。火炮的高低射界为-8~+12度,方向射界360度,用液压驱动装置转一圈炮塔需13秒钟。配用的弹种包括:破甲弹、榴弹和烟幕弹,后来又增加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弹药基数为44发,除了鼓形弹仓的12发炮弹外,在驾驶员右侧及炮塔尾舱还存放有炮弹。发射穿甲弹时,初速为1460米/秒,可在2000米的射击距离上击穿北约单层重型靶板。发射破甲弹时,初速为800米/秒,有效射程为2700米。

辅助武器为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装在105炮的右侧,弹药基数为2000发。

在炮塔内,火炮的左侧为车长席,火炮的右侧为炮长席。车长指挥塔上有7具潜望镜,炮长舱门上有2具潜望镜。车长的瞄准镜为双目式,放大倍率为1.6倍和7.5倍,夜间作战时,可换装为6倍的单目式主动红外瞄准镜;炮长的瞄准镜为望远式,放大倍率为8倍,炮长的瞄准镜和激光测距仪组装在一起,测距范围为400-9995米,测距精度为±5米。车长可以超越炮长进行瞄准和射击。炮塔的后部上方有一个白光/红外探照灯,十分醒目,不用时也可以卸下。拿20世纪70年代的标准看,这种火控系统不算很先进,可能跟降低整车造价有关。

从A1型到A3型

“骑士”SK105轻型坦克问世以来,先后发展了A1、A2、A3三种改进型车和装甲抢救车、装甲工程车两种变型车。

SK105A1轻型坦克20世纪70年代末期研制成功,主要改进之处是:换装了传动效率更高的ZF公司的6HP-600型全自动变速箱,强化了火控系统的性能,装弹机由半自动式改为全自动式。

SK105A2轻型坦克是A1型的进一步改进型,20世纪8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主要改进之处是:安装了火炮双向稳定器和炮长瞄准镜稳定装置;火控计算机能存储和处理四种炮弹的弹道参数;加装了横风、耳轴倾斜度、炮膛磨损、空气密度等传感器;炮长配用微光夜视夜瞄镜;重新设计了炮塔前部,增强了炮塔的防护性能;换装为9FA型涡轮增压柴油机,最大功率提高到370马力(272千瓦)。可以认为,A2型在整体性能上,尤其是火控系统的性能上,有较大的提高,是目前奥地利陆军装备的SK105系列中的主要型号。

SK105A3轻型坦克是A2型的进一步改进型,1986年研制成功。主要改进处是:换装美国M68型105毫米线膛炮,身管长为51倍口径;配用北约标准的105毫米炮弹,弹药基数降为32发;炮塔正面改用间隔装甲,装甲厚度增加,最大装甲厚度达250毫米;战斗全重增至20.7吨。不过,A3型的改装数量很有限。

今日奥地利铁骑

国际形势在变,欧洲中部小小的奥地利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1995年,奥地利政府宣布退出欧洲自由贸易协会并加入欧盟。2001年1月,奥地利政府又进一步宣布废止永久中立的方针,以保障国家安全为基本原则。这样,就为奥地利加入北约铺平了道路。

奥地利是一个内陆中小国家,军队的规模很小,陆军是主要兵种,陆军的总人数只有2.69万人,陆军中的装甲装备包括:“豹”2主战坦克114辆,“骑士”SK005轻型坦克120辆,“枪骑兵”步兵战车112辆,“游骑兵”6×6轮式装甲车68辆,SPzA1装甲输送车440辆,M109系列155毫米自行火炮213辆。以上各种坦克、装甲车和自行火炮的总数加起来超过了1000辆。按奥地利830万总人口来计算,奥地利的人均装甲力量绝对可以站到世界的前列。作为对比,我们不妨拿中国和奥地利作一比较。中国的人口和国土面积分别是奥地利的150倍和120倍,如果保持同样的装甲战车的比例的话,那么,中国应当拥有12万至15万辆坦克装甲车辆!可见,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乐曲固然美妙动听,维也纳的装甲力量同样也不可小觑。

奥地利“骑士”

PK法国AMX-13

在文本的最后,再来比较一下同是摇摆式炮塔的两种轻型坦克一奥地利的“骑士”SK105和法国的AMX-13轻型坦克。

论吨位,SK105轻型坦克为17.7吨,而AMX-13轻型坦克则为15吨,两者基本上是一个档次上的。但是,SK105轻型坦克上装的是105毫米线膛炮,而AMX-13轻型坦克上最初装的仅为75毫米火炮,后来才换装为90毫米线膛炮,两者的火炮威力整整差了一代。而且SK105坦克的火控系统要比AMX-13的先进得多,特别是SK105A3型,其先进程度已经达到了20世纪80年代主战坦克火控系统的水平。所以,在火力的对抗上,SK105轻型坦克的优势明显。

在机动性上,SK105A2轻型坦克的单位功率为19.89马力/吨,最大速度70千米/小时;而AMX-13轻型坦克的单位功率为18.7马力/吨,最大速度为65千米/小时。两者基本上是一个档次上的,但SK105稍占优。

论防护性能,两者均是钢装甲全焊接结构,装甲的厚度均较薄,均能抗20毫米穿甲弹的攻击,再加上摇摆式炮塔对炮塔防护性的削弱,可以说,防护性差是这两种轻型坦克的共同弱点。

总之,从性能上看,SK105轻型坦克要明显强于AMX-13轻型坦克。不过,前者的问世比后者晚了近20年。后来者居上,也是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的。

此外,这两种轻型坦克,一个是动力传动装置前置(AMX-13轻型坦克),一个是动力传动装置后置(SK105轻型坦克),也是一个重大的区别。这是从各自的总体布置上来考虑的。

论装备数量及名气,当然是法国的AMX-13轻型坦克要“牛气”得多。AMX-13轻型坦克的生产数量多(连变型车在内共计7000辆以上),变型能力强,装备的国家多,在这些方面,“骑士”SK105轻型坦克只好甘拜下风了。

猜你喜欢

炮塔骑兵火炮
The California Gold RushBy Robert McNamara
阅读理解专练
骑兵之败
基于Unity引擎制作塔防游戏
骑兵与绿手(大家拍世界)
莱茵金属公司将扩展德国“美洲狮”步兵战车性能
乌拉尔车辆厂将建立一条自动化生产线
伊朗新型“克拉尔”KARRAR主战坦克在当地电视台出现
冒着炮火拍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