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通用:换一种心态看待节能减排

2009-10-31

瞭望东方周刊 2009年49期
关键词:丁磊混合发动机

刘 耿

无论节能减排是一个口号还是现实的压力,中国的汽车企业都无法回避它的到来。不同的只是,企业将以何种态度应对。

上海通用总经理丁磊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阐述了这样的观点:节能减排并非只是制造绿色汽车。

显然,中国只有少数汽车企业可以与上海通用相提并论,它的节能减排战略体现了高投入和全面性。不过无论如何,领先者对于节能减排的认识,仍代表了整个行业的方向。对于中国汽车业而言,最大的问题是大家是否有决心真正实现这样的图景。

现在不做以后成本更大

《瞭望东方周刊》:在节能减排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除了制造更加节能减排的汽车,汽车企业还会面临哪些挑战?

丁磊:可以从上海通用在2008年初启动的“绿动未来”来说明这个问题。“绿动未来”是上海通用的—个全方位长期战略,它包括“发展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体系、承揽绿色责任”三个方面。

“发展绿色产品”就是依托通用汽车全球资源,同时发挥上海通用和泛亚汽车技术中心的自主研发力量,围绕“更好性能,更低能耗,更少排放”的核心目标,不断推出绿色指向鲜明的产品。目前,我们已经推出的车型全部达到国4排放标准,有些达到国5标准;2009年至2012年期间将陆续推出高科技、低油耗、多样化能源的11款高科技发动机;2010年以后逐步引入新能源汽车,直至实现“零油耗、无排放的终极目标。

当然,汽车产品的节能减排不仅是动力系统。我们刚刚自主研发出的雪佛兰新赛欧,油耗可以达到同级车最低水平。更重要的是,车身材料的重金属含量和整车回收利用率满足欧盟要求,成为真正的绿色环保车型。在我们的泛亚材料试验室,除了拥有许多精尖仪器,还聘请了数位专职“嗅觉能人”,专门用鼻子工作,靠“闻”来辨选材料,以求成品车辆的内饰气味能让消费者满意。

“打造绿色体系”就是以上海通用为主体,带动上下游两端,在研发、制造、供货渠道和销售等方面节能减排,形成绿色产业链。

“承揽绿色责任”就是上海通用作为一家立足本土,面向国际的大型汽车,应该在中国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进程中肩负更多的使命。为此,我们与中国环境保护基金会长期合作,支持绿色创投、环保基础研究等事业。

产品、产业链和社会责任,它们应该是目前中国汽车行业推进节能减排的主要方面。

《瞭望东方周刊》:节能减排投入肯定会增加成本,它能够收回吗?

丁磊:我先介绍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我们的研发中心泛亚。它有排放试验室、材料试验室、发动机变速箱试验室等多个设施与绿色产品研发密切相关,仅动力总成部门就有约250名工程技术人员。二是在我们的制造体系中,环保投入就有上亿元。我们回收一吨中水,成本大约20至30元,而一吨自来水的价格是2至3元。可以说,上海通用在打造绿色竞争力的时候,投入巨大,代价不菲。

但我不认为这是对企业的巨大消耗,这种投入是值得的,现在不做,将来做费用会更大。如果环保对于一家企业是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履行的责任,那么就摆脱不开应付和达标的心态,就会总在底线上徘徊,其投入就永远会是成本。如果突破思维的局限,把企业的“绿化”看作在未来竞争中赢得先机的准备,看作企业与环境和社会共赢的必需条件,那么这就是—种大有回报的投资。

实际上,上海通用现在就已经尝到了环保发展的甜头。利用天然气代替传统燃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000多吨,但也节约10多万吨标准煤;改造冷却塔使整个冷冻站的效率提高10%左右,每年节约300万元;油漆车间通过改进优化操,作程序,每年可节约天然气835万立方米,约合1600多万元。

打造上下游绿色供应链

《瞭望东方周刊》:把节能减排从汽车产品扩展到上下游产业链,这是如何实现的?

丁磊:“打造绿色体系”是由上游供应商、主机厂、下游销售与服务商构成的产业链。比如上海通用在国内有1000多家供应商,他们是“打造绿色体系”的重要一环。早在2005年,上海通用就启动了“绿色供应链”项目,并使之成为后来推出的“绿动未来”全方位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们对“绿色供应链”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比如,到2010年要有超过150家核心本地供应商加入“绿色供应商”行列;到2012年,零部件的可再使用(再制造)率,材料的可循环利用(金属材料回炉,塑料的回料使用)率,油料等作为能源(如用于发电)的可回收率占整车质量的95%,这已超过国家要求,达到欧盟标准。

上海通用会同非政府组织“世界环境中心”(WEC)对供应商的厂房设备、生产场地、工艺过程进行审查,还牵头组织绿色供应链研讨会、邀请“世界环境中心”对供应商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等。2008年底,上海通用“绿色供应商”为40家,目前已扩充至48家。此外,还新增了一批“绿色后备军”,另有80家上游企业提出了加入绿色供应链的申请。

《瞭望东方周刊》:除了让汽车产品更绿色,整车企业自身在节能减排上还有哪些路径?

丁磊:以上海通用为例,到2012年,金桥、东岳、北盛三个生产基地平均单车能耗要达到每辆0.31吨标煤,与2007年相比下降35%;主要污染物排放进一步降低,单车废水排放较目前降低21%,中水回用量较目前提高一倍;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将达到97%,较目前提高15%,其中化学品包装桶实现100%的循环使用,最大程度缓解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国内工业用电电价峰谷差较大,上海最高达到44倍。对此,金桥南厂采用了先进的冰蓄冷系统,在电力负荷很低的夜间、用电低谷采用双工况制冷机制冷,将冷量以冰的形式储存起来。在电力负荷较高的白天或用电高峰期,把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以满足空调或工艺用冷的需求。这样全年365天不间断运行,可以最大程度上节约电费。2007年,金桥厂区能耗费用与上一年相比,节约近2000万元。

厂房面积大小与消耗冷热能成正比,所以我们北盛二期就采用紧凑型厂房和精细布局,过道比其他企业的工厂要窄很多,顶棚矮了一大截,总装车间还首次采用旋转型生产线,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同时节约了能耗。

绿色产品按成本也是赢利的

《瞭望东方周刊》:目前中国市场对于绿色的需求和接受度并不如欧美那么高,赢利和节能减排看起来似乎存在矛盾?

丁磊:我认为发展绿色产品与实现盈利并不矛盾。从长远看,绿色竞争是未来产品竞争、品牌竞争、成本竞争的终极归宿,谁拥有绿色优势,谁就占据了决胜未来的制高点,而这种绿色投资从现在就要抓紧做起;从上海通用目前

的实际情况看,我们已经推出的多款绿色指向鲜明的产品,按成本算也是赢利的。

当然,要提高绿色产品的赢利水平,要靠几个重要因素,一是要在性能和价格上更加迎合消费者需求,二是通过量产和有效控制成本,三是政府的配合和政策的支持,四是要培育国内汽车市场的绿色消费观。比如我们去年推出别克君越混合动力车型,率先在中高档市场树起“绿色”旗帜,通过“亲民”的定价、绿色理念推广等,对普及混合动力的绿色科技起到了促进作用,具有培育市场的意义。

《瞭望东方周刊》:政府在节能减排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丁磊:中国环保、节能的政策给企业带来诸多机遇,也在上海通用绿色发展的许多方面得到反映。《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的多条措施都与上海通用的绿色战略相契合。

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为代表的技术结构调整,这方面我们一直在努力实践;国家提出发展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从我们的产品路线图和时间表上也可以得到解读。

而在提高整车产品尤其是节能、环保小排量轿车的自主研发能力方面,我们通过雪佛兰新赛欧的推出,使自主研发迈上新台阶;上海通用别克、雪佛兰旗下,拥有一系列装备1.6L、1.4L、1.2L发动机的小排量车型;而以低排量打造强劲动力的新君威1.6T涡轮增压发动机车型也已经上市,这些都顺应了国家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

《瞭望东方周刊》:作为中国公务车市场的领先者,如何应对公务车的节能减排问题?

丁磊:上海通用汽车在公务车市场一直有不错的表现。从最早的老别克、老君威,到君越和GL8等车型都获得了政府和企业用户的青睐。今年,上海通用汽车面向公务车市场推出的包括君越ECO—hybrid油电混合动力车、别克新君越、别克林荫大道等多款新产品,都装备了混合动力、SIDI直喷发动机或者ECO智能发动机系列,体现了对动力性能与燃油经济性的兼顾,是对国家倡导节能减排的积极响应。未来,我们还将不断推出拥有绿色环保科技的产品,保持上海通用在这个市场的传统优势。

当然公务车只是上海通用“绿色产品”的一个方面。我们围绕“更好性能,更低能耗,更少排放”的目标,设定了“分步走”的产品路线图。

上海通用在能源技术上有四个方向,或者说是四个阶段。首先是注重对传统发动机的改进,提高我们传统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性能,这方面我们已经推出了L850发动机、直喷发动机、第三代小排量发动机、涡轮增压发动机等。二是混合动力,我们有凯雷德的强度混合、君越的弱度混合,将来君越混合动力还会在现在的基础上提升到中度混合。三是电动车,我们有雪佛兰的Volt,还有一些新的技术和新的路线。四是“零油耗、无排放”氢动力,这在技术上已经是比较成熟了,未来要在解决市政设施和规模成本上努力。

这里我想强调对传统发动机的改进,传统的发动机技术升级周期一般为5到7年,新一代发动机的油耗通常可以节省7%至10%左右,排放也可以改善5%至7%。如果说我们能够这样一代一代坚持下去的话,效果也是非常可观的。

猜你喜欢

丁磊混合发动机
我是人体的“发动机”
直播,能不能拉一把网易严选?
混合运算大篷车
丁磊:不安多过快乐,不在意挣多少钱
Discussion of the Translation Session in Shanghai Gaokao English Examination from a Critical Perspective
TWP100C涡喷发动机
离职者 丁磊
发动机阻力矩计算和起动机介绍
2016国际年度发动机大奖公布
混合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