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得作文者得天下

2009-10-30王兴德

小品文选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文章作文

王兴德

中高考作文是决定考生能否考上高中、大学的重要因素,更是决定考生能否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的决定性因素。作文是一道分数最高的题,全国高卷赋分为60分,上海等部分省市赋分为70分,相当于综合科中的一门小科目,在总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文写好了,可以得到60分,做得不好就可能只得到30分甚至更低。

现在的中高考作文题都是开放性的题目,考生可以自由发挥来写,只要考生能够把握好,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就容易写出好作文,容易得高分。但是,中高考作文又有一个量化的评分标准,达不到这个标准也很难得高分。所谓“得作文者得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考场作文呢?“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是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 一定要明确阅读对象,把握好写给谁看的问题

中高考作文,直接的读者不是报刊的编辑,也不是报刊的读者,而是评卷老师,所以行文时必须考虑如何“取悦”评卷老师,如何“投其所好”。从学校到社会乃至国家,从老师到家长乃至考生,谁都不能否认中考和高考的意义多么重大。但最后决定考生命运的不是学校,不是家长,也不是普通作者,而是评卷老师,是评卷老师手中的“判官笔”。所以,要想在考场作文上得高分,首先应当得到评卷老师的青睐,进了评卷老师的眼。这是考场作文得高分的重要前提。

二、一定要明确作文场合,把握好在什么地方写的问题

应当肯定,作文确实应当写得完美,但在考场上,有时却难以做到十全十美,就是让国内有名气的作家上去写,也很难做到这一点。然而,很多考生却力求做到这一点,在考场上花了很多时间,然而最后却得了很低的作文分数。尤其是平时作文基础比较好的考生,他们常有作品见诸报端,或在作文竞赛中获奖,对此就有点迷惑不解。要想考场作文得高分,考生一定要明确作文场合,把握好在什么地方写的问题。

首先,考场作文不是作文竞赛。中高考选拔尽管也有选优的性质,但它是站在同一年度考生整体水平上来选拔的,主要强调的是文体规范,而作文竞赛是优中选优,追求的是新奇甚至荒诞。所以,考生应该在平时训练规范文体。不要在考场上挖空心思考虑技巧之类,除非平时已经固有某种技巧。

其次,考场作文不是文学创作。文学创作讲究字斟句酌,力求完美,可以写写停停,停停写写,靠时间和灵感来完成,但考场的时间是固定的,一分一秒都非常珍贵,来不及你一字一句地推敲,必须一气呵成。所以,平时备考还应该练速度。道理很简单,就像在运动场上,别人是跑到终点,你是走到终点,尽管你的精神也很可嘉,但金牌却是别人的。

三、一定要明确作文要素,把握好怎样写才能得高分的问题

每位考生都想作文得高分,平时写得好的想得满分,平时基础差的想得高分。这是很正常的心理。但是,怎样才能得高分满分呢?总结近几年中高考优秀作文的基本规律,主要是把握好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1、题要审清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所以,审清题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错误,观点不明的文章,想要得到高分是不可能的。这样的文章只能属于三四类文。考生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搞清题目属于哪一类,是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非命题作文,从而确定自己的作文题目。其次,要对考场作文进行准确定位。这几年中高考,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非命题作文,主题一般都很明显,而我们一些考生,尤其是作文基础较好的考生,审题偏差的机率反而较高,他们总担心自己的观点与众多考生相同而显得俗气,所以另辟蹊径,结果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种惨痛的教训考生应当汲取。再次,要反复琢磨题目,理解题目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去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是这样的:“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的童年。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与好奇心相关联。请以好奇心为题写800字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这个题目的命题指向十分明确。“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的童年”,实际上是暗示考生“写自己的生活”。人人都有好奇心,这就避免了选材的雷同和作文的撞车。事实上,每一项科学成就跟这个人童年的好奇心都是很有关系的。没有好奇心,就不可能在某一方面去刻苦钻研,也不会有什么成就。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平常,但有好奇心的人会从很平凡的事件中发现不平凡的事情,会勇敢地质疑,他们对什么事情都要想一想,问一问,有自己的体会,发自己的感慨。所以,做这样的文章,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要从“好奇心”和“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的角度入手,切勿泛泛而谈,像流水账似的光写“好奇心”,不加理性思考。请看一位江苏考生写的《好奇心》:

好奇心

为什么?

两个人都长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什么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

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

奶奶八十了,但眼不昏耳不聋,还能眯着眼在屋里做针线。大她三岁的爷爷便不行了,不愿走动,总是坐在藤椅上晒太阳。

相隔不过几米,奶奶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头子!”奶奶这么叫。

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到跟前。爷爷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孩子般地笑嗔:“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睬。”

这样的事天天发生。

我很好奇。

是奶奶闷吗?没有人说话?那她为什么只喊一下而不是和爷爷唠嗑呢?

喊爷爷做什么呢?还这么不停地喊?我想起奶奶每次看见爷爷好好的,满意离去的背影。阳光总是以最完美的角度铺在奶奶身上,每每这样的画面闪烁着温暖的光辉。

是不是只要有人答应便好呢?我好奇地继续想。

那好。再有这种事发生时,我便捂住嘴,学爷爷的声音迟缓地答:“唉——”可每每奶奶都能辨别出来,无论我用布还是用棉花捂以求声音的逼真。“细丫头在这儿捣乱……”奶奶皱纹满布的手会轻拍我,以示责备。微微笑。

奶奶依旧。

我的好奇心不减反增。

算了,我破釜沉舟。“奶奶,你老这么喊来喊去做什么呢?也不嫌烦。”

奶奶看我,宽容地笑:“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才心安的。”

心,被濡湿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连日以来如同小虫一样不断噬咬我心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你在,就心安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

我庆幸我拥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的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是在说,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

奶奶的言行,的确让孙女好奇。于是,调皮的“丫头”对奶奶进行了一番“侦察”,结果“侦察”到了“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濡湿了人们的心,美得如“花蕊中的一滴露”!此文是叙写日常生活的规范的记叙文,能在“尺水”中“兴波”,能用鲜活的细节描写展示澎湃的内心波澜,读来意味无穷。这是2008年高考记叙文的拔尖之作,相当难得。

再看四川省的作文题目,只有简简单单两个字:坚强。这个题目看起来范围非常宽泛,以此为题,考生首先会想到灾区人民的坚强,解放军战士的可敬和仁爱之士的可佩,确实有语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但这种熟悉透了的作文,要写好却非常不容易。你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且要集中写坚强所表现的方方面面,运用非常准确的表现“坚强”的材料,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就会显得很散,也不会有深度。请看一位四川考生的作文《悲痛之后是坚强》:

悲痛之后是坚强

谁也没有料到,2008年的5月12日,以四川汶川为中心发生了8级地震。谁也没有料到,这次大地震波及了全国那么多的省市和地区。谁也没有料到,在我们举国上下迎奥运、群情激昂地进行奥运火炬接力的时候,山崩地裂又让举国同悲,万民流泪。

近一个时期,大家关注的地方就是四川汶川,大家关注的就是在地震中一个又一个顽强存活下来的生命。当我们为那些在废墟中被抢救出来的生命而激动欢呼的时刻,我们又感激着那一个又一个不顾劳累,没有吃喝的解放军、武警官兵;感激那一个又一个公安干警;感激那一个又一个医生和护士;感激那一个又一个投入抢险的自愿者。

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大家一家亲,社会一家亲,祖国一家亲。我们欣慰的是,我们的党,我们党的领导人,都在第一时间来到了灾区,来到了灾区的群众中。我们流泪了,这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我们只有一个信念,有党的坚强领导,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然而,我们看到废墟下一个又一个失去生命的人被挖出来,被抬出来,我们流泪了。无论是现场的救援人员,还是远隔千里的我们,都在承受着心里的痛楚。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灾民哭了,受了伤痛的孩子哭了,我们温总理哭了,电视主持人哭了。这是一个民族所经受的巨大灾难中,举国共同的悲痛,举国共同的感受。“你们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温总理的话代表着全国的人民的心声。

灾难,让我们悲痛,灾难也让我们激发了人性中最为美丽的一面,也激发了东方这个最伟大的民族坚强的潜质。尽管我们泪流满面,尽管我们悲伤痛苦,但我们不会绝望,灾区的人民不会倒下,在悲痛之后,我们,我们的灾区人民都会重新拾起奋勇前进的信心和决心,悲痛之后,我们会变得更加的坚强。

我们都愿意相信,当灾难让我们悲痛之后,当温暖的阳光照耀着灾区的时刻,灾区的人民一定会重新挺立在这方热土之上,第二个唐山的奇迹一定会闪烁在天府之国的大地上。

再看安徽省的高考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这个题目尽管“文体不限”,但一看就不适宜写议论文,更适合写抒情散文。作文时,我们可以分成两个方面去思考:一是带着感动干什么?出发。二是带着什么去出发?感动。既然要出发,那就得写“出发”到哪里去,去干什么。既然“感动”了,那什么人、什么事让你感动了,也必须写清楚。出发就是行动,是受到感动然后去行动。如果在审题时不注意这一点,文章可能就不太切题。所以作文时一定要把“出发”写好。请看一位安徽考生的作文《带着感动出发》:

带着感动出发

窗外风儿清清,鸟儿啁啾。窗内阳光跳动,梦儿甜甜。时间之舟悄悄驶进梦境,拉开惺忪的眼帘。生活的风车每天都周而复始的转动,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感动,哪怕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带着感动出发,我发现生活之河中,每一种水滴碰撞声都是那样清脆悦耳。

清晨,当我睁开惺忪的睡眼走在通往教室的小径上时,那嵌满的花石让我感动,它们给我以抚摩,让我在惬意中送走梦之神。充满雾气的石亭会让我感动,仿佛置身于仙境,让我感觉自己已达到生命的最高境界。那冲破云层跳动的红日,像是亭顶上的一颗宝石,却又像我人生的明灯。我快步奔向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

课堂上突如其来的灵感会让我感动,它让我与知识并肩走入同一扇大门,开始我的行程;它让我与美同行,去欣赏行云流水的古今佳作,与跳动的音符共舞;它让我从迷雾中走出,不再犹豫,而让自己多一分自信。老师那广博的知识,会让我感动,那感动如催化剂,加速我向梦想进程的速度。总之,感动让我吮吸每一节课的精华,充实我的知识行囊。

放学路上的一见一闻会让我感动。当花季来临时,群芳争艳。繁忙的蜜蜂,煽动着水晶般的翅膀,穿梭在花蕊间,嗡嗡地叫着,吮吸着,似乎在相互庆祝这美好的时节。这情景让我感动,这些小生命在自己的灿烂时期竞相展现自己,并不为生命的短暂而悲伤。这又鼓足我奋斗的勇气,去采摘生活中的花朵。

带着感动出发,每一天都会将行囊充实,无论是喜还是忧。我都会觉得那是自己阅历上的一个个字码。

2、立意要深

立意的深浅高低,是衡量文章优劣的标准。要让自己的文章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立意上高人一筹。去年全国高考第一卷的作文题是关于“抗震救灾”的话题。这是一个时代性非常强的题目,立意更加贴近现实。因为从5月12日发生四川汶川大地震以后,全国人民以及世界各国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所以全国语文考试能够在短时间内以这个内容范围命题,无疑我们的考生肯定都有得可写,在审题上绝对没有任何难度。从材料上看也是非常的丰富。灾区每天都有大量的感人事迹出现,考生脑子里也记了很多这样的东西。立意是否深刻,情感是否真挚感人,材料是否准确,结构是否明晰,语言是否通顺而且能够打动人,这些需要一些真功夫。所以用这样的题目范围来考察,确实有它非常突出的特点,限制性少,开放性很强。高考是要选拔的,比你在写作上的构思,材料的运用,还有语言的表达等等,这些方面谁强谁就可以突出,谁就可以取得高分,这个对大家都是公平的。因为事件发生以后大家都面对着这个材料,也都是非常具体的,也都是平等的,所以这个作文题很具有时代性的,也很具有人性化。请看一位河北考生的作文《逝者自嘲》:

逝者自嘲

我浮游在这人间的天上,轻盈飘逸,但心里却被痛苦与悲愤撕咬着……

昨天,5月12日14时28分,我伴着一声巨响与我热爱的生活居所一并下坠……在我漂浮的时候,我用力挥手,扭动身体,发疯似的呼喊哭泣;我想抓住我的孩子,我年仅6岁的儿子,哪怕我有即将消失在这土地上时,我也是最后一次抓起他的小手,最后一次亲吻他的额头,只要他是平安与快乐的,可却没有如愿。在我最后着地时,我看见他稚嫩的双肩被钢筋水泥的墙板压榨着……

我闭上了眼,身体失去了知觉,但我的灵魂开始上升、上升,最后成了现在的轻盈。可我的心也一刻也未飘逸,因为,我一直在望着,望着我那幼小的生命,我望着我那心在流血的惨状。我飞一般的冲下去,竭尽全力想挪动着可恶的墙体,可我将身体的每一根筋抽筋,将身体的每一块肌肉拉紧,可墙体依旧不动。它似乎在嘲笑,似乎在疯狂地呐喊,告诉全世界我无能为力。我呐喊着抽搐着,心里是痛苦和悲愤充斥的枪膛,我向墙体宣泄,向人们宣泄:你们来救我的孩子啊!你们不是很高尚吗?你们不是很崇高吗?如今你们在哪里,在哪里啊……

任凭我歇斯底里,回答是一个静寂。我痛苦,心都快碎了。看着孩子小脸由温红变为铁青,我痛苦着,每一秒钟都在呐喊,每一分钟都在呼救。时间却如此漫长,如此漫长,如此漫长,24小时了,24小时了……

突然,我的身边有降落伞飞过,一个又一个,我看见一条绿色的长龙在奔向我的孩子,我全身颤栗,我兴奋,“快啊!快啊!快啊!”一切希望全都寄托在我的呼喊上。

我看见绿军衣在挥舞着手臂呐喊,我看见一位老人在竭尽全力呼喊:“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我的心顿时凝固了。

“我以前怎么了,我以前干了什么,说了什么呀!我多么的可笑啊!我在与谁争执啊?”我的心平静了,怒火熄灭了,是一种静秘(静谧),是一种辽阔。

我轻抚两下孩子的额头,纵身奔向辽阔的天空,我回身,凝眸依旧被压在被压的孩子,轻声说:“孩子,再等一下,再忍一下,有一位爷爷,有一群、一片、一连的叔叔在找你,在喊你,在救你,他们的心正在被炭火烤烧着,被怒火充斥着……

我先走了,不用担心,因为我坚信他们会来救你,他们会让你知道有人比我还要爱你,还要珍视你,他们一定会让你幸福的,我放心,我坚信,我坚定……

我自嘲地向我最后的归宿奔去。

再看北京市的高考作文题:石头和杯子材料作文。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历年北京的高考作文题一直比较有它北京的特点,像前年考的两句唐诗,还有大前年考的北京的符号,就是非常具有特点的,而且从命题的立意上来说都是比较恰当的。去年的这道题它是以一段小故事,就是在玻璃杯里头放什么,先放石头,再放沙子,再放水,如果先放大石头又怎么样?这样就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北京的题好在什么地方呢?如果仅仅是一则这样的故事让大家自由立意,那可能有好多同学会写得很偏。有人认为这是一个生命的极限问题。杯子里放了石头,肯定这个杯子已经放满了,然后沙子还可以放进去,放完了沙子以后水还可以放进去,所以我们用生命的极限这个立意来看,从当前整个时代的一些特点,尤其是结合抗击金融危机的特点,对生命极限这个角度考生还是有很多话可说的。总之,北京的试题是非常具有人性化的一道题,就是为考生着想,而不是与考生为敌,不是考一考难倒你,而是让每一位考生都能写。请看一位北京考生的作文《超越极限》:

超越极限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见,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敢于超越极限。

海伦·凯勒被马克·吐温誉为19世纪最伟大的两个人之一。她儿时因患一场大病丧失了视觉和听觉,但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挑战了生命的极限,学会了英语、德语、希腊语、拉丁语等多种语言,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她用亲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敢于超越人生的艰难险阻,披荆斩棘地闯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愈是艰难的绝境,愈能促进人发挥潜力,超越看似不可征服的极限。红军的长征,在当今世界被誉为奇迹,在漫漫的二万五千里路途中,红军战士忍受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的孤独,挑战了忠孝的极限;爬雪山,过草地,饥寒交加,为了灾难深重的民族的解放,红军战士们挑战了生理的极限,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红军长征精神一样的超越,我们才有了不断的攀登与进步。

刚刚过去的汶川大地震又给了我们许多对于人生极限的思考。温总理说的最让人难忘的一句话:“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决不放弃。”武警官兵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在随时可能到来的余震中奋力救人,表现出对使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医务工作者不分昼夜抢救灾民,给“救死扶伤”一个最大限度的诠释;我们平常总说母爱是伟大的,地震中那个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孩子的母亲用行动再次诠释了什么是母爱的大境界,突破了爱的极限;在超过72小时生命存活极限之后,仍有许多的灾民被救活,这不仅是生命的奇迹,更是对生死极限的顽强跨越。试想,人类连生死极限都能跨越,还有什么我们不能超越的“极限”呢?

吉尼斯纪录,就可以说是对极限的考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纪录被不断打破更新,可见极限不过是个具有时效性的宇眼。就像那个实验中,桶中看似已装满了石块,但却又可以倒“满”沙子,甚至倒“满”水。很赞同那个学生的观点,“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也许现在我们还没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气概,没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胸怀,没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睿智,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理想、有勇气、有毅力,定能超越自己的极限,创造一切的可能!

这是一篇典型的考场规范文章。在此只说文章的思路。第一段引用孟子的话,然后提出观点,干脆利落。第二到四段,分别举例子又分别有分析小结,使材料与观点紧密结合,增强说服力。第五段在分析吉尼斯纪录后,照应作文原材料,避免了脱离材料的嫌疑,同时又深化了论证力度,相得益彰。最后一段,引用排比强调;既给文章带来了亮点,同时又使文章自然结束。全文论证自然而有力度,这种写法是值得许多考生学习的。

3、入口要准

文章的入口也就是切入点。找准切入点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考生在审完题动笔写作之前,还应在脑海中稍稍思考一下:文章应该写些什么内容?需要用到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可靠吗?切合题意吗?新颖吗?多问自己一些这样的问题,尽量做到鲁迅先生所说的“材料要严”的要求,而不是拿起题目就贸然下笔。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他们”。这是一道开放性的作文题,每位考生都有语可说,不存在审题难度。命题者的意图是考查考生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基本作文能力。不错,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反过来,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呢?作文是自己写的,又是写自己的,其实写他们也是写自己,因为任何一篇作文都带着某种情感,都是带着某种情感去写的。作为考生,应当通过典型事例重点表现你所确定的“他们”的典型性格,表现“他们”的独特情感,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通过写“他们”的故事感染人、教育人、启发人,通过写“他们”的表现、情操、行事风格给人以思考,给人以启迪。“他们”的范围太宽泛了,除去自己,所有的人都可以称“他们”。天津08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人之常情。这个题目的生活化意味很浓,贴近考生实际,命题者意在考查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题目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从人性的角度看,人一到高兴的时候就会高兴,遇到困难的时候或遇到挫折的时候就会沮丧。这个都是人之常情。倘若从正面立意,可以从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切入,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真实体验;从反面立意,可以对某些“人之常情”进行质疑、批判。从这个角度切入未尝不可。请看一位上海考生的作文《他们》:

他 们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这位考生的选材和立意构思都很巧妙。首先,选材上,以农民工作为切入点,这既是切入点也是社会关注热点,很容易引起评卷教师的注意。其次,通过写农民工子女的真实的生存状态:从农村到城市经历的不自然、不适应,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表达了作者对同龄人的同情、关注和企盼,进而把“他们”这一很空很虚的试题变成了‘情感”(同情)这一类的试题,既小化了题目,又体现了作者情感。这一情感很容易引起共鸣,特别是评卷教师的共鸣。再加上全文细腻的描写,如“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以及农民工子女将要出现的变化:“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因此,这篇文章评为满分作文也就在情理之中。

4、好的题目

俗语云:“题好一半文,花香蝶自来。”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否鲜明,直接关乎作文的得分。一个人能有一双聪慧明亮的大眼睛,那就可以很好地传情达意,文章有这样的眼睛,也会具有传神的魅力,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题目也是文章的衣裳,破旧的衣裳令人望而生厌,漂亮的服装则令人刻骨铭心。好的标题引人入胜,读起来上口,听起来入耳,能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就考场作文而言,好的题目,往往能加深评卷老师对文章的印象。近几年中高考以话题作文为主,试题中也往往告诉考生“题目自拟”,而正是这“题目自拟”,有的考生要么直接用试题中的“话题”作题目,要么随随便便拟一个题目了事。这恰恰犯了话题作文的大忌。试想,如果连标题都没有,让评卷老师去猜测你所要表达的意思,那么,这样的作文,会给评卷老师什么印象,又怎么会得高分呢?一篇没有标题或题文不符的作文,它失去的不仅仅是标题分(2分),而是占有重大比例的印象分。所以,考生对文章的标题切不可等闲视之。请看一位甘肃考生的作文《学会感恩》:

学会感恩

曾经盛开的蔷藏,虽经雨打风吹,但和着微风,还有缕缕暗香飘过。

——题记

上帝也许不公平,对于某一个人给予的苦难大多。但另一方面,上帝又很公平,因为他是给了我们命运的恩人。

人生的路既崎岖又坎坷,一不小心,栽得满身是伤。还好,一个好心人施于你一句关爱,你从此觉得不再孤单,因为同时度过人生的人还很多,你也懂得知思图报,也学会了从此要帮助别人。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馨;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亲情、友谊和爱情,那么世界将是一片孤独的黑暗。正因为我们遇见了雷锋,世界变得如此明亮,我们不再担心黑暗中碰得鼻青脸肿,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雷锋,那么人生的路将照得夜如白昼。

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更何况人呢。面对曾经帮助自己的恩人,我们需要尽最大努力去回报。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讲的就是感恩。授人以饭,也许他会度过难关,也许他会成就辉煌,但授人者施人不回报,作为一个受者要做一个有谦虚之德的人,一个有敬畏之心的人,这样才能回报我们命运的恩人。

衔环结草,以报恩德。古人做得很好,这就是华夏古老民族的精神,一个知恩图报的信念。因为他们给了我们最大的帮助,至少对于我们接受恩德的人来说是这样。倘若每个人都冰着一张脸庞,那么人世间就和地狱差不多,虽然太阳还是一天一天地升起。正因为有人施恩,有人报恩,我们的生存空间才鸟语花香,饶有情趣。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诠释着命运的方略,洋溢着生命的气息。一个和谐的环境,造就一批命运的恩人,让他们传播上帝的法旨,将爱心带给人间,将人世间的凄楚抛向天际。学会感恩,努力感恩,感谢我们的朋友,感谢我们的父母,以及感谢我们命运的恩人,是他们让我们懂得人间的沧桑,人间的温暖。

学会感恩,学着去感恩,将冰冷的世界变得温暖,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的世界连起来,用爱心串联起每一个角落,将爱抛向最需要的地方。将被爱者传承,让每一个苦难的心灵接受爱心的呼唤,回应无穷的力量。学会感恩,将爱心回报我们命运的恩人。

人生是一场苦旅,它很漫长,但我们遇见了命运的恩人,是他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多彩。学会感恩,让感恩的心飞出万里,用感恩的心温暖整个世界。

“学会感恩”这个题目拟得好,它表明考生比较深刻地理解了命题人所给的材料,一语中的,要言不烦。当然,好的题目还得有好的材料来表现,从文章内容看,考生的“腹贮”是比较丰厚的。围绕主题,考生运用了不少词汇和典故,诸如:“滴水之恿,当涌泉相报”、“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衔环结草”等,不仅用得恰如其分,而且增添了文章的意蕴和文采,既凸现了文章的主旨,又展现了考生的功底和才情,把主题展现出来,与题目相应。

5、好的首尾

好的开端等于事情成功的一半。这句话运用到考场作文写作是再恰当不过了。中高考评卷工作紧张而又乏味,评卷老师没有更多的时间与考生细嚼慢咽,因此,开篇应该是简洁而富有文采,富有吸引力。收尾简洁富有力度,或强调观点、态度,或照应材料、话题。请看一位山东考生的作文《双赢,你我共辉煌》:

双赢,你我共辉煌

即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也应明白,一枝独放不是春天,春天应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即使自己是一颗傲然挺立的孤松,也应明白,一株独秀不算英雄,成行成排的树木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即使自己是一支整装待发的帆船,也应明白,一船独行不算风景,千帆竞发才能显示大海的壮阔。自私利己,愚者之见;打造双赢,智者之举。双赢,那是信心的基点,那是力量的源泉,那是开启人生之路的探照灯,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双赢,使你我共辉煌。

漫步于历史的沙滩,捡拾一枚枚成功的贝壳,上面写满了“双赢”。春秋的征战,战国的纷鸣,群雄争霸,逐鹿中原。面对强秦的进攻,是双赢的智慧使廉颇和蔺相如和谐相助,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二者相互配合,救赵国于水深火热之中,拒强秦于国门之外,同时,也使二人为后人铭记,使“将相如”的美谈流传至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张良与韩信如同两颗星辰,在历史的星空中熠熠闪光。张良善将将,韩信善将兵,二者配合,才有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成功,才有了汉王朝的统一兴盛。是双赢的智慧,使张良与韩信在汉朝树了威信,建立了功业,使历史的星空中又多了两颗耀眼的星辰。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我们不难发现,双赢的光芒在今天依然闪耀,加入世贸组织,东盟经济合作,六国共同绘制基因组图,这一切都彰显着双赢的智慧,这一切也必定会使我们的祖国不断繁荣强大。

双赢,使蓝天不褪色,使鸽子不慌张,使青春不落幕,使山花烂漫于世界的每个角落。

双赢,你我共辉煌!

这篇文章开篇假设排比句,使文章一开始就显得思路开阔,文采飞扬,让评卷老师一看就先以一类文定调。更可贵的是,这假设排比句成功地结合了比喻修辞,从而使文章更为生动形象。收尾概括观点,又前后呼应,一气呵成。这样自然就得高分了。

6、富有文采

“有文采”,是2002年开始被定为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一。从近几年中高考的实际情况看,作文获得满分的因素有多方面,有的是因为观点独到,有的是因为选材新颖,有的是以情动人,有的是文体创新,但更多的是因为文章富有文采。

有文采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个灵活度很大的话题。灵活运用修辞可以增加文采,恰当运用词语可以提高文采,引用名人名言也可以使文章添色。总之,只要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能给评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就是好的文采。请看一位山东考生的作文《蝶变》:

蝶 变

谁不期盼破晓的绽放绚烂一季的辉光?

谁不渴求篱下的花艳夺魁满园的荣耀?

谁不梦寐蒹葭的双生双息羡煞湖光的潋滟?

谁不欣赏蝴蝶曼妙轻盈的舞姿、动人的旋律之下婉转的飞旋?又有谁彻悟了蝶变的焦灼、等待?临近破茧时耐不住的狂躁,好似一跃而生出温柔一刀的牢笼,然而那守不住一季的庄重之蝶,在破茧期未到便提前赏览景致的顷刻,断翅的断翅,无触的无触,残缺的身体孕育了一年的包容却抵挡不住这一季的浮华。

我为残蝶感到万分的悲痛和莫大的伤情。它们佝偻着不健全的躯体爬行,想饮草叶上的露水,微弱的渐黄的草叶已没有青绿的映象,残蝶没能感受到露珠的清凉,它不堪忍受这折枝的生命之重。蝶儿蝶儿,草叶尚且知道春末的最后一缕风将结束自己的童年,开始迈入青年前的这场成人礼,为何如此灵动的你卸等不得片刻,扑闪出自己满世的妖娆,而换来今生莫大的悔恨。

你需要等,草叶需要等,嗷嗷待哺的雏鸟需要等,最伟大的英灵们需要等。等待不是静静伫立,等待不是兀然独坐,而是为生命戴上一顶更美的花环,为人生披上一件更华美的羽衣。等待不是久久地凝望,等待也不是迟迟不归的痴傻,在等待中我们磨炼心智,锻造刚硬的围墙,保护自己娇弱的精神世界。等待不像温室里的花朵,在潮湿温暖的花房里自在悠游,永远走不出那比掌心高出一度的温暖。这种娇怜之花的等待像是天上的群星,永远蜗居在银河系,在那里活得潇洒烂漫,而一旦陨落则是废石一样暗淡无光,失去了往昔的润泽。这样的空虚等待和那提前破茧的蝶儿如出一辙。

蝶儿何尝不悔过?想回到往昔的辛苦,尽管现在想来那往昔的辛苦是多么的不足挂齿。若是回到那曾经的似水流年,我知道你是会坚守住那短短一季的犹豫。春去夏来之时,满园芬芳之时。阳光沐浴大地,雨水清洗草茎,乌云遮蔽艳阳,鸟儿做伴歌唱。而蝶儿将是满园最美的舞者,翩翩飞舞直到秋叶成堆,你默默坚守的灵魂仍不会枯萎!

春来草自青,等待那初春、仲春或是暮春的来临,让春点亮你彩色的人生,拥有心底的期盼,怀抱着坚守的本真,我们都会有蝶变时绝美的容颜,惊诧整个世界的脸庞。

这篇文章文采盎然。开篇三个句子构成了排比的句群,既总领全文,提挈下文,同时又使文章富有诗意。文章正文以凝练的语句,诠释“春来草自青”这一主题。“你需要等,草叶需要等,嗷嗷待哺的雏鸟需要等,最伟大的英灵们需要等”这一段落,在排比递进中展开,使文章论述富有深度而又文采盎然,令人爱不释手。

7、思路清晰

考场作文也应有明确的逻辑思路。思路不清晰,走到哪儿写到哪儿,有时还会出现思维“短路”,写了一两小段就写不下去或重新写。高考作文中,这无疑于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为做到文章思路清晰,当遇到如下几种情况是可安排过渡段或过渡句:一是从总说到分说或从分说到总说,二是从现实到回忆或从回忆到现实,三是从这一件事到那一件事,四是记叙、议论、抒情转换时。请看一位云南考生的作文《变味的善良》:

变味的善良

我们总站在富足的地方悯惜贫穷,总躺在安全的地方怒斥邪恶,总在五十步笑百步后呼唤远离冷漠,总在血痕淡去后才忙着计算生命的价值。

于是,我们俯身怜悯的姿态伤害了别人的自尊。

每次灾难过后,都有大多的人争先领养孤儿;当这片热潮过去,又有大多的孤儿陷入苦难。据心理学家分析,领养孤儿要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家庭氛围要与孩子原先的家庭相似,教育方式、家长性格都要与孤儿相适宜。但是,大多的人仅凭自己一腔热血,用热心换回的却是家庭的分裂。孩子们再次面临家园破碎的痛苦,伤害再次打击无辜孩子柔弱的心灵,善良由甜蜜变为苦涩。

于是,我们用沸腾的热血烫伤了他人的肉体。

2008年奥运会是我们中国人的奥运,举国欢庆,气氛火热,圣火传递,同一世界,同一梦想。但是,不和谐的色彩也玷污了奥运火红的火炬和绿色的橄榄枝。据报道,8岁孩童用55天时间完成抵京“马拉松式”的赛跑;10岁孩子捆绑双臂在激流中前行;8岁女孩在父亲陪同下步行3000多千米到达首都北京……这些行为引起中国甚至世界媒体的关注,其中不乏外国媒体以此对中国奥运的诋毁。不实评论须全力抵制,但也不可否认,这是“畸形奥运热”。我们要举办一个理性的奥运,就需要以理性的行为作为支撑。我们的热情不谊由火热的激情变得疯狂。

甚至,我们在用热血烫伤他人肉体时,也烫伤他人的心灵。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以最迅速、最团结的行动援救了太多的生命,我们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无数的闪光灯聚焦四川,闪烁着无数动人感人的故事,但也刺伤了灾区人们的瞳眸。被成功救援的孩子本是幸运的,但有记者为了采访,一遍遍唤起他们沉痛的回忆,孩子失声痛哭,大人们也泣不成声;有些热心的志愿者毫无救灾知识却前往灾区,虽怀有一颗炽热之心实际却是给灾区添乱。不正确的救援动作,不完善的服务行为,不合理的安慰帮助,带给灾区人民的是“二次伤害”。我们发现,善良由本意的抚慰变成了利剑。

中华民族是坚毅、热情、善良的民族。当我们挺过洪水、挺过“非典”,挺过不法分子对祖国的分裂和对奥运的亵渎,我们也必将挺过惨烈的汶川大地震,成功地举办一届奥运盛会。但我们需要更多的思索和行动,需要站在别人的角度理性而全面地看问题。

让“爱人之心”深入我们的血液,让我们永葆善良的甜蜜,为善良保鲜,使它不褪色,不变质,不变味。

这篇文章在结构思路上值得许多考生学习借鉴。首先,全文采取“总—分一总”形式行文。在主体部分,用三句起到过渡作用的独立小段落把三件事关联起来。这三句话就是“于是,我们俯身怜悯的姿态伤害了别人的自尊”、“于是,我们用沸腾的热血烫伤了他人的肉体”、“甚至,我们在用热血烫伤他人肉体时,也烫伤他人的心灵”。这三句话分别过渡到文章三个内容:仅凭一腔热血领养孤儿、“畸形奥运热”、汶川地震后某些“烫伤他人肉体”甚至“烫伤他人的心灵”的“善举”。其次,在每件事结束又都独立小结:“善良由甜蜜变为苦涩”、“我们的热情不该由火热的激情变得疯狂”、“善良由本意的抚慰变成了利剑”。文章思路清晰,再加上文章中的冷静、沉稳的思考分析,很能激起读者的共鸣。文章得到高分满分是势所必然。

8、素材新颖

俗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新颖在很大程度上是考场作文得高分满分的基石。所谓新颖,一是古代的、以前的,但人们平时很少用的材料,二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材料。材料要精要,要有权威,并且运用要灵活。请看一位甘肃考生的作文《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人,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接纳别人,也要学会认识自己。

春蚕死去了,但它留下了美丽的蛹;花儿调谢了,但它留下了丰收的果实;小鸟飞走了,但它留下了美妙的歌声;我要飞向理想的彼岸,追求更高的梦想,但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的本色应谊如此,崇尚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之义举;鄙薄见利忘义,忘恩负义之恶行。

有两位好朋友在一起出游时,一位不小心将另一位的手划破,连忙说对不起,受伤者笑着说没事儿,便在沙漠上用手指记下:“今天我的好朋友将我的手划破。”又一次,当他脚不小心拐了时,他的朋友细心地呵护照顾他,直到他的脚慢慢地康复。他用刀子在石头上刻下:“今天我的朋友帮了我。”他的朋友疑惑不解地问他为什么时,他说:“写在沙漠上是为了让风帮我淡忘昨天的不快,刻在石头上是为了让岁月帮我铭记你对我的帮助。”

朋友们,试问有谁能像他们那样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别人呢?

这是一段真实的故事,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178名贫困学生。而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在当地几个曾被他资助的工作者,竟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受助者说,这让他很没面子。而丛飞却说:“不要埋怨他们,我已不需要医疗了。”这样伟大的人,这样坦率,为自己的决定无怨无悔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还有这样一个曾感动全中国人的例子。洪战辉,在他年幼时就巳失去了笑容,取而代之的是全家生存的重担,他四处求学,虽然饱受沧桑,但他学会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他带着自己的妹妹去大学求学,有那么多有爱心者为他伸出援助之手,他却没有接受,面对困境,他毫不畏缩,想着世上还有很多像他甚至比他更贫困的人需要帮助,便自筹资金,建立了一个慈善基金会,帮助那些人。

他被评为“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在颁奖典礼上,他真诚地说:“我只不过是记着别人对我的帮助,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帮助更多比我更困苦之人。”得到了阵阵掌声。

朋友们,人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接纳别人,更要学会认识自己。

天空会因一丝云彩而更深邃,大海也将因一朵浪花而更澎湃。

一双援助之手将拯救无数生灵;一声细心呵护将感化无数心灵;朋友们,伸出你援助的双手,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他人,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吧!

这位考生选择了三个事例:一是忘记与铭记的故事,即忘记别人的过错,铭记别人的恩情;二是文题中本身就有的,丛飞无私捐助贫困生的故事;三是“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洪战辉的事迹。无疑,这三个典型的事例给文章中心以有力的支撑,并能很好地定位在没有“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9、书写工整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三分人才七分打扮。作文卷面其实就是“金装”,就是“衣装”,往往给评卷教师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所以,卷面是万万马虎不得的。卷面干净、工整,就是不得满分最起码也不会得低分,评卷老师会以一类文给分的。所以,考生千万不要忽视了书写工整这一要求。

10、不宜太短

考场中我们常看到不少考生总是回头数文章的字数,一是浪费时间,二是没有必要。一般要求不少于800字,如果你的文章写得一般而且是刚好800字出头,多半情况下你也只能得一般的成绩,因为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做到这一点。篇幅太短,显得表述深度不够。篇幅太长,又太浪费时间。如果想从篇幅方面博得“同情分”,860-900字,想得到高分也应该是得到了。写得太长,往往是做了无用功。反之,本来立意就不深,如果篇幅又达不到要求,那是很难得到高分的。

(注:本文参阅了《语文月刊》、《求学》及新浪网的相关分析)

猜你喜欢

文章作文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文章英文摘要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文章英文摘要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