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华诞:互联网上的新景观

2009-10-30于国辉

网络传播 2009年10期
关键词:庆典传统媒体

李 钢 于国辉

加拿大《多伦多星报》日前发表文章说:“奥运会已过去一年多,沉浸于奥运会荣光之中的北京,如今正马不停蹄地准备一场与炫目的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不相上下的盛会。”文章还说“这将是世界迄今所见最大的生日派对。”印度《每日新闻与分析报》也报道称,中国今年庆祝建国60周年将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因为它标志中国完成了整整60年的运行周期,象征着一个古老文明获得重生。从外媒如此之高的评价来看,国庆60周年的盛典毫无疑问极强地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中国以及独特的“中国模式”将继续被置于灯光璀璨的舞台正中央,为各国政要、学者和媒体所关注和探讨。

相比外媒,作为中国国民的我们,此刻自然会有更多的期待与感慨。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人们关注的不再仅仅是这期间几次国庆时宏伟盛大的阅兵和天安门前“鲜花的海洋”,更为关心的是中国人应当以怎样的方式度过和纪念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抚今追昔,我们通过共和国在进入新世纪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国庆与10年前、25年前的国庆作一个对比,不难发现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30多年间的巨大变化和飞跃,不难感知到这个民族的成熟,更不难体会到她在世界人眼中形象和地位的提升。

网络十年大跨越

在一些人耐着性子安静地等待着国庆当天电视现场直播庆典盛况的时候,已有一些人提早专门到图书馆和报刊资料阅览室里查找相关信息。但更多的人则选择当下最便捷高效的查找和表达方式,因为我们有了电脑,有了网络,有了百度……在搜索框里键入“60周年庆典”并确定后,我们在瞬间内查找到约734000篇相关文章,用时仅0.002秒,其中在第一页就有这样的标题“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安排对外公布”。

十年前的1999年,称雄当今网络世界的霸主,号称网络搜索之王的Google才刚刚诞生,甚至不为一向走在科技前沿的美国民众所知。而后来创建百度公司的李彦宏当时尚在国外,没有人预料到这位研究搜索引擎技术的年轻人会在几年后登上百富榜IT界的第一位;那时候,人们要查找国庆50周年庆典的信息,只能按照事先知道的网址从地址栏中敲入,或者求助于那个盛极一时的导航网站“hap://www.hao123.com”。当然,更多的人没有见过电脑,更不用说去网上查找信息了。

可是,即使那时用过电脑又知道上网的人中,又有多少人会真的通过网络来了解国庆50周年庆典盛况呢?下面这组统计数据或许可以让我们了解当时的网络中国:截至1999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400万,WWW站点数约9906个,上网计算机数146万台。极其有限的站点数量和上网计算机数量限制了用户通过网络访问国庆相关内容的欲求。在那个Webl,O的时代,网络又能有多少为人称道的优点来吸引用户呢?简单的图片文字、不流畅的音频视频、单向而缺少交互的信息发布……试问哪一样可以与传统媒体,比如电视广播来竞争呢?于是,在1999年国庆50周年时,庆典盛况的传播实际上主要还是依靠传统媒体来完成的。虽然出现了“辉煌五十年”(新华社)、“触摸50年”(中国青年报)等少数专题网站,但由于个人电脑价格昂贵、上网人数较少和信息技术落后等问题,国庆的网络宣传效果在覆盖面和影响力上都很有限。

1999年的50周年庆典主要借助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给我们每个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尤其是那场有“世纪大阅兵”之称的“阅兵式”。恐怕无论谁都不会忘记十年前我们一家人是怎样地端坐在电视机前,或热血沸腾、或感慨万千地观看一队队“列兵方阵”从眼前走过,倾听震耳欲聋的声音——“为人民服务”。

2009年的60周年国庆,传统媒体虽然同样给予我们一种特别的举国欢庆的感觉和气氛。但是它已不再是单一的,大众有了更多的选择。十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太快了,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国庆盛宴。十年间网络在中国由小变大,由弱渐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3.38亿,在数量上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网络的新应用与日俱增,3G、Web2.0、搜索、宽带、在线电视、网络社区、博客等已经走入了普通民众的生活。毫无疑问,在国庆60年之际,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与以往历次大规模国庆庆典传播最大的不同。

专题星罗棋布花团锦簇

最近一段时间,为了庆祝共和国60生日庆典,各大新闻和网络媒体纷纷设立专题网站,互联网上喜迎国庆,花团锦簇,景象热闹非凡。现在已经有许许多多政府网站和综合门户网站推出了国庆专题版块,比如人民网的“我爱你,中国”;搜狐网的“追寻现代中国”;凤凰网的“1949~2009人间正道”;新浪网的“庆祝新中国60周年特别报道”等。

那么,今年的网上看国庆相比传统媒体的电视、广播、报纸等的庆典传播有哪些新的特点呢?它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新的体验呢?

首先,网络媒体的搜索技术和海量信息使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搜索到并专注于我们感兴趣的国庆内容,感受个性化的服务,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国民爱国意识和主体意识。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都是采用单向性的发布手段,新闻和信息的生产方,包括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杂志社等主宰着庆典传播的内容、载体(包括频段、线路、期刊号等)和时间安排,通常情况下只保证为大多数人服务,而忽略了有特殊需求的少数人。面对满眼各个电视台的阅兵直播,我们该如何办呢?以Google、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给了我们新的选择。这就是网络媒体,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非强制地无差别推送,在这里,我们会感觉到自己作为主人受到重视。

其次,网络上的社区、论坛、即时通信工具等提供了国庆的互动平台,大家可以平等地各抒己见。充分享受自由言论的权利。传统媒体虽然鼓励受众发表个人意见,但是参与讨论的人数往往受限于特定的地域空间,交流方式等客观因素。比如,在上个世纪通过电视观看国庆阅兵式的观众里,他们的即时表达往往局限于该房间内的特定人群,即使是通过电话在同一时刻也只能与单个或少数人讨论。而网络社区等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正如在奥运期间各大网站所做的一样,观众可以边观看节目边参与评论。60周年国庆期间的网络社区和各大论坛已经成为众多网友表达爱国情感、分享美好生活的和谐乐园。并且,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现实中的身份等级不再起作用,每个人都以平等地身份发表相对独立的意见。

第三,随着数码影像设备的进步和宽带的发展,网络上的个人播客以及优酷、土豆、酷6等视频网站打破了电视等传统媒体对庆典视频资源的垄断,给人们提供了不同的选择,满足了

随时回味庆典影像的需求。众所周知,视频是最有感染力也最有效的传播媒介,尤其是国庆节这样以阅兵分列式为主要内容的庆典,视频更是呈献给广大国民国庆盛况的最佳方式。但是,肯定有不少人因为出差、工作等错过新世纪的第一场大规模国庆庆典,或者是有观众心有不甘,想重温一遍,甚至有人想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观看某一细节。要满足这些要求,如果是在上个世纪的1999年,人们只能寄希望于电视台的重播,或者焦急地等待电视节目出版发行后去购买VCD光盘,最终仍然可能充满遗憾。但现在随着带宽的提高,以及优酷、土豆等在线视频网站的出现,网民只需在庆典的当时或稍后轻点鼠标,就可以在任一时刻、任一终端观看不用角度录制的不同层面的内容,并且还实现了快速拖放和电视一般的流畅画面。电视已经不再是网民唯一的选择。

再有,博客和播客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国庆“新闻”的发布者,产生了一个水平和思路彼此迥异的“草根记者”。以往宣传国庆、传播分列式影像属于专业的采编记者和摄影师的工作,其他人是很少有机会参与新闻内容编排的。但现在不一样了。任何人都可以写博客,作播客,无需参加职位培训,也无需经过媒体的内容审核。60周年国庆期间,网络上的有些个人博客和播客甚至比一些新闻网站更丰富更精彩,因为这里具有不受约束的个人化的写作风格、特立独行的观点,背景迥异的思维方式……互联网上已经分不出谁是作者谁是读者了,大家在欢庆和传播国庆盛典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角色互换。这也许是此番国庆纪念活动烘托出来的更值得思考也更有意义的事情了!

网络与共和国同行

1999年1月22日,由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牵头、联合四十多家部委(办、局)信息主管部门在京共同举办“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政府上网工程主站点www.gov.cn开通试运行。如今,十年过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电子政务网站,作为政府与社会沟通的窗口和渠道发挥了巨大作用。在60周年国庆之际,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网络与共和国未来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互联网的强势崛起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信息传播方式,打破了地域和疆界,使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从互联网开始不被许多人看好,到跻身主流媒体,这个过程就像一台情节曲折、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大戏,很耐人寻味。互联网对于“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有着无可替代的突出贡献。它的便利迅速、无国界的特点以及多元化的声音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其次,互联网塑造了共和国崭新的朝气蓬勃的一代年轻人,并将进一步推动他们走向成熟。在2008年的拉萨“3·14”事件、汶川地震、奥运会等几件大事中,互联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让人们感受到互联网的威力。当国外媒体和网站对我们有诸多片面的微词时,我们的网民,网上的年轻人,尤其是80后、90后在网上理直气壮,有礼有节地抗议、驳斥,通过互联网极大地放大了中国人的感情和呼声,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新生代的力量。这些年轻人平时似乎很另类,但到了关键时刻,展现出了异常高昂的爱国情怀。他们是共和国的骄傲!年轻网民是国家的未来,让他们伴随着互联网的节律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是进入60华诞以后的共和国面临的崭新课题。

第三,互联网传播的特点是“自下而上”多于“自上而下”。在近几年的几件重大事件和今天的国庆纪念活动中,互联网威力和魅力的真正体现,就在于其“自下而上”的特点。年轻人、网民通过互联网表达爱国热情,形成的合力,在国际社会面前所达到的效果,是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官方行为所不具有的,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所在。

互联网把草根阶层的意愿反映出来了。他们是国民中数量最多、作为最大社会根基的力量。在网络时代,草根阶层的声音,弱势群体的意见,正在发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现在的世界讲究的是Multi-stakeholder(多方利益相关者),这已经是整个世界的主流规则和共识。互联网平等共享的特性与这种潮流不谋而合。

第四,“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温家宝总理近两年反复引用的这句话,意味深长。近年来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网络民意的发展,中国的社会政治景观正悄然改写,正如美国《侨报》在今年年初发表的社论中所说,“中国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尊重,网络民主俨然成为中国政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新鲜符号。”无论是国家主席胡锦涛去年6月与网民在线交流,还是“什锦八宝饭”的流行,网络越来越成为民众与政府间互动交流最有效的新平台。

随着中国社会改革的逐步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将中国的真实情况传向了全世界,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来源,极大的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关于“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的议论频频见诸各种媒体,尤其是在网络上得到广泛传播,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同,这在国庆60周年之际全世界高度的关注和报道中得到充分展现。将来,中国倡导的社会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庆典传统媒体
中秋节庆典
三十周年庆典掠影
大庆典 大收藏
大庆典 大收藏
大庆典 大收藏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版权保护面临八大难关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