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摭谈关汉卿散曲的语言特点

2009-10-28陈爱华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9期
关键词:散曲关汉卿语言特点

摘 要:关汉卿散曲的语言特点是多方面的,本文就关汉卿散曲语言本色质朴、雅俗并举的特点,紧扣作品,从几个方面,进行举例分析阐述,并挖掘其产生的根源,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关汉卿 散曲 语言特点

关汉卿不仅是伟大的戏剧作家,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曲作家。他的散曲语言本色质朴、雅俗并举,深得世人之喜爱。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在《宋元戏曲史》中说:“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著名文学史家郑振铎也在《中国俗文学史》中指出:“他(关汉卿)的作风,无论在小令或套数里所表现的都是深刻细腻,浅而不俗,深而不晦的;正是雅俗共赏的最好的作品。”陈昌集也说:“关汉卿在元初曲家中最富有生气,最富于创造精神,元散曲的若干不同风格和别有的机趣,在关氏散曲中均可找到其例。甚至可以说,关汉卿的散曲乃是整个元散曲的缩影。豪放泼辣,温和典雅,诸格皆存,极度的‘放倒,淡淡的伤感,急切透避的‘理趣,诙谐有趣的滑稽,在关氏散曲中无不有杰出的表现。”

关汉卿是“本色派”的先行者,其散曲语言浅显、平白、朴实、直率,纯厚,多用口语、民间俚语,甚至还吸收了少数民族的语言,避开了前代诗人大多用文言官话抒写文学作品的传统,其曲即使引用前人的诗词、歌赋、典故,也是通俗易懂,做到了“文而不文”,雅俗共赏,妙合无痕。下面我们从六个方面试析关汉卿散曲的语言特点。

一、用日常口语表现其散曲的平白朴实。正如吴梅论北曲所言:关汉卿散曲“论文字,则止有本色一家无所谓辞藻纷纂缜密也”。如[南吕]《四块玉·闲适》:“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曲中用“老瓦盆”、“笑呵呵”、“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这种平白朴实语言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了山僧野叟“闲快活”情景。再如[南吕·一枝花]《不伏老》(隔尾):“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蜡枪头,不曾落人后。”这里用“经笼罩”、“老野鸡”、“蜡枪头”、“不曾落人后”等一系列平白朴实口语表达了关氏不向恶势力低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关汉卿散曲中口语的例子俯拾即是,不赘举例。

二、运用民间方言俚语谑语,既是关氏的散曲变得更加通俗平易,又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如[南吕·一枝花]《杭州景》:“这答儿忒富贵,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辏集。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并无半答儿闲田地”、“一陀儿一句诗题,行一步扇面屏帏”、“兀良,望钱塘江万顷玻璃。”这其中“这答儿”、“一哄地”、“半答儿”、“一陀儿”、“兀良”均为当时所用的方言俚语。[南吕·一枝花]《不服老》:“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凭子弟母谁叫你钻入他锄不断砍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铜豌豆”、“锦套头”为谑语。“铜豌豆”是宋、元时勾栏里对老狎客的切口,这里用来比喻顽固不化的个性;“锦套头”本义是网套,元散曲比喻妓女笼络嫖客的手段。

三、运用衬字,使呆板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口语文字。如[南吕·一枝花]《不服老》(尾)的头两句,从正格的十四字扩展到五十三字,“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凭(子弟母)(谁叫你)钻入(他锄不断)(砍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括号中均为衬字,下同)这些衬字的增加能更好地抒情叙事,更自由灵活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这种运用衬字的形式,也增加了作品的直白效果,充分地表现了他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情感。再如[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恰(使)似(一池)秋水迫霄展,(一片)朝云尽白悬,(你个)宋户(的)先生肯相恋,煞是可怜,(则要)你手掌儿(裹奇),擎着(耐心儿)卷。”这其中正字和衬字的配合,既保持了曲调腔格,又使语言的容量和携带的信息量显著增加,作品虽直白却不显浅陋。

四、用直陈感情加入人物动作、语言的白描手法抒情写意,表现其本色质朴的特点。如[双调]《沉醉东风》中“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此曲以“痛煞煞教人舍不得”直陈感情,以“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写人情态,以“保重将息”、“好去者,望前程万里”写人物语言,而人物的动作、语言所表现的感情极为明白显豁,故全曲的抒情写意直露不隐。抒情写意缺少了写景,容易枯燥干瘪,缺少韵致,而此曲以人物的动作、语言相济,使之虽无景语,而生动活泼,韵味盎然。

五、化用前人的诗文,语言质朴自然,生动活泼,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富有典雅的艺术韵味,“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毫无雕琢的痕迹。如[南吕]《四块玉·闲适》“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中的“南亩耕”是化用了陶渊明的“开荒南际,守拙归园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又如[南吕]《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中的“凭阑袖拂杨花雪”,就是暗用苏轼《水龙吟》咏杨花“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词意。再如[商调]《梧叶儿·别情》“别离易,相见难,何处锁雕鞍。春将去,人未还,这其间,殃及煞愁眉眼”中的“别离易,相见难,何处锁雕鞍”三句就是化用了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句意。关汉卿散曲中化用人们习见的诗句,恰当妥帖,妙合无痕,既通俗晓畅易懂,流利自然,又为其曲增添了动人的文采和特殊的风姿。

六、引用通俗的典故,赋予作品丰富的内涵,使散曲文俗兼备,雅俗共赏。使事用典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重要艺术方法,关汉卿散曲中也常用典,但他运用典故却别具一格。他常常采用群众所熟悉的民间传说、故事。如[南吕]《四块玉·闲适》“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利名声,钻入安乐窝,闲快活”中的“槐阴午梦”出自唐代李公佐的《奇南柯太守传》。“安乐窝”指宋儒邵雍不愿作官,隐居南门山,名其居为“安乐窝”。又如[南吕]《四块玉·闲适》“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中“东山卧”引用的是晋代谢安隐居东山的典故。在如[双调]《大德歌·春》“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中的“一春鱼雁无消息”就是移用了秦观《鹧鸪天》词句。“鱼雁”是书信的代称。鱼,典出自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句;雁,典出自《汉书·苏武传》的“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句。

关汉卿散曲语言上体现本色质朴、雅俗并举特点,与其形成的历史基础是分不开的,以上是笔者对关汉卿散曲语言上的主要特色略作阐述。在创作上关汉卿散曲力求通俗平易,做到雅俗共赏,这为后来散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李迎新.论元代散曲的语言特色[J].齐齐哈尔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7).

[4]赵义山.元散曲通论[M].成都:巴蜀书社,1993.

(陈爱华 江苏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224005)

猜你喜欢

散曲关汉卿语言特点
基于师生语言特点研究谈数学助学课堂
戏词救命
从统计方面看散曲“雅”的特色
《关汉卿》(节选)
浅析俄语科学语体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
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报道的语言特点
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台词的阶层差异浅析
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委“散曲文化教育基地”
关汉卿巧言脱险
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