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泽民民生思想探析

2009-10-28陈聚芳窦孟朔苏献启范拥军

商情 2009年22期
关键词:三个代表江泽民

陈聚芳 窦孟朔 苏献启 范拥军

【摘 要】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民生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的进一步具体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研究和探讨江泽民民生观,对于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江泽民 “三个代表” 民生思想

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民生问题同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民生内容。

一、人民政府要为人民办实事

还是在当上海市长的时候,江泽民针对上海市的建设就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有责任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因此,……,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积极想办法,每年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群众又急需解决的实事。”当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他又强调:“保障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基点,也是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根本途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都要从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坚持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切实加强同广大职工群众的联系,关心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实实在在地为他们说话办事,尤其要千方百计为遇到困难的职工排忧解难,努力把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物质文化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二、没有经济的发展,就没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发展是改善民生的基础。只有社会物质财富持续增长,才能为改善民生创造条件。“没有经济的发展,就没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民族的强盛,没有国家的稳定,也没有国际的安全和人类的进步。经济是基础。一切政治归根到底都是为经济服务的。一个国家不搞好经济,不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是难以稳定的。一个国家过高估计自己的经济实力,从事过多的超越本身承受能力的事情,也会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三、就业是改善民生之本

江泽民明确提出就业是改善民生之本。“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工作,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就业问题解决得如何,是衡量一个执政党、一个政府的执政水平和治国水平的重要标志。”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清醒地认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坚决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既要立足当前,明确工作重点,采取有效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好攻坚战,又要着眼长远,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制定中长期规划和政策,打好持久战。要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要定期分析情况、研究对策,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做到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措施保证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满腔热情地为下岗失业人员排忧解难,确保再就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他们身上。”

四、发展和繁荣先进文化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全民族的精神世界。唯有这样,才能万众一心、坚韧不拔地向前奋进。”要创新文化艺术形式,多创作有益于身心健康、具有鲜明主旋律的文艺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希望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牢记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这个真理。坚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努力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充分认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认识人民群众对文艺发展的基本要求。脱离人民、脱离生活的艺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作品,不可能有感召力,也不可能有生命力。只有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才会有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才能为人民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群众性文艺活动,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文艺工作者应该积极进行指导和帮助,并努力创作有利于群众性文艺活动蓬勃开展的优秀作品”。

五、体育是关系人民健康的大事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我国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泽民指出“体育是关系人民健康的大事,体育水平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出发,规划和发展我国体育事业。保证和提高亿万人民的健康水平和体能素质,始终是体育工作的立足点和归宿。体育工作要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努力建设亲民、便民、利民的体育服务体系。”

六、扶贫开发是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过程的历史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为解决农村贫困地区的问题进行了艰苦工作。江泽民进一步指出:“我国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有三千二百万,相对全国十二亿多人口来讲,比例不算高,但绝对量不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这些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相当恶劣、交通极为不便的偏远地区,解决温饱问题的难度很大。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群众中,一部分生产生活条件仍相当差,巩固扶贫成果、防止返贫的任务仍很繁重。目前,我们解决温饱问题的标准还比较低,进一步增加贫困地区群众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逐步向小康迈进,难度会更大。至于要根本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帮助贫困地区群众与全国人民一起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是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过程的历史任务,全党全国上下必须锲而不舍地长期奋斗。”

七、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因此要“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八、认真消除社会分配不公现象

一是要正确认识当前分配不公的两种表现。“应该承认,现实生活中的消极腐败现象和收入分配悬殊问题,是人民群众强烈不满的焦点。人们要求改变机会不均、少数人发不义之财的状况。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有助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人们围绕提高效率进行积极攀比。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横向比较和互相攀比时,传统的平均主义思想还有很大影响,一旦改革引起重大利益调整,这种观念就以潜意识表现出来,并成为改革的重要心理障碍。特别是一些同志喜欢用个人的主观印象来笼统地进行横向比较,静态地看待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演变,忽视收入差距方面合理、合法的和不合理、不合法的之间的差别。因此,正确认识分配中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对当前分配中的问题有更清醒的判断。”二是要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实现上述目标,解决平均主义和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不能就分配抓分配,而要综合治理,从深化配套改革上找出路。要进一步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加快培育市场体系,健全宏观经济调节系统,搞好计划、投资、物资、财税、金融、物价等方面的改革,加强法制建设,逐步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创造机会均等的竞争条件,形成实施正确分配政策的良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应该看到,生产决定分配,只有通过改革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才能使分配制度和政策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才能为根本解决平均主义和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创造物质基础。”

九、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到二〇一〇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各地各部门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这个目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同我们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目标也是吻合的。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十、提出了民生建设中应当注意避免的问题

一是要坚定不移的反对腐败。“我们党和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正廉洁,始终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息息相通。不解决好反腐倡廉的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就没有坚强的政治保证,党和政府就会严重脱离群众,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全党同志一定要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腐败现象的极端危害性和危险性,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意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锲而不舍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二是提出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而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我们还要特别警惕人们所说的‘既得利益问题。我们党公开声明,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坚持了这一条,所以我们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我们党处在执政地位并长期执政,党内有一些人逐渐产生了一种错误的思想倾向,他们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把自己的地位、影响和工作条件,看成是自己的所谓‘既得利益,不是用这些职权和条件来为党、为人民更好地工作,而是用来为自己捞取不合理的、非法的私利。他们甚至把这些东西看成是谁也碰不得、动不得的私有财产,想方设法地要去维护和扩大这种所谓“既得利益”。这是十分危险的。”

江泽民的民生思想既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对世界文明发展史的理论概括。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再到胡锦涛,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把握民生脉动,关注民生诉求、不断解决好民生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造福民生和实现社会公正的政治诉求,体现了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文选》第一卷.14-332.

[2]《江泽民文选》第三卷.175-551.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HB08BSH015项目主持人:窦孟朔成员:苏献启 范拥军 陈聚芳

作者简介:陈聚芳(1972—),男,中共中央党校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民生问题与科学社会主义研究。

猜你喜欢

三个代表江泽民
“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与实践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之路
“三个代表”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煤化工企业宣传的作用分析
浅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中国的发展
江泽民关于党的青年工作思想与当代价值研究
试论江泽民中国先进文化思想
江泽民专著赠德国总理习近平举动引关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方法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