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临沂市河东区培养新型农民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009-10-28高淑真潘运国刘洪产滕世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3期
关键词:新型农民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

高淑真 潘运国 闫 童 刘洪产 滕世辉 冯 冲

摘要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以建设新农村为首要任务,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着力点,把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作为根本途径。介绍了新型农民的含义、指出培养新型农民的意义,并以临沂市河东区为例,总结了培养新型农民的措施。

关键词 新型农民;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培训;山东临沂;河东区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390-02

农村经济依托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而农业产业化需要新型农民来完成。传统农民文化素质低、经验型思维、因循守旧、没有积极地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才乐于转变观念,高瞻远瞩,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投入到农业产业化中来,才能严格执行农产品生产操作规范、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创造出畅销国内外的品牌农产品。因此,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临沂市河东区是一个农业大区,总人口4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5万人,农村劳动力22万人。全区耕地面积2.47万公顷,是山东省重要的优质粮食、蔬菜生产和加工出口基地。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达5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1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29家、区级50家[1]。建设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6 666.67hm2,特种动物存养量230万只,形成了脱水蔬菜、肉食加工、木柳工艺、苗木花卉、特种动物养殖加工五大农业支柱产业,实现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临沂市河东区培养的大批新型农民。

1 新型农民的含义

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从经济学角度看,新型农民就是“农商”。传统的农民是农夫,农夫与自然经济相契合,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己消费,是一种典型的自然产品经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农夫变成了集体经济式生产队成员或者公社社员,然而,其劳动产品依然不是商品,是计划产品,“卖公粮,交余粮,剩下的分口粮”。这个时期的农民依然是农夫,只是从自然产品经济转变为计划产品经济,从个体农夫转变为集体农夫。而农商不同,是一个新的范畴,它是现代农民的经济学意义表述。农商反映了一个新的经济关系,是一个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以需求指导农业生产,以新产品引导市场,并以商业活动为舞台的新生产者。新型农民不仅仅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更是综合各种要素的新生产者,是农村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是集经营管理、生产示范、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农村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经营的新一代劳动者,是市场经济中最有生机与活力的市场主体[2]。

1.1 新型农民要有文化

有文化是新型农民最基本的要求,主要指农民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有文化还包括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自觉遵纪守法,是反映农民整体水平的基本素质,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和思想道德水平,也就没有新型农民。我国4.9亿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接受过农民职业教育的不足5%,我国15岁以上文盲人口3/4分布在农村[3]。低素质的传统农民严重影响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如在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时,很多农民没有诚信的市场观念,在市场价格高于合同价格时不履行合同义务,使企业叫苦不迭。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如何提升农民素质,培养和造就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2 新型农民要懂技术

懂技术是指新型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农业科学技术基础。只有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被农民所掌握,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使更多的农民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产业化程度越高,对懂技术的新型农民需求量越大。懂技术的新型农民能够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1.3 新型农民要会经营

会经营是指农民具有一定的市场意识,具有信息接受与反馈能力,以及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新型农民要掌握基本的农业经营管理知识,树立品牌意识,以市场为导向,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传统农民开拓市场意识低、获取信息渠道窄、抗风险能力较弱,并且他们普遍存在着“从众心理”和“看样行为”[4],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很难被转化应用,阻碍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培训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先进的质量意识、积极的创新意识,能够敏锐地捕捉农村经济发展中各种商机的新型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2 培养新型农民的意义

农村经济要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最终还是要靠科技解决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国家政策方面,历来重视农村经济发展,每年一号文件都是针对农业下发。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取消农业税等一大批涉农税种,适时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国家投入方面,逐年增加农业投入(2009年中央安排资金1 230亿元对农业进行补贴),继续进行粮食直补,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实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全覆盖;扩大油菜和大豆良种补贴范围,实施油茶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覆盖到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实施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利政策。目前支持农村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政策、国家资金投入都已到位,剩下的就是依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来完成繁荣农村经济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河东区通过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重点,以农业教育培训机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支撑,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河东区农村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以建设新农村为首要任务,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着力点,把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作为根本途径,依靠培训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

3 培养新型农民的措施

农业人口占河东区总人口的93.7%,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没有新型农民,就没有农村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就没有农村经济的振兴。打造河东“半壁江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就是培养和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把传统农民培养成适应现代农业需要的新型农民是一项系统工程。临沂市河东区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力求针对性,讲究灵活性,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新型农民培训。

3.1 中专层次培训

以培养农村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结合百万中专生培训计划,进行中专层次专业技术培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对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职业农民进行培训,把他们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重点培养村级干部、专业户、农民合作组织骨干等,先后发放中专毕业证书1 242个,发放绿色证书1.6万个,组织培训农民3.2万人次。为新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培训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土专家、田秀才。

3.2 本、专科层次培训

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和农业龙头企业干部的素质为目标,广泛开展本、专科层次的培训。以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实施网络教育为主,充分利用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结合当地实际,帮助临沂市河东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经济发展排头兵。

3.3 “富口袋、富脑袋”双富培训

以培养创业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富口袋、富脑袋”的双富培训工程。结合临沂市河东区农村经济发展实际,以培养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创业型农民为目标,将经济强村支部书记、务工返乡人员及经营、加工、种养大户等,组织选送到高校进行知识更新和创业培训。造就一批农村创业能手,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带领周围群众一起创业致富。

3.4 先进实用技术培训

以加快农村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为目标,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先进实用技术培训。结合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新能源沼气建设等项目实施,向农民推广了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氮肥后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集约化养殖技术、特色高效农业生产技术等。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市场意识,带动了一大批示范户,促进了全区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为临沂市河东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5 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

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目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2006~2008年临沂市河东区连续3年实施了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阳光工程,共承担了7 00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转移就业率达99.4%。阳光工程的实施,既实现了农村土地以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流转,建立了产业化生产基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又实现了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高素质新型农民发挥了主体作用,通过土地依法自愿有偿的流转、标准化生产操作以及病虫害的合理防治,实现了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那些不守信用、不按标准化生产、乱用剧毒农药的低素质农户必将被农业产业化所淘汰。农业产业化不仅需要新型农民,也造就了新型农民,农业产业化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5]。

3.6 品牌意识培训

以打造品牌农业为目标,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以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为契机,争创农产品知名品牌,培养农民品牌意识。在扩大推广优质品牌的同时,通过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的检测监控、生产基地的环境保护等全程质量控制,培育了“沂平”牌番茄、“长虹岭”牌草莓、“玉湖”牌莲藕等大批知名农产品,由此带来的丰厚利益也使品牌观念深入人心。临沂市河东区多措并举,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充分发挥了他们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新型农民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勤劳致富,创出自己的一番事业。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实施,农民的总体素质会越来越高,农业产业化将会踏入发展快车道,农村经济也将迎来繁荣的春天。

4 参考文献

[1] 刘占仁.加快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2):1-6.

[2] 熊云飚.对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训的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1):96-99.

[3] 邹宝群.培养新型农民以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J].现在农业科技,2008 (23):306-309.

[4] 薛国琴.培育新型农民: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视点[J].农业经济,2009(1):84-86.

[5] 陈文胜,陆福兴.农业产业化为现在农业发展培育新型农民[J].求索,2007(11):72-73.

猜你喜欢

新型农民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
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基于地方政府视角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刍议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的新型农民的内涵与需求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新型农民远程教育培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