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研究综述

2009-10-28潘百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3期
关键词:综述景观设计

吴 健 潘百红

摘要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是一门新兴的设计类型。工业遗址景观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体现,是具体解决城市健康而有序发展的一个新手段,也是延续城市活力的有效途径。国内对其系统的、针对性的研究较少。从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背景起源、概念、发展、实践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键词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综述

中图分类号 TU985.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234-02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工业用地的规模及空间布局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形成了大量的工业遗址。如何运用景观设计的途径保存城市工业文化特色、并重新组构产业价值,使工业遗址改造再利用,将是城市发展与特色营造的重大课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避免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1 相关概念

1.1 工业遗址

所谓遗址(Sites)即人类活动留下的遗迹,属于考古学概念[1]。套用上述概念,工业遗址(Industrial Sites)就是人类工业活动留下的遗迹,其中包含2层含义:一是工业遗产[2](Industrial Heritage),属于不可恢复的历史文化资源;二是棕地[3](Brownfields),属于可改造再利用的闲置工业土地资源。

1.2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就是运用景观设计的途径对具有历史、社会、技术、建筑、审美启发和科学研究价值的闲置荒废的工业空间进行改造再利用,其空间主要包括场地、建筑、废弃工业设施、废弃材料、土壤、水体和植物等景观要素。其内涵不仅仅是将废弃的工业空间改造再利用,而要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通过对工业遗址的艺术处理,延续场地的工业文化特色。

2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研究进展

2.1 发展历程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是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逐步兴起,90年代获得迅速发展的一个景观设计领域。国外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历程[4]:20世纪60~70年代,伴随着工业革命遗留下来的环境问题,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开始出现;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地艺术家参与废弃地的更新实践,矿区更新运动与大地艺术结合;20世纪80~90年代,生态思想与生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德国鲁尔区的更新标志着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成熟;21世纪初,科技的发展和生态美学思想的普及,促进了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繁荣。

在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研究历程中,德国对工业遗址的保护与再利用、废弃工业设施的循环利用和生态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促成了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容纳和集合了多学科多专业的技术和理念,将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实践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5,6]。

2.2 研究进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相继出现了工业遗址观设计实践,国内学者在总结国外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德国的鲁尔区是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典型,对于鲁尔区的复兴与其中的景观设计案例是国内关注的重点。王向荣[7]最早介绍了鲁尔区中的北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和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含蓄地指出当代景观设计师应该大胆探索并使用能“体现当代文化的设计语言”。丁一巨[8]多次介绍了欧洲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实例,特别是对德国做了丰富的研究,提出了“工业化的花园王国”概念。刘抚英等[9]结合对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现场调研,重点分析了公园设计者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景观整体布局、生态对策、尊重自然演化进程等方面的设计思想及具体措施。张艳锋[10]介绍了杜伊斯堡钢铁厂的改造,以期为国内类似的废旧工厂找到理想的开发模式。李建斌等[11]重点对德国工业景观的建设进行研究与分析,分别从旧有工业景观更新再利用到新建工业景观设计和建设2个方面进行阐述,揭示其中蕴含的一些基本的设计方法和建设模式。罗萍嘉等[12]则从景观层次与废弃构筑物适应性再利用2个方面深刻分析了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的设计手法。

此外,张杰[13]从政策、规划思想和开发实践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伦敦码头区改造的发展过程,深入探讨了这一改造与英国总体经济结构变化尤其是伦敦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孙晓春[14]则对理查德·哈格的西雅图煤气厂公园这一划时代的作品进行了分析,认为他“在利用中合理保护”的做法值得人们在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类似的工业废弃地改造学习和借鉴。虞莳君等[15]认为菲尔德设计事务所为纽约市清泉公园设计竞赛所作的获奖方案“生命景观”,开创了生态风景园的新形式以及工业遗址再生的新范例。张健健[16]认为多伦多当斯维尔公园设计竞赛获奖方案“树城”的设计理念,无论是在城市公园的设计和建设方面,还是在城市废弃地的恢复和重建方面,都为人们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借鉴。

中山岐江公园的设计,是中国最早改造工业遗址最成功的范例,其设计形式不同于以往的中国传统园林或西方古典园林,更多地吸取了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等现代西方景观设计手法,表现出人们在生态学更新设计思想、美学和艺术思想、多元化思想3个方面的追求,为工业衰退所遇到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带来出路。简圣贤[17]分析了歧江公园设计中的不足之处,认为设计师对于场地的认识与解读存在不足,过多地强调改造和再生而忽略了保护工业遗产的原真性。

张艳锋[18]从建筑、文化和产业等不同角度对沈阳铁西工业区的改造振兴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手法。朱建宁等[19]介绍了改建日照市银河公园的指导思想,以场地原有的景观特征和历史文脉作为设计重点,营造出既有自然文化特征,又与现代城市肌理融合的城市公园。俞孔坚等[20]通过2010年上海世博中心绿地的定位研究和设计案例,探讨了大城市公园绿地的功能定位研究方法,以及工业棕地的生态恢复和工业遗产的利用途径,在满足大型会展功能的同时,为创造城市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性,提供一个可持续的景观。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型的都市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旧城改造提供了新的契机,体现了保护工业建筑遗产的新思路。于雪梅[21]以前民主德国援华项目北京798厂为例,探讨了在旧厂房与旧仓库中打造文化创意园区的途径,并对如何保护工业建筑遗产进行了思考。李飞[22]把欧美出现的大多数工业遗址景观设计成果归为后工业景观的园林,认为这种园林流派立于功能主义之外而继承了文化。

对工业遗址的改造是受环境保护主义和生态思想影响从“环境生态原型”生发出来的[23]。包志毅等[24]对土壤基质改良、植物种类选择和植物种植技术3个环节进行了分析,从环境生态特别是植被恢复角度探索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反映了风景园林学科与建筑学科、城市规划学科不同的着眼点和理论背景。周曦等[25]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结合生态学的观点,对当前设计领域的所谓“生态设计”等一些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3 结语

工业遗址景观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体现,是具体解决城市健康而有序发展的一个新手段,也是延续城市活力的有效途径。它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景观设计领域,而更多的属于城市及全世界范围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是一个庞杂的学术领域和一项复杂而艰辛的工作,需要更多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中国工业遗址景观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对工业遗址景观价值的认识以及实践经验的不足,造成目前工业遗址景观改造再利用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需要人们在对国外经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为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景观、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特色,对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展开更为深入广泛的研究。

4 参考文献

[1] 喻学才.遗址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2):45-49.

[2] TICCIH.The nizhny tagil charter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R].Paris:TICCIH,2003.

[3] 牛慧恩.美国对“棕地”的更新改造与再开发[J].国外城市规划,2001(2):30-33.

[4] 梁芳.我国后工业公园设计探讨[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

[5] 蔡海燕,彭震伟.德国埃姆歇地区的空间、生态和经济更新——从埃姆歇园国际建筑展(1989-1999)到埃姆歇景观公园规划(2000-2010)[J].现代城市研究,2007(4):82-88.

[6] 迪特·哈森普鲁格(德Dieter Hassenpflug).德国在后工业时代的区域转型——IBA埃姆瑟公园和区域规划的新范式[J].刘崇,译.建筑学报,2005(12):6-8.

[7] 王向荣.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1(2):50-52.

[8] 丁一巨,罗华.铁城景观述记——德国北戈尔帕地区露天煤矿废弃地景观重建[J].花园与设计,2003(10):11-13.

[9] 刘抚英,邹涛,栗德祥.后工业景观公园的典范——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考察研究[J].华中建筑,2007,25(11):77-85.

[10] 张艳锋,仝雷,陈伯超,等.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沈阳市铁西工业区旧厂房改造[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4):292-295.

[11] 李建斌,王重亮.德国工业景观建设[J].工业建筑,2008,38(1):45-49.

[12] 罗萍嘉,钱丽竹,井渌.后工业时代的风景——德国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J].装饰,2008(9):67-69.

[13] 张杰.伦敦码头区改造——后工业时期的城市再生[J].国外城市规划,2000(2):32-36.

[14] 孙晓春,刘晓明.构筑回归自然的精神家园——美国当代风景园林大师理查德·哈格[J].中国园林,2004(3):11-15.

[15] 虞莳君,丁绍刚.生命景观 从垃圾填埋场到清泉公园[J].风景园林,2006(6):26-31.

[16] 张健健.从废弃军事基地到城市公园——多伦多当斯维尔公园设计及其启示[J].规划师,2006(3):94 -96.

[17] 简圣贤,何志华.我国工业遗址设计案例分析——中山歧江公园[J].园林,2006(11):14-15.

[18] 张艳锋,仝雷,陈伯超,等.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沈阳市铁西工业区旧厂房改造[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4):292-295.

[19] 朱建宁,郑光霞.采石场上的记忆——日照市银河公园改建设计[J].中国园林,2007,23(1):18-24.

[20] 俞孔坚,凌世红,方琬丽.棕地生态恢复与再生:上海世博园核心景观定位与设计方案[J].建筑学报,2007(2):27-29.

[21] 于雪梅.在传统与时尚的交融中打造文化创意园区——以前民主德国援华项目北京798厂为例[J].德国研究,2006(1):55-80.

[22] 李飞.1960年代以来的当代园林流派[J].城市规划学刊,2005(3):95-102.

[23] 苏龙,金云峰.现代景观形态原型及案例解析[J].规划师,2005(2):99-104.

[24] 包志毅,陈波.工业废弃地生态恢复中的植被重建技术[J].水土保持学报,2004(6):160-163.

[25] 周曦,李湛东.生态设计新论——对生态设计的反思和再认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综述景观设计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面向自动问答的机器阅读理解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
关惠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