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肥床旱育秧苗期病虫鼠害的发生及防治

2009-10-28孙继生王建富孙瑞林孙继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3期
关键词: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孙继生 王建富 孙瑞林 孙继明

摘要 水稻肥床旱育秧易发生立枯病、苗稻瘟病、恶苗病、条纹叶枯病、蝼蛄、蚯蚓、鼠害等病虫鼠害。分析了水稻旱育秧苗生长前期易发生的几种病虫鼠害的发生特点,结合应用实践,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水稻旱育秧;病虫鼠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180-01

水稻肥床旱育轻型栽培技术,是在肥沃、疏松和严格控制苗床水分含量的生态环境中培育秧苗,其特点是省工、省力、省种、出苗率高、秧苗根系发达、分蘖力强,秧龄短。然而,由于旱育秧的土壤水分和养分等环境特殊,有利于立枯病、苗稻瘟病、恶苗病、条纹叶枯病、蝼蛄、蚯蚓、鼠害等病虫鼠害的发生,影响了肥床旱育秧苗的前期生长。笔者通过大量调查分析,并结合泰兴市应用实践发现,水稻生长前期及时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可有效防止立枯病、苗稻瘟病、恶苗病、条纹叶枯病、蝼蛄、蚯蚓、鼠害等水稻肥床旱育秧前期病虫鼠害的发生,为水稻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1 发生特点

1.1 立枯病

本病是一种由土壤传播的侵染性病害,是旱育秧生产中发生最多、最容易造成毁灭性灾害的一种病害。立枯病的发生原因:一是种子带菌或秧床带菌,种子或床土消毒不彻底;二是气温低,播种早,秧苗长势较弱,容易感染立枯病;三是土壤碱性大,pH值大于6.5,没有进行调酸或调酸措施不宜,引起腐霉菌的繁殖,从而使幼苗感染,发生立枯病。旱育秧立枯病以二至三叶期前后发病较多,常表现为“黄枯型”(遇较长时间持续低温)和“青枯型”(冷后暴晴)死苗。黄枯死苗叶片逐渐枯黄,根系变褐,白根少,茎基变褐软腐,拔时易断,茎基部腐烂,有烂梨味,病株基部多数长有赤色霉状物。青枯死苗叶色青灰,茎基部呈污绿色,很快整株萎蔫枯死。立枯病在田间常成簇、成片发生,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1.2 苗稻瘟病

旱育秧前期在比较干旱的土壤环境中生长,对二氧化硅的吸收量显著少于水育秧;加之旱育秧叶面蒸腾水分也少于水育秧,故硅质在苗体内上升移动量也少,从而导致苗体表皮细胞沉积硅质不足,使稻瘟病菌丝易于侵入。同时,有的农户膜下覆盖带稻瘟病菌的稻草,也极易引发稻瘟病。三叶期前发生时,一般不形成明显病斑,多变黄褐色后枯死。多数是三叶期后发生,在叶片上(即苗叶瘟),病斑呈短纺锤形至棱形,或密布不规则的小斑,灰绿色或褐色,天气潮湿时病部生有灰绿色的霉层。严重时,可使秧苗成片枯死。

1.3 恶苗病

恶苗病是由种子带菌引起的,旱育秧催芽时以及播后盖膜温度较高(30~35℃),土壤无水层管理,有利于病菌侵入,从而有利于恶苗病的发生。如果催芽时谷堆过大,堆内温度偏高,催芽过长或播种后盖膜时间长,膜内温度高,则发病尤为严重。染病秧苗一般在2.5叶后,表现徒长症状,病苗迅速长高,比正常苗高1/3以上,茎叶片细长,苗色淡黄,发根数少,严重的出现死苗。恶苗病在水稻一生中有秧苗期、本田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3次发病高峰。

1.4 条纹叶枯病

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肥床旱育秧由于生育期相对较早,麦田中大量灰飞虱首先迁入肥床旱育秧田;且近年传毒昆虫灰飞虱积累量大、带毒率高,不少农户又忽视了秧苗前期防治,导致肥床旱育秧条纹叶枯病发生较重。

1.5 蚯蚓、蝼蛄等地下害虫

水稻肥床旱育秧苗床土壤较干且疏松,有机肥施用多,有机质含量高,播种盖膜后,膜内土壤温度高,蝼蛄、蚯蚓等地下害虫活跃,常咬断秧苗土表茎基部,形成无根苗;或钻遂道,造成根系松动,使秧苗无水黄化,逐渐枯死。

1.6 鼠害

旱育秧苗床荫蔽保暖、食料丰富,近村庄或农舍的数量较多,往往成为春季鼠害较集中的场所。害鼠主要偷吃稻谷以及幼苗根部的种胚,吃掉米粒,留下稻壳,造成缺苗、死苗。

2 防治措施

2.1 苗床调酸,抑制立枯病的发生

苗床应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疏松透气、排灌方便的旱地。由于旱育秧最适宜的土壤pH值是4.5~5.5,过酸过碱都不利于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因此,对中性和碱性土壤,在播种前要进行调酸处理,把pH值调至6以下,可以有效地控制立枯病的侵染危害。具体做法是:在播种前2d对土壤进行测试,pH值为6.0~6.5的,施用专用调酸肥30~40g/m2,pH值为6.5~7.0的施40~50g/m2,于播种前1d施入,并与土壤充分混合,使土壤pH值调至4.5~5.5之间。或喷施酸腌菜水进行调酸,还可以用工业硫酸50g/m2倒入200倍清水中混匀后均匀地喷洒在苗床上,如果pH值过高还应加大稀硫酸溶液的用量。然后通过翻犁与表土混匀,最终使土壤pH值达到所需要的范围。

2.2 稻瘟病防治

播种后用不带稻瘟病菌的稻草覆盖,减少稻瘟病菌侵染机会,从而减轻稻瘟病的发生。如苗期发生稻瘟病,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喷雾防治。

2.3 恶苗与条纹叶枯病的防治

用16%恶线清可湿性粉剂15g,加25%先净悬浮剂4g,浸稻种4~5kg,预防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和早期条纹叶枯病。揭膜后当天,用5%锐劲特悬浮剂600mL/hm2加2%宁南霉素水剂1 500mL/hm2对水喷雾,隔5d再用1次药,可预防前期灰飞虱、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兼治秧田期螟虫。

2.4 地下害虫防治

以蚯蚓危害为主的秧床,用3%呋喃丹(克百威)颗粒剂37.5~45.0kg/hm2或3%米乐尔颗粒剂15~30kg/hm2拌细土450kg均匀撒施于畦面,浅翻入土后播种;以蝼蛄危害为主的秧床,用50%辛硫磷乳油3 000~3 750mL/hm2,对水900kg喷雾,然后浅耙床土,可有效地防治地下害虫的危害。

2.5 害鼠防治

旱育秧落谷前7~10d,使用敌鼠钠盐或氯敌鼠钠盐拌毒土毒饵堆放,对育秧田及周围农田、农舍进行统一灭鼠。

猜你喜欢

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