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北地区小麦病虫草害的发生及防治

2009-10-28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3期
关键词:病虫草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张 周

摘要 介绍了淮北地区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淮北地区小麦的病虫草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安徽淮北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167-03

1 小麦病害防治技术

1.1 小麦纹枯病

1.1.1 发生特点。小麦纹枯病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和黄淮平原。病菌是土壤习居真菌,以菌核或菌丝在被害植物残体或土壤内越夏或越冬,成为初次侵染的主要菌源。冬麦播种过早、过密,冬前麦苗过旺或使用氮肥过多、麦苗徒长的麦田,以及春季遭受低温寒害、脱肥或灌水太多的麦田,发病均较重。秋冬温暖,翌年春季多雨潮湿的天气,施用带病残体未腐熟的粪肥,以及酸性土壤,均有利于发病。

1.1.2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良种。②适期播种。③合理密植,播种量不要过大。④防止大水漫灌,田间水位高的河滩地或老灌区地要开沟排水。⑤合理施肥,氮肥不能过量,防止徒长,粪肥要经高温堆沤后再使用。化学防治:在秋季或春季分蘖盛期调查,掌握病情,重点放在早播、连作、杂草多、施氮量高、种植感病品种的麦田。在分蘖末期病株率达5%时,用5%井冈霉素水剂1 500~2 250mL/hm2,或井冈霉素高浓度粉剂375g/hm2,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975~1 500g/hm2,或40%多菌灵胶悬剂750~1 500kg/h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0~1 125g/hm2,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1 125~1 500g/hm2,均对水900~1 125kg/hm2喷雾。井冈霉素可与增产菌混合使用,以分蘖末期施药防效最好,拔节期次之,孕穗期较差。

1.2 小麦锈病

1.2.1 发生特点。锈病有条锈、叶锈、秆锈3种,田间可根据“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的特点加以识别。3种锈菌在我国都是以夏孢子世代在小麦为主的麦类作物上逐代侵染而完成周年循环,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由于小麦条锈病和秆锈病病菌越夏、越冬需要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还需随季节在一定地区间进行规律性转移,才能完成周年循环,所以3种锈病在秋季或春季发病的轻重主要与夏、秋季和春季雨水的多少,越夏越冬菌源量和感病品种面积大小关系密切。一般秋冬、春夏雨水多,感病品种面积大,菌源量大,锈病发生程度重,反之则轻。

1.2.2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①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注意品种合理搭配和轮换,且小麦锈病致病流行小种变化较快,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流行小种不同。因此,要不断培育抗新流行小种的品种。②调节播期。播种越早,秋苗条锈病发生越早、越重,因此在保墒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不要早播。③及时翻耕灭茬和中耕,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菌源。④搞好大区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切断菌源传播路线。南方麦区雨水多,麦田湿度大,有利于锈病发展,加强开沟排水,可以减轻危害。⑤合理均匀施肥。控制氮肥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以防止贪青晚熟,尤其在土壤缺乏磷、钾肥的地区,增施这2种化肥,可以减轻锈病为害。化学防治:①药剂拌种,减少病原菌。对秋苗常年发病较重的地块,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100g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60g拌50kg种子。要充分搅拌均匀,严格控制药量,浓度稍大会影响出苗。②在秋季和早春,大田发现锈病中心应及时喷药控制。如果病叶率达到5%、严重度在10%以下,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0g/hm2或20%粉锈宁乳油600mL/hm2,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450g/hm2防治。在病害流行年如果病叶率达25%以上,严重度超过10%,就要加大用药量,视病情严重程度,用以上药量的2~3倍浓度喷雾。

1.3 白粉病

农业防治:①种植抗病品种,特别是具慢(耐)白粉性品种。在常发重病地区,对品种的抗性要求要高一些,在一般发病区可低一些。②根据品种特性和麦田肥力水平合理密植。③采用正确的栽培措施可减轻发病。如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适当增施磷、钾肥。南方麦区注意开沟排水,北方麦区适时浇水,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此外,在自生麦苗能越夏的地区,应在小麦秋播前尽量清除田间和场院等处的自生麦苗,以减少秋苗期的菌源。

化学防治:在种植的品种不抗病或抗病能力弱的情况下,药剂防治是最重要的防治措施。药剂防治的重点是长势好、产量高、发病较重的地区和麦田。可用三唑酮(粉锈宁)120g/hm2,在小麦孕穗-抽穗阶段喷洒1次,可兼治小麦锈病。在秋苗发病较多的地区,用三唑酮拌种可有效地控制秋苗期的病情,减少越冬菌量,并能兼治各种黑穗病和秋苗期锈病。拌种的用药量是种子重量的0.03%(有效成分);或三唑醇(羟锈宁),其施用方法与三唑酮相同,用药量减少1/2。

1.4 赤霉病

1.4.1 发生特点。小麦赤霉病不仅造成减产,人、畜食用病麦粒或面粉后,会产生头痛、呕吐等急性中毒症状,长期食用还可发生器质性病变。一般小麦扬花期遇雨赤霉病发病就重,反之则轻。同一品种,低洼湿度大的田块较湿度小的田块发病重。因此,扬花期雨水多的年份要特别重视化学防治工作。

1.4.2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②清除初侵染源。重点清除玉米根茬、棉铃和田边地头的玉米残体等,并对病残体进行堆沤腐熟或烧毁。③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化学防治:在小麦初花期至盛花期用80%多菌灵微粉剂750 g/hm2,或40%多菌灵胶悬剂750~1 125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g/h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0~1 125g/hm2,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0~1 125g/hm2分别对水喷雾。如果扬花期间连续下雨,第1次用药后7d下雨趁间断时再用药1次。

1.5 病毒病

1.5.1 发生特点。病毒病中黄矮病和丛矮病危害最大。小麦黄矮病是通过蚜虫传播,其中以麦二叉蚜最为重要。黄矮病从小麦幼苗时就可以危害,小麦感病越早,长得越矮,减产也越重。受害的小麦分蘖减少,并严重矮化,叶片变黄,叶脉仍为绿色,因而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小麦丛矮病通过灰飞虱传播,灰飞虱在有病毒的小麦上取食后,体内带毒,可以终身传毒,但不会把毒传给后代。丛矮病也是全生育期都可侵染,染病越早减产越重。感病的小麦严重矮缩,与其他病毒病不同的是丛矮病使小麦的分蘖无限增多。

1.5.2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①种植抗(耐)病品种。病毒病的防治首先考虑的是使用抗、耐病品种,有的病毒病很容易找到抗病品种,而且抗性持久。②根据病毒病类型采用不同的栽培措施。丛矮病在套作麦田发生重,在棉麦套种地区,适当选用生产期较短的品种,在棉行内套种小麦要拔去棉柴后再翻耕播种,这样能起到控制丛矮病的作用。黄矮病的防治主要是减少麦蚜和病毒越夏数量。另外,清除田间杂草,可以减少传毒昆虫的田间寄主,这对丛矮病防治尤其重要。施肥要以基肥为主、多施腐熟的有机肥,促进小麦生长发育,增强抗病力。土传病毒病的防治主要是推迟小麦播期,并减轻土壤湿度。化学防治:①药剂拌种。防蚜虫治黄矮病可用0.3%或0.5%灭蚜松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效40d左右。②喷药治虫。对虫传病毒病如黄矮病、丛矮病,治虫防病是主要的防治措施。喷药治蚜防黄矮病,喷药治灰飞虱防治丛矮病。

2 小麦虫害防治技术

2.1 麦蚜

农业防治:选用抗耐蚜丰产品种;早春耙压,清除杂草。

化学防治:首先查好虫情,在冬麦拔节、春麦出苗后,每3~5d到麦田随机取50~100株(麦蚜量大时可减少株数),调查蚜量和天敌数量,当蚜量超过500头/百株(茎),天敌与蚜虫比在1∶100以上时,即需防治。一是种子处理。在小麦黄矮病流行区,进行种子处理可治蚜防病兼顾。二是田间喷药。可用1.5%乐果粉剂22.5~30.0kg/hm2,或5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或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喷雾防治。在穗期防治时应兼顾小麦锈病和白粉病及黏虫、麦蚜等,可用粉锈宁90 g/hm2、抗蚜威90g/hm2、灭幼脲30g/hm2(三者均指有效成分)混用,对上述病虫防效达85%~90%。

2.2 吸浆虫

2.2.1 发生特点。吸浆虫的发生受气候、品种等多因素影响,如雨水充沛、气温适宜常会引起吸浆虫的大发生。小麦芒少、小穗间空隙大、颖壳扣合不紧密和扬花期长的品种,有利于其产卵,危害重。成虫盛发期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发生重,两期错位则发生轻。土壤团粒构造好,土质疏松,保水力强也利其发生。小麦扬花前后,雨水多、湿度大,吸浆虫为害也严重。

2.2.2 防治方法。防治小麦吸浆虫应调查虫情,确定防治指标。一是淘土调查幼虫密度。选代表性麦田1~2块,随机挖取10cm×10cm×20cm的小土方7~10个,混拌均匀后,取其中1/10~1/7土样倒入桶中,加水搅拌,沉淀后,将泥浆倒入铜纱筛中,滤去泥水,再将筛上杂物捡掉,检查筛上留下的虫体,要反复几次淘洗,将虫查净。二是网捕成虫调查。在小麦抽穗初期手持捕虫网(口径30cm)在麦田漫步前进,往返捕网10次,记载虫数。当麦田平均每小土方有虫5头以上或平均网捕10次有成虫10~25头,需立即防治。防治时间以中蛹期为宜,辅助进行成虫防治。农业防治:①选用穗形紧密、内外颖缘毛长而密、麦粒皮厚实、浆液不易外流的小麦品种。②进行轮作,避开虫源。化学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200mL,加水5kg,均匀喷在20~25kg细土上,拌均成毒土施入土中。

2.3 粘虫

2.3.1 发生特点。粘虫是迁飞性大害虫,飞行能力很强,在我国每年有4次大的迁飞危害活动,春夏季从南方飞往北方,秋季从北方飞回南方。成虫喜欢在枯叶或嫩叶端部的皱缝间产卵。

2.3.2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①调控虫源地区农业生态系统。②秋季在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农田,结合中耕培土、锄草灭荒,防治3代粘虫。冬季采取清理稻草堆垛、铲草堆肥、修理田埂、清除水稻根茬等措施消灭越冬虫态,减少初始虫源基数。化学防治:用除虫脲施15~30g/hm2(有效成分)或灭幼脲3号施75~150g/hm2(有效成分)喷雾防治,或除虫精粉22.5~30.0g/hm2喷粉防治。

2.4 地下害虫

2.4.1 发生特点。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是小麦的主要地下害虫,在全国麦区均有发生。当前就全国范围来说,蛴螬的发生和危害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2.4.2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①水旱轮作和适期浇水。水旱轮作是一种有效降低虫口密度的重要措施,在小麦抽穗后,受害田出现白穗时浇水可迫使蛴螬下迁减轻对小麦为害,秋末进行冬灌,水量越大蛴螬死亡越多。②施肥。蛴螬能在腐殖质中生活,未腐熟的肥料利其生长,施底肥时不施未经腐熟的肥料。氨水对蛴螬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返青麦田,沟施18%氨水375~450kg/hm2效果较好。③其他。播种前深耕、多耙地、清除田间及地边杂草、合理轮作等可有效压低虫口密度。物理防治:①灯光诱杀。火把、白炽灯、日光灯、汞灯、黑光灯均可,以后2种为好。②性诱杀。地里挖坑,坑中放盆,盆中有水,盆中放5个处女雌虫。③毒饵诱杀。利用炒香的饼粉、麦麸和米糠等加拌敌百虫、辛硫磷,傍晚撒在麦田间,即可取得较好的防效。化学防治:①种子处理,适于防治苗期活动为害的蛴螬。一是50%~70%辛硫磷500mL,加水10倍配成药液与500kg麦种混合均匀,晾干(不要晒干)后播种,防治效果99%,药效25d。二是甲基异硫磷20%乳油1kg拌种250~500kg,防治效果95%以上。②土壤处理。在播种前,将药剂均匀喷洒在地面,然后耕翻或用圆盘耙把药剂与土壤混匀。在播种时,将药剂以颗粒剂的形式与种子混播或药剂与肥料混合后于播种时沟施或穴施,或将药剂配成药液,顺垄浇灌或围灌穴灌。③地上施药防治成虫。在金龟子出土期间聚集活动的田埂、地边,喷洒1.5%乐果粉或2.5%的敌百虫粉15~30kg/hm2,或用40%乐果或氧化乐果800倍液,喷洒在寄主上,药效40d左右。在成虫喜食的树皮上,刮去粗皮,用40%氧化乐果稍加稀释,涂在树干上。取20~30cm长的榆、杨、槐带叶枝条,将基部泡在内吸药液久效磷或乐果中,药液浓度30~50倍,10余小时后取出树枝捆成把插入田间或堆放诱杀。

3 草害防治技术

作为黄淮冬麦区,90%以上的杂草为种子繁殖,大多数杂草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出苗,此间出苗的杂草约占总数的95%,少部分杂草在翌年的3月出苗。麦田杂草防治有3个时期:小麦苗后早期(10月中下旬)是麦田杂草防治的重要时期,小麦幼苗期(11月中下旬)是防治杂草的最佳时期,小麦返青期(2月下旬至3月中旬)是杂草防治的补充时期。小麦幼苗期施药效果最好,此时杂草已基本出土,组织幼嫩,抗药性弱,气温较高,药剂能充分发挥药效。

麦田杂草以播娘蒿、荠菜、遏蓝菜、麦家公、猪殃殃等阔叶杂草为主,可选用75%苯黄隆(巨星)15.0~22.5g/hm2对水450kg喷雾防治,或者用10%的苄嘧黄隆450~600g/hm2。以泽漆、猪殃殃、牛繁缕、大巢菜等杂草为主的麦田,用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600~750mL/hm2对水450kg防治。防治燕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用10%精恶唑禾草灵(骠马)1 200~1 500mL/hm2对水450kg喷雾。如果以上多种杂草混生,可以将上述药剂混配使用,要随配随用。

猜你喜欢

病虫草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草害的类型及防治措施
作物病虫草害的农业防治措施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