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09-10-27王胜利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26期
关键词:葛兰西知识分子教育

王胜利 郭 颖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把意识形态对工人阶级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作用提高到了首要地位,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先河。本文将从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内涵、实现主体及实现方式来探究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并阐述其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文化领导权 知识分子 教育 葛兰西

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在看到20世纪20年代前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按照俄国革命模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相继失败后,提出在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总体过程,不仅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革命,还包括意识形态方面的革命,而且后者更为重要,是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前提,“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之前,必须首先夺取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

(一)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内涵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中的“文化”是何含义呢?葛兰西解释说“它无疑是指彻底的统一和在整个民族普及的‘对生活对人的观念,是某种‘世俗宗教,是某种‘哲学;它应名副其实地成为‘文化,即应该产生某种道德、生活方式、个人与社会的行动准则”。基于此,他将某一社会集团在文化、思想、道德、意识形态等方面所取得的领导权,称之为“文化领导权”,其特征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发的同意主要的统治集团对社会生活作总的指导”。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是构筑在其对“国家”的独特见解之上的,他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即“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他没有从经济关系来理解市民社会,而把其看作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统治集团通过社会行使的‘霸权职能”。代表着从经济领域中独立出来的与政治领域并列的文化、伦理等意识形态领域,包括工会、教会等民间组织所代表的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介、学术团体等所代表的意识形态领域,其特征是同意、认同,是文化领导权的载体,是国家统治的前提。如果没有公民的同意,一个国家将维持不下去,所以一个国家的领导权,就是借助强力之外的力量来对公民进行教育,使之自愿接受这种领导权。通过这一思想也就解释了社会主义革命先在俄国取得胜利的原因:俄国的工人阶级集中于少数大城市,大量的小农分散在农村,市民社会在当时还是原始的,尚未牢固,一旦反动政权被砸烂,资产阶级政权便土崩瓦解,无产阶级就可以立即成为领导和统治阶级;而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民社会已经演变为更加复杂的结构,可以抵制经济、政治因素入侵的灾难性后果。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是对马克思理论的继承与批判。他与马克思在社会结构的分析中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他认可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但对市民社会,马克思与葛兰西却有不同的认识。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是与政治社会相区别的,体现为财产、经济关系,具有经济基础意义;而葛兰西则认为市民社会是文化、伦理等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受制于政治上层建筑,而葛兰西则认为市民社会即意识形态,是政治、法律等政治上层建筑即政治社会的基础。

(二)文化领导权的实现主体

在资产阶级掌权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如何获得文化领导权呢?葛兰西提出了知识分子的理论。他没有从传统观念上来理解知识分子,而是认为知识分子的活动与其他社会集团的区别标准不应从知识分子活动的本质去寻求,而应从关系体系的整体中去寻找。根据这一标准,他说:“我们可以说所有的人都是知识分子,但并非所有的人在社会中都具有知识分子的职能”。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导权中起着重要作用,“知识分子是统治集团的‘代理人,所行使的是社会霸权和政治统治的下级职能,包括对于主要统治集团强加于社会生活的总方向,人民大众所给予的‘自发的首肯;‘合法的对那些既不积极也不消极的‘首肯的集团加以强制的国家强权机构。该机构是为自发的首肯不复存在、整个社会陷入管辖和统治危机的关头所建立的”。

葛兰西还指出“任何在争取统治地位的集团所具有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它为同化和在‘意识形态上征服传统知识分子在作斗争,该集团越是同时成功的构造其有机知识分子,这种同化和征服便越快捷、越有效”。资产阶级正是通过其有机知识分子即市民社会里的领导组织者和政治社会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制定者来实施其战略的。无产阶级的有机知识分子是所有那些渴望建立无产阶级新文化的人,他们一方面是随着无产阶级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培养与发展自身时造就的,另一方面也依靠传统的非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的转化。因而工人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要培养自己的有机知识分子,传播无产阶级的思想、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掌握文化领导权。

(三)文化领导权的实现方式

葛兰西通过对比东西方的国家结构,总结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失败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强大,反动政权仅是其“前沿阵地”,思想、文化的优势,以及学校、教会、道德观念等,市民社会的稳定,才是其坚固的“堡垒”,从而使得这些国家能够承受经济、政治的打击。因而工人阶级要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必须通过“阵地战”的方式,即通过攻克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强大堡垒,不断渗透和颠覆传播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庞杂机构的方式。这表明争夺、建立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表现为一个艰巨长期的过程。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启示

文化领导权是现代社会形态发展的深层维度,它以一种有别于政治领导权的运作方式,对一定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产生持续的、整体的影响,并使这种生活模式相对稳定地、又悄无声息地按照既定的方向发生变化。从这个角度上可以说,文化领导权以其广泛性、持续性、非强制性的特征而具有鲜明的社会教化功能,因而注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有重要意义,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就有重要的启示。

(一)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葛兰西认为国家的重要前提是同意,而取得同意的条件就是要在市民社会宣传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取得文化领导权,在思想上牢牢控制他们,从而使其自愿服从统治阶级的统治。西方一些国家正是用非军事化的手段,如经济封锁、政治包围,尤其是文化渗透等来传播西方价值观、制度模式等意识形态,其实质就是通过夺取文化领导权来达到瓦解社会主义政权的目的。

我国历代国家领导人,都很重视文化领域的建设,毛泽东曾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邓小平提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一体化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的成功入世,使我国成为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各种思想文化的涌入,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冲击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因此更要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发展各类群众文化,大力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传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市场建立与管理,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对待西方文化,我们既不可全盘否定,也不可全盘西化,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二)重视知识分子的地位与作用

葛兰西对知识分子在社会中承担的职能及其重要作用的分析,对我们也极具启发意义。在当代,我们更要重视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培养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我国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直接制造者,承担着创造新文化、发展新理论,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提供理论指导、技术支持,并不断为人民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的职责。我国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在教育领域承担着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的职责,承担着向人民群众传播无产阶级文化、思想、价值观等职责。我国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者,知识分子有着丰富的文化理论知识,深刻的思想,以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指引道路、方向。

(三)重视教育的作用

在这里把教育单列出来是为了强调教育的作用。葛兰西说:“现代文明中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已变得如此复杂,各门科学与日常生活日益紧密的交织在一起,这致使每一种实践活动都势必要为自己的管理者和专家创立一类新的学校,并且在较高的层次上创造一批在这些学校任教的专家知识分子”。由此可见教育的重要性,它是培养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四)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

葛兰西指出“一个社会集团能够也必须在赢得政权之前开始行使‘领导权;当它行使政权的时候,就最终成了统治者,但它即使牢牢掌握了政权也必然继续以往的领导”。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在取得革命成功之前,必须取得文化领导权;而且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后,也不能忽视文化领导权,革命成功并不意味着“领导权”一劳永逸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它仍处在认同的过程中,仍有旁落的危险。所以,工人阶级无论是在革命阶段还是在执政阶段,都必须注重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问题,这是社会主义运动取得最终胜利所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

苏联解体就是一个教训。在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后期,苏联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不能以科学的态度来宣传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不能以辩证的方法来处理好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不能以有效的工作来形成民众对国家意识形态和执政党所应有的精神认同,放弃共产党的一党领导,而与其他政党变成为平等竞争的合作伙伴关系;党的指导思想也从科学社会主义转向民主社会主义;党的奋斗目标、阶级性质、组织原则等都变了,最终自行解散,苏联也迅速走向解体,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就是,我们要牢牢把握文化或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任何时候都绝不能放弃。我们在当代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必须注重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把握,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全民,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总之,在当代社会主义,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我们应始终把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的建设放在重要地位,不能忽视,这是社会主义运动取得最终胜利所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萧贵毓,张海燕.社会主义思想史纲[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2.徐志远,韩勇鸿,乔运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与学研究[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3.孟宪平.葛兰西领导权思想及当代价值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5)

猜你喜欢

葛兰西知识分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葛兰西文化哲学的实践概念
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对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深化与曲解:改革开放以来葛兰西实践哲学之争的研究综述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永恒的信念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