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奥利弗.斯道的《亚历山大大帝》

2009-10-23姜小平孟新东

电影文学 2009年15期
关键词:斯通大帝亚历山大

姜小平 孟新东

[摘要]奥利弗·斯通倾心打造的《亚历山大大帝》没有为他带来鲜花和掌声,取而代之的却是来自评论界的诸般诟病和低迷的票房收入。笔者认为,斯通怀着一种崇高和敬畏的心态去解读亚历山大,并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抒写了一部风格化的壮丽崇高的英雄史诗。

[关键词]《亚历山大大帝》;崇高

2004年年末.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在万众的瞩目和期待中推出了其耗资近2亿美元精心打造的史诗巨篇《亚历山大大帝》,为观众奉献了一席壮丽而精美的视觉盛宴。然而面对这道精神大餐,观众和评论界毁誉参半,3000多万的低迷票房更像是宣告了该片的彻底失败。的确,作为一部史诗剧.斯通没有像同类作品那样赋予影片一条简单明了而又感情饱满的主线,好让观众顺着这条“大道”直奔狂欢的顶点。相反他试图以缤纷的镜头、庞杂的线索去容纳那个本身就无比宏大而繁复的题材,向观众进行多维的诉说,结果却让观众在缤纷中迷失了方向,因没能等到他们所期待的震撼和感动而失望。然而,震撼与感动只是俗众的期盼,那个向来不以取悦观众为目的的奥利弗·斯通自有他的意图和打算,他要用摄影机记录下亚历山大的伟大战役,去客观地再现亚历山大大帝的辉煌,忠实还原伟人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斯通的挑战是成功的,他以壮阔无比的大手笔实现了他的构想,为亚历山大大帝抒写出一部崇高恢弘的英雄史诗。

欣赏《亚历山大大帝》,观众需要打破像《勇敢的心》或《角斗士》那样对一个震烁古今的完整的英雄故事的期待.斯通用了一种大多数人所不熟悉的方式来演绎这部英雄史诗。影片特意设置了一个叙述者,由亚历山大大帝的知己、亲密部将拖勒密——一个真实历史见证者来讲述这段历史。在他的激情讲述中,一段尘封的历史徐徐展开,一个传奇式的英雄向观众走来。伴随着剧情,观众的心中渐渐升腾起一种激动、振奋、豪迈、庄严的崇高感,这种感觉越来越浓,越来越强烈,它引领着一颗平凡的心跨越时空去会晤两千年之前的亚历山大大帝,跟随着这位骁勇善战的帝王去征战亚非欧,也让观众去感同斯通在眺望亚历山大的伟岸英姿时所体悟到的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朗吉努斯在《论崇高》中说,崇高的作品给人的感受不是一般的愉悦、不是被说服,而是惊叹、狂喜,它使听众和读者产生一种情感激荡、精神激奋的心理状态。面对《亚历山大大帝》,无论是主人公的传奇经历、所体现出的英雄品格还是斯通在表现手法上的独特选择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效果,将观众萦绕在一种亢奋、激动的崇高氛围中。

“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亚历山大大帝》的崇高感首先源自于其题材的宏大。斯通选择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人物作为表现题材,这本身就是一种冒险和挑战。亚历山大是历史上第一位征服欧亚大陆的著名帝王,他自幼随父征战.20岁继承了王位。之后他平定内乱,统一了战乱不断的希腊诸邦,随后打败波斯帝国,从此开始了长达8年之久的征服之旅。向南征服了埃及王国,向东一直打到印度边界。8年中亚历山大驰骋纵横于欧亚非三洲广袤的天地中,左冲右突、连连征战,从未失败过。最终这个骁勇善战的帝王建立了包括巴尔干半岛、尼罗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的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亚历山大融合东西文化,将希腊文明传播推广,开创了影响深远的希腊化时代。对于这样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奇帝王,多年来以他为主题的小说、历史研究、心理研究书籍多不胜数。然而除了40年前的罗伯特·罗森的初次尝试外,还没有导演将这位伟大人物的故事再次搬上银幕,直到2004年奥利弗·斯通执导此片。斯通对拍摄的难度有着充分的估计,他说:“我认为《亚历山大大帝》是我到目前为止最大的挑战。千百年来竟然没有多少人将亚历山大的一生搬上舞台,或拍摄他的传记片。有人说是他实在太伟大,一生有太多故事,难以实现……拍《亚历山大大帝》是我的梦想。”这既是斯通向自己提出的挑战,也是向那段辉煌而伟大的历史的挑战。如何通过镜头去揭开那段久远的历史,去再现那位传奇英雄的鲜活英姿,斯通巧妙地从亚历山大作为将军和“人”的两个维度予以表现,塑造出一个亦神亦人、传奇与现实相契合的英雄形象。斯通说“亚历山大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是常胜将军”“他至少因为两个原因会被人们记住:第一,他几乎一场战争都没输地征服了世界;第二,他是一个非凡的‘人,十分慷慨。他很可能是史上最伟大的战士,比阿基里斯更伟大。”这种处理方式的确是斯通式的.事实上无论表现何种题材,斯通从未放弃过对人性的关注。

影片中,剧情呈线性展开,从亚历山大充满荣耀与冒险的少年时代,到惊险雄奇的四方远征乃至正值盛年却孤独而神秘的死亡,在全景展现亚历山大人生的同时,着重通过三段传奇来塑造其崇高的英雄形象,一个有勇有谋、威力四射的将军形象凸现在观众眼前。当少年的亚历山大凭借自己的机敏调转马头跨上桀骜的黑神驹向着太阳飞奔而去时.他不仅是征服了一匹烈马,同时也征服了自负的菲利普二世和为子担忧的王后,这个充满智慧的英雄少年让观众收获了影片带来的第一次震撼。战争是塑造英雄、打造崇高感的有效手段.斯通从亚历山大所经历的无数战役中精选了两场加以浓墨重彩地表现。一场是亚历山大与大流士军队对峙于一望无际的沙漠,风吹沙扬、昏天黑地,却丝毫没有打乱军队的阵容,整齐而响亮的回应声显示出势不可挡的气势。在力量悬殊的对阵中.亚历山大并未退缩,他冒着箭雨冲锋在前。英勇的将士紧随其后。如雷的呐喊,坚固的马其顿方阵.他们以无畏的斗志惊退波斯主将,再次创造了战争的奇迹。此时的亚历山大就像那只在空中盘旋的苍鹰威武强悍,又一次震慑了观众的心灵。影片中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还是那场印度之战。在一场将士失和、气候不适、人与大象的混战中,处于劣势的亚历山大依旧一马争先。林立的战马和大象,频频举起的投枪.在亚历山大中箭倒下喷洒的血色中.被仇恨裹挟的马其顿将士奋起杀敌,挽回了败局。斯通正是借着这些宏大而残酷的战争场景,凸现出亚历山大作为将军的卓越的军事才能、过人的智慧和勇猛,也让观众从中品味到了惊奇与震撼的伟力。

正如朗吉努斯所强调的,一部崇高风格的作品不仅取决于其“庄严伟大的思想”和“强烈而激动的情感”。更离不开“运用藻饰的技术”“高雅的措辞”和“堂皇卓越的结构”这些形式方面的条件。《亚历山大大帝》的拍摄和制作正体现了这一美学原则。在影片中,斯通不仅通过对恢弘历史题材的挖掘和壮阔残酷的战争场面的铺写营造出崇高的艺术氛围,更是借助镜头的变化和色彩、音响的独特处理等技术手段充分强化了这种效果,给观众留下了深亥4的印象。

斯通的电影对镜头的运用十分灵活。这几乎成为他电影的一个特色。他喜欢用镜头说话,让镜头成为故事的倾诉者,并通过镜头的变化,多角度地展示场景。表现大军团的对垒战,《亚历山大大帝》一改《魔戒》《特洛伊》中以摇移拉伸镜头表现场景变化的方式,大胆奔放地让镜头

跟着亚历山大的战马时进时退,辗转迂回。在这样的特写中,观众有如和亚历山大并肩同行。随时都能感受到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在高加米拉战役中.为了表现马其顿军与波斯军的短兵相接、刀剑相间的激烈战斗场面。斯通使用了急速晃动的移动长镜头,在敌我难分的近距离厮杀中,将军士的奋勇与战争的残酷展现得一览无余。另外斯通的镜头也没有忘记摄取整个战场的全景,运用航拍“沙场秋点兵”的雄奇之气油然而出。而在印度大象与军团的混战场面中,战马和大象慢慢立起对阵的那一场景着实震撼人心,用慢镜头来表现它恰到好处,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难怪《西雅图邮报》这样来评论该片的战斗场面:演员们的表演都很生猛,作为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影片是引人人胜的,能带给观众巨大的满足感——宏大血腥的战斗场面随处可见。

斯通的电影在画面的色彩设置上非常讲究,色彩成为他揭示和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当然,色彩并不是简单的记录,他努力寻找色彩与人的心理的契合点。《亚历山大大帝》中,画面色彩伴随着主人公的成长和处境而不断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出了一种时光变迁的气氛。亚历山大少年时期的画面颜色主要是白色、红色、黄色、蓝色这样一些纯洁而明亮的色彩,奥利佛称之为“天真色彩”,鲜艳又透明。而高加米拉战役因在沙漠中展开。所以采用了烟草滤镜,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片橘黄色。表现出沙漠粗粝的感觉。在征服印度的战争中,亚历山大中箭倒在血泊之中,画面因而呈现血红的色彩,在血色中马其顿士兵重振精神,一举成功。此外在两次战役中,都以特写镜头对亚历山大的鲜红帽翎做了表现,在以黄色沙滩或绿色丛林为主的背景中,他的红色帽翎被衬托得格外引人注目,帽翎的凸显正是亚历山大冲锋在前、骁勇善战的象征性表达。斯通深谙色彩之道,他不仅用色彩表达客观的变化。更是将其融于人物,使之成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延伸和外化。

影片在让观众尽享眼球盛宴的同时.还以其大胆而独特的电影音乐将观众的耳朵叫醒。斯通的电影音乐当然不是单纯地解释画面、折射人物的心理感受.它甚至可以和画面构成对比,从而获得一种既非画面又非音乐单独所能获得的独特效果。就像看过《勇敢的心》之后会对其中的苏格兰风笛念念不忘一样,《亚历山大大帝》中范吉利斯的原声音乐也会带给观众一种意外的惊喜。在影片中.冰冷的电子合成声效闪现着人性的光芒,而合唱团的合声则如同一首豪迈的颂歌,给予亚历山大热情崇高的礼赞。震天的鼓声让人体会到了古战场的雄浑、壮观,直击观众内心。让人热血沸腾。而打击乐器和小提琴、西塔琴等乐器组合叉给这部稍显厚重的电影平添了些许灵动的韵味。这些不同风格的音乐的恰当运用,有效地为影片营造出一种壮美、崇高的艺术氛围。

历史只有一种姿态,但对历史的书写却可以是千姿百态的。尽管斯通的拍摄初衷是要客观再现那段早已久远的历史,还原那个煊赫一世的英雄,并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从结果来看,《亚历山大大帝》仍然是斯通式的,它清晰地呈现出斯通风格。与对亚历山大的种种历史解读不同,斯通怀着对那段希腊历史的痴迷,尤其是怀着对亚历山大的万般崇敬。向观众演绎出了一个历史和现实相交织的、神性和人性相辉映的历史人物的传奇人生。也许故事讲得并不生动完整,也许英雄的叙事和人性的探索之间确实存在着断裂,并因此影响了观者的愉悦和接受,但斯通能坚持自我,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面对历史,执著地去挖掘历史中的崇高,这在历史被频繁戏说、崇高被不断戏弄和放逐的当下,或许比几个亿的票房更可贵。

猜你喜欢

斯通大帝亚历山大
威廉·亚历山大:通过画笔让西方了解中国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亚历山大诉耶鲁大学:美国依据第九条提起的校园性骚扰第一案
学龄前期儿童患“亚历山大Ⅱ型”1例
割草工
凡·高在博里纳日——读欧文·斯通《凡·高传》
艾玛·斯通:为演艺而生
Cuando la sangre china llama
腓特烈大帝与洛伊滕之战
腓特烈大帝的两次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