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课堂提问

2009-10-22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特殊性智力思维能力

黎 洁

现代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通过课堂设问培养学生思维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顺应时代要求,努力转变观念,促成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一、提问要有启发性,促成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教育学告诉我们,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关键是看老师如何设置问题,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问题的设置要有启发性,老师要不断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去挖掘。比如,讲“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一般老师习惯于问“为什么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这一提问显得很平淡,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课本已有现成答案。我上这一内容时,从课堂实际出发,随手从讲台上的粉笔盒里拿出三支不同颜色的粉笔问学生:“通过红、白、黄这三种不同颜色的粉笔,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怎样联结的?”这样问法效果大不一样。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思考,去讨论问题。学生通过身边的具体事物进行思考和讨论,不仅能掌握了知识,更主要的是思维得到了锻炼,促成思维的形成。

二、提问要注意方式,讲究技巧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同一问题怎么提问,何时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是很有讲究的。

一是提问要多曲问,少直问。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教学中的提问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教材可读性强,讲课时老师照本宣读,平铺直叙地提问,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这就需要直题曲问。所提问的问题力避太露太直,让学生有思考余地。否则,学生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很难开发学生智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上“家庭消费”时,如果直接设疑:“公民个人消费与国家有关吗?”就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调换一下角度,举例设疑:“小李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却喜欢经常与同学攀比,买一套衣服要伍佰元,这种作法对吗?为什么?”这样直题曲问,又结合学生实际,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是多提问浅中见深的问题。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一个有序的整体,课堂提问也可以根据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序地进行。采用这种形式提问,设计的问题是相互联系的,通常后一个问题是建立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的,后一个问题是对前一个问题的深化和发展。第一个问题与后面的问题之间像攀登阶梯一样,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在高三讲我国的对外政策时,很多学生自以为高一已学过,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当时我先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请对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作一个简要说明”另一个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作用”,这种提问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而构成多维的知识体系。

三是设问要把握好时机。课堂设问不是越多越好。从心理学上讲,当学生原有的心理状态和知识水平与新的求知需要发生冲突时,这时设问效果最佳。因为这时学生遇到问题,产生矛盾,就会产生一种恢复心理平衡的要求。正是这一要求,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从知识的接受者变成知识的发现者。又如,在讲“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后,有的学生提出:“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为什么有的企业要争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们不满足于老师的解释,还在积极思考,但思维碰到障碍。在这时我不是急于解释,而是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去商场购买商品,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最关心的是什么?”学生积极地思考,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这样认识:企业最关心的是实现商品的价值,但消费者关心的是质量和价格,企业只有提高生产效率,才能降低商品的价格。在同样的时间内,哪个企业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哪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就多,就越能赚钱。

三、设问要难易适度,并体现层次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要求适当,过高的要求和过低的要求都是不适宜的。过高的要求,会远离他们原有的智力和能力水平,使他们望而生畏,过低的要求,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没有兴趣,没有求知欲,产生不了新的需要。只有种高于学生原有心理和智力与能力水平,经过他们主观努力后能够达到的要求,才是最适宜的要求。例如,我在上“价值规律”时,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为什么有的赚钱,有的亏本?”二是“同一商品的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为什么有时赚有时亏?”这两个问题都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即“价值决定价格”和“供求关系影响价格”,而主要是训练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像这样的设问,虽然学生一时答不上来,但也不觉得很难,没有丧失信心。这种设问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的需求,并以此为动力,促进他们智力、思维能力不断向前发展。另外,在解决设问的难易适度时,还要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入,即体现层次性。

总之,课堂设问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一种体现,应当把它作为一门艺术来对待和追求。只要我们从教材、学生的实际出发,讲究设问的适时、适量、适度和有序,就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责编 黄 晓)

猜你喜欢

特殊性智力思维能力
代数中的从特殊到一般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代数中的从特殊到一般
代数中的从特殊到一般
欢乐智力谷
论新建神佛造像在城市雕塑中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