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基层央行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2009-10-19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5期
关键词:内控机制基层央行信息披露

向 炜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金融创新不断加强,加之央行本身业务系统更新换代加快,基层央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日益增大。文章从基层央行风险管理现状入手,提出了优化基层央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基层央行;风险管理;内控机制;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3-0171-02

近年来,随着央行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内控管理逐步加强,有效地规范央行的履职行为,在防控风险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风险的普遍性、客观存在性、不可预知性,当前基层央行日益暴露的种种问题,更充分表明优化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一、风险管理含义及发展

风险管理的宗旨是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管理过程。在COSO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中,将风险管理定义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为一个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所影响。应用于战略制定和企业的各部门和各项经营活动,用于确认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风险管理的产生并非偶然,它是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风险管理于20世纪30年代萌芽,50年代形成理论体系,到7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为在全球范围内广受认可的新兴管理科学。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加快了对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系统的立法,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规范,加大信息披露的要求,加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30几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所有资本发达国家和地区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发表了对企业的监管条例和公司治理准则。在各国的法律框架下,企业有效的风险管理不再是企业的自发行为,而成为企业经营的合规要求。

二、基层央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金融创新不断加强,衍生性产品的不断涌现和信息技术的更新,央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也日益增大,同时伴随着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央行业务日趋复杂化,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

(一)基层央行风险的客观存在性

央行的三大职能决定其在一国经济运行、维护金融稳定和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层央行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由于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基层央行在履职过程中伴随着各种不同类型风险的产生,如:操作风险、资产风险、声誉风险、信息技术风险、效率风险和法律风险,这些风险的产生极大影响基层央行在履职过程中对地方经济的正面效应,故优化对基层央行风险管理刻不容缓。

(二)风险管理便于树立正确风险意识,加强自我约束

加强对风险的管理有利于在全行上下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使“制度立行,内控先行”意识深入人心,从源头控制风险,把好风险防控第一关。不断强化会计、国库、发行等部门一线操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人员创新业务系统研发能力和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不断规范大额采购程序加强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督;不断加强基层央行行章的保管、使用、交接和介绍信的管理工作,树立央行文明形象;不断提高单位资源使用效率,优化节能减排功效;不断强化基层央行法律事务工作职责,为重大决策提供正确的法律意见。

(三)风险管理有利于明示风险,防微杜渐

一是便于查找风险点。基层央行通过风险管理,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特别是明示要害部门、重要岗位风险点,让操作人员铭记于心,让监管部门得心应手,让领导阶层心中有数。二是便于管理风险。通过风险管理,把风险系统分类,并排列出不同风险的占比权重,重点控制高风险业务,把高风险业务降低到可控制水平,进一步化解风险,强化内控管理。

(四)风险管理能为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

风险管理能直观地提示和防范风险,同时能够发出风险预警信号,为管理层做出重大决策提供分析和判断依据,更好地服务于本行战略目标,通过对风险的规避、风险转移和风险控制,不断提高基层央行整体管理的效率,不断提高基层央行的履职能力,不断提高基层央行风险管理水平。

(五)风险管理有利于构建长效内控机制

风险管理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控制、预警,以减少风险的负面影响,把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之内,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有效防控和管理风险,强化内部管理,构建长效内控机制。

三、基层央行风险管理现状

(一)风险意识淡薄

一是重要岗位人员管理欠严格。对重要岗位人员定期考核工作的组织管理不健全,对重要岗位人员考核工作不规范。二是对账制度执行欠到位。存在对账单漏签章现象。三是登记簿登记不规范。支行国库事后监督登记簿登记事项不全,未对月会计账务检查情况进行登记。四是应急预案制定欠规范。应急预案没有在适当范围内征求意见或组织进行一次测试,内容不全,同时未能更新实施动态管理。五是利息计息有错。湘西州中支在当地建行的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存款利息计算有误,存在利率执行错误。

(二)缺乏有效、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

2006年总行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为基层央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虽然许多基层央行根据此办法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但还是缺少一套统一、权威性较高的内控标准体系,内控制度标准的不统一造成了内控评价的不统一,从而导致基层央行的监督部门难以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基层央行在风险管理中普遍存在重内控制度建设,轻风险管理的倾向,缺少有效的风险评估制度、风险规避方法、风险化解机制。

(三)缺乏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

从严格意义上讲,基层央行还未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央行为了强化内控管理,有效防控风险,设置了如内审综合监督部门,但由于内审部门审计坚持“监督同级、下查一级”的原则,对领导层的经营活动无权过问,在开展同级监督检查时,往往碍于情面,从轻处理,缺乏独立性,更谈不上对风险的有效管理与控制。

(四)信息披露不足

央行普遍缺乏主动披露信息动因,不利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从而弱化了监督的效果。综合监督部门开展检查时,对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往往碍于情面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策略,使得管理层难以及时了解风险的真实情况,特别是那些可补救、损失小、但性质严重的操作风险,如未设置《会计重要事项登记簿》或对重要会计事项无任何记录或登记不全;签交签收手续不够严密或未记载会计资料交接内容、金额;未经授权或超越授权的行为等,如果不能真实上报反映,就会致使直接责任人存在侥幸心理,从而导致一些问题的屡查屡犯。

(五)风险管理人才缺乏

由于基层央行往往存在岗多人少的局面,员工老龄化趋势严重,加上业务系统更新较快,目前多半是能胜任本职工作,停留在对本职业务的熟练操作阶段,复合型人才较少,擅长风险管理的人才更是稀缺。

四、现状成因分析

(一)内部控制薄弱成为优化风险管理的瓶颈

一是内部控制主体职责不明。目前基层央行对内部控制主体没有明确的界定,内部控制部门的概念比较模糊,导致权力不清,职责不明,行级领导、部门负责人、员工还没有形成一致的上下联动控制理念,还存在被管、被控的思想,没有形成主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缺乏完善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风险防范能力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央行职能的转换,基层央行面对内外环境的变化,面临的不可控因素逐渐增多,最为突出的表现还是风险意识不强,一线部门业务操作有章不循,会计、国库、发行等部门存在违规监岗、混岗、替岗情况。三是内部控制文化缺乏。内部控制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影响着全体成员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好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发展,反之也可以阻碍企业发展。当前,基层央行有章不循、有据不依、处罚不严的情况还存在,这些行为都阻碍基层央行内部控制文化的培养与优化,不利于内部控制发挥作用,也不利于发挥治理的协调功能,从而使全行上下齐心协力。四是信息流动与沟通不及时。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由于资讯没能及时、准确、经济地上传下达到有关人员,而造成他们无法顺利履行职责的现象,不仅会降低央行内部控制的效率,还会造成央行内部风险管理的滞后性。内审、事后监督、纪委监察等综合监督部门协调和沟通能力仍需加强,有利于实现审计检查成果共享,有利于节约人力资源。

(二)风险管理综合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一是风险管理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目前只有《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中强调内控管理,突出风险管理,而大多数基层央行并未根据实际建立起一整套切实可行的风险评估、化解、预警指标体系,涵盖中央银行各部门、各业务环节、各风险点指标体系,所以在风险管理时无章可循。二是对员工的风险意识教育有待加强。树立正确风险意识,增强员工责任心,防范风险从自身做起,培养和建立上下一致、前后台统一的健康的、全员风险文化理念,使从事每类业务、每个层面、每个岗位的员工能视制度为法律,只可遵守,不可逾越。

(三)专业人才缺口因素

人才是企业管理的根本,是制度推行的动力,风险文化的形成均依靠央行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专业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基层央行风险管理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强化风险管理,有效防范风险的对策

(一)构建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是坚持“内控先行”理念。在基层央行系统内真正树立风险意识,内部控制应优先定位于经营管理或业务运行的首位,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综合评价体系,对操作、资产、信息技术、效率、声誉、法律等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二是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基层央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要求,从实际出发,建立起一整套切实可行的风险评估、化解、预警指标体系,涵盖中央银行各部门、各业务环节、各风险点,逐步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注重风险评估,实行“风险分析报告”制度

基层央行缺少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这一现状在短期内不能改变,而具有综合监督检查职权的部门应当充分发挥所能,在检查审计的同时,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对风险进行测试、分析、归类、分级,并提出有效应对解决措施,最终以风险分析报告的形式提交给管理层,风险报告包括风险管理现状、可控风险分析(主观失误)、不可控风险分析(客观因素)、风险治理对策四个部分。

(三)加强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管理者掌握业务部门的经营情况,也有利于群众舆论监督。一是在基层央行内联网上建立“辖内风险信息通”,把风险信息按部门分类进行整理,搭建一个审计检查风险信息沟通的平台。二是每年召开2次(上下半年各一次)风险管理研讨会,相互学习前一阶段的风险管理成效,把一些好的工作经验,好成果同各部门进行学习,进一步规范各部门的履职情况。三是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协调,做到信息资源共享,节约人力资源。

(四)高度重视基层央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风险管理文化是基层央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高度重视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强化全体员工——尤其是领导干部的风险管理意识。牢固树立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有,严格防控业务日常运行的常规性风险,加强预防非常规性突发性风险的意识和理念。

(五)强化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央行员工综合素质

风险管理人才是基层央行实施风险管理的关键,是防范风险最有效的措施,也是推进内控管理水平的践行者。加强风险管理人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定制风险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央行新业务新系统的学习,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技能的培训,典型案例分析。二是实地检查与综合分析。对各个岗位、各风险点要进行实地检查,对一些屡查屡犯的问题综合分析,提出系统性、全面性解决措施,加强对风险的系统控制。

参考文献

[1]金小英,唐予华.COSO风险管理报告——内外部关系的解读与启示[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8).

[2]徐元铖.新形势下的金融风险管理[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第1版).

[3]樊欣,杨晓光.操作风险管理的方法与现状[N].证卷市场导报,2003-06.

[4]田力.中央银行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M].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向炜,中国人民银行湘西州中心支行内审科助理经济师。

猜你喜欢

内控机制基层央行信息披露
互联网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及内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