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影响北部高寒地区大豆田化学除草剂防除效果的因素分析

2009-10-15王凤玲邹本东

农民致富之友 2009年10期
关键词:药害除草剂杂草

王凤玲 邹本东

北部高寒地区大田化学除草剂应用极为广泛,除草剂具有杀草谱广,技术简便,易操作,见效快,防效突出等特点,越来越得到普遍推广与应用,使中耕作物 -大豆在中耕除草上,真正达到省工、省力,增加产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但是最近几年经常出现化学除草剂防除效果不佳的现象,影响了高寒地区大豆生产,同时使众多农户在中耕除草环节上不得不再投入,增加了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户依靠科技种田的积极性。为此,我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影响高寒地区大豆田化学除草剂防除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影响北部高寒地区大豆田化学除草剂防除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施用技术因素

化学除草剂主要是通过药剂配方配比,确定施药时期、时间,进行喷雾等途径来实现的。如果违反技术规程或未能很好实现这一途径,都将会影响到除草剂药效的发挥。

1、药剂配方配比不合理

除草剂施入首要做的就是选取药剂。北部高寒地区近些年来在大豆除草剂应用上,早已改变过去那种单一药剂单一剂量的施入做法,实行的是多种药剂混合搭配施入,目的是扩大杀草范围,降低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减轻药剂对大豆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增强对杂草的防除效果。但是,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许多药剂配方配比不合理现象,影响着防除效果的正常发挥,严重的对大豆造成药害,导致减产。在选取除草剂时,(以叶面处理为例)合理的选择应当是触杀型与内吸型兼而选之,一方面对杂草防效有速杀性;另一方面能有效降低单一型药剂对大豆的伤害,起到即灭控杂草又保苗增产的效果。但在实际生产中,有些农户往往追求速杀效果,选取2 -3种触杀型的药剂混合配施,如25%氟磺胺草醚加24%克阔乐(10%乙羧氟草醚),药量过高,对大豆安全性低造成药害; 药量过低,对大豆安全性高但明显降低防效或根本起不到防除效果,但触杀型除草剂只能短时间控制部分农田杂草,易造成防除效果反弹。还有部分用户一味追求持久性,在大豆田混合施入几种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如48%广灭灵加5%普施特(16%新金粒多、10%豆无草)加10.8% 高效盖草能等,虽有长效性,但内吸传导型除草剂的防效表现短则10-15天,长则20天以上,对北部高寒地区的晚春杂草防效良好,对早春杂草防效差。易造成由早春杂草群落引起的草害,从而影响除草剂对大豆田杂草的整体防效。

2、施药时期与施药时间缺乏针对性与灵活性

选择适宜的施药时期与时间喷施是除草剂防效发挥的关键技术环节。除草剂的施与用就是要对大豆田常见杂草进行杀灭与控制,减轻草害、草荒;为大豆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态空间。合理确定最佳施药时期是药效能否正常发挥的条件;合理选定喷施时间是防效发挥与否的保障,事实上往往出现施药时期缺乏针对性、灵活性,大豆田常见杂草多以双子叶杂草种类为主,单子叶杂草种类为辅,最佳施药时期自然以双子叶杂草为主要对象,在确定时通常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合理原则。在确定施药时期时一定要有针对性,掌握住最佳时期,在确定好时期后注意喷施时间的灵活性,北部高寒地区大豆栽培受春旱影响大,很多药剂说明书中标识的喷施时间是不适合北部春旱区的,近几年来,经大量试验与生产实践得出的经验是,采取灵活的喷施时间,如将上午喷施改为早晨喷施,将下午喷施改为傍晚喷施,均可有效提高除草剂治理杂草的效果。

3、农用增效剂应用不普遍

近几年,农用增效剂在除草剂应用领域中具有独特的功效:(1)增加药剂穿过蜡质层的渗透性;(2)增加除草剂药效,耐雨水冲刷;(3)降低杂草叶面表面张力,增强药剂的粘着力与展布力;(4)能使药液喷射雾滴均匀化,减少喷雾过程中的挥发与飘移损失;(5)能够避免因压力过高引起雾滴的滑落与反溅损失等。建议在今后的除草剂应用中补加些植物油型或氮酮型的助剂会收到良好的防效。

4、施药机具标准化作业程度低

除草剂应用最终依赖机具的喷雾施入,这就要求机具的作业要高标准,包括药液喷雾的气压压力,药液喷雾流经喷头的类型与质量以及机车行走速率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在进行喷雾过程中若没有认真执行机具标准化调整和使用操作制度,作业前没有认真地进行机具调式,使喷雾压力达不到标准,使喷头喷幅不合乎要求,使喷射夹角过宽或过窄等都达不到良好的喷雾效果,进而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发挥。需要说明的是采用超低量喷雾机(器)进行的超低量喷雾的做法,虽然节省药剂,节约成本,却极易产生较重的药害。

二、天气因素

天气是目前影响除草剂防除效果极为突出的因子,干旱、低温等不利的气候现象是导致除草剂防效失败或造成药害的重要诱因。

1、干旱

干旱是长时间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使植物植株体内水分发生亏缺,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的作物逆境。北部地区属典型的春季干旱区,太阳辐射较强,春风日数多,蒸发量大,素有“十年九春旱”之称,北部春作大豆区化学除草剂集中施用的高峰期,此时降水偏少,过分干旱,即使合理的药剂配方配比,确定了施入时期、时间,调整好了机具状态等一系列适宜的技术措施,但是严重的春旱就造成了药剂防除效果发挥的巨大障碍,干旱使杂草体内重度缺水,土壤墒情骤然下降,杂草为适应生态逆境,会调节叶片气孔开闭,减少水分蒸腾,减弱呼吸功能,努力维持自身水分平衡,所以,药剂施入后杂草对药剂的吸入量极少,甚至根本不予吸入,造成喷施后无防效或防效甚微。(此时期存在最佳施药期与干旱之间的矛盾)

2、低温

北部高寒地区气候为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气温变化大,易发生低温现象且发生机率高,低温不但对大豆出苗,生长发育不利,同时严重影响大豆田除草剂施用后效果,当气温低于15摄氏度时,药剂对杂草的防效各有不同,有的药剂如72%2.4D——丁酯、21.4%杂草焚、15%精稳杀得等对杂草的防效甚微但对大豆表现出较为严重的药害。

三、土壤质地因素

大豆化学除草一般以土壤封闭处理为主,茎叶处理为辅,在土壤封闭处理过程当中,土壤性质对化学除草剂的影响是相当关键的因素,在土壤有机质含量发生变化时,相同化学除草剂的剂量是有所改变的,例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时,土壤肥沃有利于杂草生长,杂草群落和数量增加,封闭处理用药量用上限剂量,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时,杂草数量相对较少,封闭处理用药量用下限剂量;砂性土壤由于通透性好,利于药剂下渗,容易产生药害,在选择嗪草酮、噻吩磺隆等防除阔叶杂草药剂应谨慎使用。

四、杂草群落因素

除草剂的防除对象主要是农田杂草,消灭抑制杂草生长的根本目的是为大豆发育创造理想的空间环境,与大豆伴生的杂草有四十余种,最为常见的造成危害的有二十余种,分属苋科、藜科、蓼科、菊科、唇形科、锦葵科等杂草群落。北部地区由于应用除草剂历史短,单一施用5%普施特,72%2.4—丁酯与12.5%拿捕净的时间已有十年,造成北部高寒地区农田杂草群落发生异常变化,由原来许多不占有优势的杂草种类,现已演变成具有明显优势且危害性较大的杂草群落,而且形成危害群落的面积与密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所应用的化学除草剂类型只局限在二苯醚类、有机杂环类、芳氧苯氧丙酸类、咪唑啉酮类、磺酰脲类等,使北部地区出现的蓟、苣荬菜、鸭跖草等产生明显的抗药性,是北部大豆田化学除草极难防治的恶性杂草。

五、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也是影响防除效果的重要方面,实际生产中,一方面有很多农户还是一种盲丛心理,并没有根据自家地块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与确定;另一方面不少农户知道用药应讲科学,但是在应用中又过于相信自己的经验,对各种因素考虑的不全面不能灵活掌握应用;再有部分农户单纯追求除草效果,过量甚至超量施用药剂使大豆遭受严重伤害。

综上所述,在大豆田除草剂应用过程中,要使其防效得以正常发挥,就必须考虑多种因素对防效的影响,避免各种不利因素,以使化学除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作者单位:157623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乡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

猜你喜欢

药害除草剂杂草
拔杂草
作物遭受药害的补救措施
如何辨别肥害和药害
封闭式除草剂什么时间喷最合适
如何正确选择使用农药及除草剂
玉米田除草剂的那些事
水稻田几种难防杂草的防治
域外药害事件及其监管的几点思考
第四讲 棉花药害诊断及其防治
加拿大:拟修订除草剂Pyroxasulfone的最大残留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