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式教学赋予美术课堂生命力

2009-10-15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2009年7期
关键词:手影创造力学会

张 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发表的一份重要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教育应为人的一生幸福作好准备,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一报告对新世纪教育的使命作了全新的注解,从中不难窥见21世纪教育发展的基本图景。罗恩菲德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们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目的一项重要目标已达到。”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而是要看到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完善,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求知是人类的天性,特别是正处于身心健康发育阶段的小学生对这方面的要求更强烈。所以,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挖掘教材,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教法和教学艺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校园里、教室中实现“乐学”。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游戏似的。”我觉得美术课堂中可以将枯燥的知识设计成游戏的样式,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感到无比快乐,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

案例:在上撕纸《动物头像》一课时,我开门见山地问学生:“谁会做手影动物?你们都可以上来表演。”我先打开投影仪,几位学生上来一试,手影动物头像的逼真化立刻引起其他同学极大的兴趣,那一个个形象可笑的手影动物,配上快乐的音乐,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根据学生表演的手影动物,再讲撕纸画的要领和方法,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同时,学生们也为自己获得新知识而高兴,进而诱发了学生们的表现欲,轻轻松松地激发了学生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兴趣。为此,我努力在教学中摆脱模式化的教学,尝试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给学生更大的自由选择的空间。当学生问“老师,我画什么?”时,我总是轻轻地说一句:“你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吧!”这时,学生都要说出自己想画的题材,而这时的学生画画时能表达自己的一种感受,一种理解,在轻松的气氛中画出一幅理想的作品来。

案例:在《间色》的教学中,如果用一般的抽象的讲解,学生们是很难理解的。于是我利用学校现有的材料采用这样的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的彩色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瓶内,再拿三个瓶,一齐放在讲台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色的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空瓶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瓶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哇哇!”声来。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像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我演示完,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参加调配“间色”的两种原色的量的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再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调出的颜色涂画在纸上再剪下,贴在预先安排好的“色轮图”中。这样,亲身的经历和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牢记了色彩知识,学会调色方法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不但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爱好,教师本身也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学生的特点。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进行长期不懈地努力。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所以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都应该围绕着服务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一重要目标,游戏式教学赋予了美术课堂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手影创造力学会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手影游戏真好玩
学会分享
手影
手影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