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009-10-15江燕群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2009年7期
关键词:品德渗透语文

江燕群

[摘要]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教育要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品析语句、朗读训练、描绘情境、作业训练及渗透联想训练中渗透,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品德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这门学科它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因此,语文教学担负着双重任务,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就需要正确地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互为联系,既教书又育人。教学时忽略了任何一方面,都是不科学的。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在品析训练中渗透

语文教学中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也就是要加强对课文词句的品赏理解。而品赏理解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词句内化和运用。同时,在品词赏句中的过程中有机渗透教育,使学生在词句的训练过程中受到思想启迪,得到心灵陶冶。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中,有一位教师抓住以下句子去引导学生进行品析。

1.1“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我在引导学生品赏分析这段话时,有机地渗透了思想教育。

教师问:“作者把时间词罗列出来,有什么用意?”这个问题有较大的思维含量,要求学生可以先朗读几次,再在小组讨论,用对比的方法领悟。通过品读、讨论交流,学生感悟到:

1.1.1父亲为救孩子,作了很大的努力,坚持不断。

1.1.2作者这样写更突出父亲对孩子的坚定的心,那种浓厚的亲情,即使时间更长,他也是不会放弃的。

1.1.3作者罗列时间词突出表现了父亲的不眠不休,他不吃不喝,双手都被瓦砾和其他倒塌的东西弄伤了,可能双手都血肉模糊了,多么感人,觉得父亲很坚强,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1.2“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师:孩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生:因为孩子对父亲的信任。

生:我想平时他们父子俩都是这样互相信任的,决不会不守诺言,因为这样他儿子才相信,在坚持38小时后,父亲还会来救他。

师:亲情,产生信赖;亲情,使父子心连心;亲情使儿子坚信,父亲总会跟他在一起,无论是在宁静温馨的家园还是张牙舞爪的死神面前!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无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师:从这句话你懂得了什么?

生:阿曼达很伟大!在危险面前他想到的是同学的安全,而不是自己。

生:我也觉得他很了不起,这样的情况下他对别人关心胜于自己。

生:父亲来了,阿曼达对生存更加充满信心。

师:亲情使人勇敢,无畏,亲情使人无私,高尚。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感性化的讨论,品读中引发想象,体会课文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真切体会亲情的伟大力量。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在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朗读感悟,创设一种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让生命去感动生命,点燃学生心灵亲情的火焰。这就是我听这一课的一个启迪。北师大刘锡庆教授曾经指出,语文课“从本质来看无疑是‘立人之课,它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让学生感受亲情,学会珍惜亲情,懂得和身边亲人建立真切的亲情关系,这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的。

2.在朗读训练中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思想教育,而不是“强加”思想教育。那种“帖标签”式的做法,是徒劳无益的。我们要注意抓住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在朗读训练中有机地进行渗透。这样的思想教育才会有效。朗读,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途径,也是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的好方法。尤其是感情朗读,既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把消极语汇变成积极词汇,把课文中规范化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又能激发情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例如,在教,《再见了,亲人》一文的最后一段时,可以以引带讲,寓讲于读。教师做学生的引路人,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口诵心惟”,读懂课文,受到感染。教师以缓慢的语气,动情的说: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志愿军战士个个热泪盈眶,向送别的人们频频招手,他们在心里呼喊着——学生自然而然地接读: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开得慢一点,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士地上再停留片刻。师引读;列车已经远去,可大娘、小金花、大嫂及朝鲜乡亲还在伫立眺望,战士们一遍又一遍地凭窗呼喊——生又接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读到这理,文虽尽而意无穷,学生领会到了中朝两国人民鲜血凝成的友谊是何等深厚啊!思想教育也水到渠成了。

3.在描绘情境中渗透

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中引导学生描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心投入语言文字训练之中,而且能在描绘情境中渗透思想教育。而描绘情境要同感情朗读结合起来,这样,所描绘的情境画面才生动鲜明,才能使学生思想受到感染,引起共鸣。

如在教《月光曲》一课时,教师可以巧妙把描绘情境和感情朗读有机地结合起。例如:在指导学生理解《月光曲》的谱写过程后,在体会贝多芬感情变化后,老师也激动地说;是啊,一个盲姑娘,一个爱音乐、懂音乐的盲姑娘,一个被贝多芬引为知音的盲姑娘,竟然连听一场音乐会的权力都没有。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想?学生都说:这个世道太不会平了。通过这样的讲解,使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熏陶,促进其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的协同发展。

4.在作业训练中渗透

课堂上让学生动手进行作业训练,这是迁移运用语言文字的最好途径。如果作业训练题能有目的地精心设计,也是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的极好方式。例如:教《手术台就是阵地》后,可以抓住“阵地”一词设计这样课堂训练题让学生填空:

1.( )就是医生的阵地。

2.( )就是营业员的阵地。

3.( )就是教师的阵地。

4.( )就是工人的阵地。

5.( )就是运动员的阵地。

6.( )就是学生的阵地。

7.白求恩大夫说,战士们没有离开( ),他也不能离开( );我们现在各行各业的人都不能轻易离开( ),对自己的工作要( )。

这样的训练题既有助于学生理解“阵地”一词在课文中的引申义,从本指军队为战斗而占据的地方,扩大成为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而各行各业都应以白求恩为榜样,把工作岗位看成应该坚守的阵地,从而极大地丰富了课文的思想内涵,既扎实有效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有助于巩固本课的学习重点,学习白求恩以手术台为阵地,不顾个人安危抢救伤员生命的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这样的作业设计,很自然地向学生渗透了职业道德的启蒙教育。

5.在联想训练中渗透

品赏词语,理解句子,都需要伴随着丰富的联想。因此,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联想训练,既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同时凭借语言文字,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驱遣想象,展开联想,领略课文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也会受到很好的情感熏陶,获得净化心灵的功效。

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适当地让学生展开联想。如《凡卡》一文中凡卡在信封上写道:“乡下爷爷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凡卡的信爷爷会收到吗?他的命运会怎样呢?这样,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最后结一段是,“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含意深刻,耐人寻味,促人遐想。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小女孩真的是很幸福吗?要求学生根据上文展开联想,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品赏理解这两个“幸福”的深刻含义,领悟到作者揭露了剥削制度的罪恶,表达了对穷人孩子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了启迪和教育。

但是,渗透思想教育的方法并不局限于上述几种形式,只要我们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就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品德渗透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