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本设计:迷失与期盼

2009-10-14刘殿明

中外建筑 2009年3期
关键词:设计者建筑师住宅

刘殿明

若说“人本设计”,不管是专业或非专业者都多少有些概念,但说到“民本设计”就不易理解。在拉普普(Amos Rapoport)“住屋形式与文化”一书中(House,form and Culture),定义建筑为两类,第一类为华丽的设计传统,第二类为民俗的设计传统。不论其立论正确与否,这样的分类都有助于我们对“民本设计”的理解。前者建造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向老百姓夸示权威,或向同侪设计家或鉴赏家展示设计者的聪颖或主事者的艺术修养。相反的,民俗设计传统更多地专注于人民对文化的需求和价值,把人民的欲望、梦想和情感转化为实质的形式。简而言之,民本设计就是为大多数小老百姓设计建筑。设计者考虑的不是自身设计意志的坚持,而是与民众切身相关的居住课题。

对一般人而言,住房是人生的重大议题,安家也许是一辈子仅有的一次抉择。但是目前一般民众在追求理想居住品质的期望中,环境是景观园林的课题,户型是几室几厅几平方米的数学游戏,室内空间更是装修设计师建材表演的舞台。除了建筑外观表现外,在集合住宅的其它课题中建筑师好像都缺席了,这种缺席根源于几个主要的专业迷失。

教育机制下的迷失。在目前国内的建筑设计教育中,鼓励标新立异、超凡脱俗的设计表现,这在教育体系中具有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但是只谈艺术性与技术性,而缺少了对建筑设计社会性层面的思考,形成职业界的一种“菁英设计”现象,有能力的建筑师都选择投入于可表现“伟大、创新”的设计项目,对大量的、平凡的民本设计项目投入的意愿就相对的低。其实,在设计思维中,前者属“质变”,后者属“量变”,量变的设计思维如“结构主义”,“集体形式”等概念,在二战后都有很多的理论论述与实践经验值得参考学习。

营建机制下的迷失。现代化的专业分工将营建行为分割成设计的专业与建造的专业。而成本受限的集合住宅常常受制约于营造技术,依工程条件来决定设计条件。而设计界大都崇尚于“高技派”(hight-tech)表现,对设计潮流的另一发展——“低技派”(low-tech)表现知之甚少。大多数建筑设计高手都只会做花钱的建筑,在需要控制成本的“民本设计”项目中,总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遗憾。

商业机制下的迷失。国内自从集合住宅市场化后,商品房已成为民众住宅供应的主要来源。而商品房基于商业机制,无可例外的要求设计服务于市场。在重儒轻商的传统思想下,建筑师总认为这是商业污染下的一种哗众取宠的庸俗设计而不愿认真对待。殊不知,在现代化的专业分工中,市场学已成显学,严谨科学的市场调研,有助于设计者更能认识这些“未来居住者”的属性、需求等价值观,其实如果我们认真面对市场时反倒更能贴近使用者需求这个“民本设计”的核心课题。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在“建,居,思”(Building Dwelling Thinking)一文中认为,人类的生存关照着存在(Being)这一命题,而定居是存在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居住是人类存在的一种精神依托,而不仅仅是功能性或艺术性的需求。我想,“民本设计”或许就是现阶段国内和谐社会大目标下,小老百姓们能否“安生立命”的建筑设计课题。

猜你喜欢

设计者建筑师住宅
小小建筑师
浅谈如何创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基于设计者竞赛平台的UG建模案例教学实践
9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7个月上涨
6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4个月上涨
5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3个月上涨
1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第9个月上涨
猴子建筑师
责成而不劳 费事而不功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