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职教现状,探索改革思路

2009-10-12陈晓淋张丰庆

职业·中旬 2009年7期
关键词:职教技能改革

陈晓淋 张丰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改变了对技能人才的能力定位及用工需求。针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职业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探索怎样发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

目前,各地技工学校充分利用政策、资金及整体办学硬条件与软环境的巨大改善,采取“双元制”、“CBE理论”、“一体化模块教学”、“校企合作”等多种模式,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全面改革,但仍难以跟上“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市场规模和高速发展的产业需求。

二、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观念陈旧,社会重视不足

传统的教育理念鄙薄职业教育,大多企业只注重劳动力价格而忽视劳动力素质,“先培训后就业”和“持证上岗”的技能人才使用制度难以执行。

2.资金保障不足,资源浪费严重

稳定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与激励机制尚未建立,职业教育投入的增长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重理论知识,轻实际应用;重课程体系的完整性,轻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重专业能力的培养,轻综合素质的形成;重教师的主导性,轻学生的主动性与自主性;重教材的编写,轻专业的建设和课程的开发;理实教学分离,培训内容重叠,教学成本增加。

3.师资队伍薄弱,学生就业困难

教师队伍不足,水平偏低,特别是缺乏有一定职业技能培训专长的“双师型”教师,加上有些教师难以将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学生普遍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弱、厌学情绪浓、综合素质低,导致毕业生就业能力相对较低。

4.目标定位不适,教学方法落后

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三段”教学模式专业设置划分过细、专业方向选择过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不利于学生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形成,教学内容和方法不符合职教规律,学生学习或具备的职业技能并不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5.产教结合不畅,区域发展不平衡

现有的管理体制与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生产和社会发展需求,没有实现产学研相结合。职业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造成农村特别是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基础薄弱,发展缓慢。

三、技能人才培养改革的前提

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与教育的发展,必须用最现实、最直接的途径满足职业教育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需求。职业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按照生产实际组织课程培训,开发专业培养标准,建立一套以实际工作任务引领职业培训方向,适应职教发展规律、符合区域经济需要,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具备职教特色的课程设置体系与教育教学体制。

四、技能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

职业技能人才能否得到社会与企业的认可,是最终衡量教学改革成败的标准。因此,改革的核心是管理体制与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是更新职教理念;改革的重点是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的难点是职教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职教成本、职教特色;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1.创新职教理念

应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为主线”的职教理念,强化人才培养的市场意识,树立“技能人才培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观念,总结符合本校实情的培养目标。

2.夯实发展基础

政府可宏观调控职教事业资助体系,通过立法制定企业分担职教成本,购买职教成果的相关政策,加大各地对公益性职教事业的投入力度,夯实培训基础;企业可从设备资源上支持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参与人才培养标准与规划的编制;协助学校调整课程设置;学校要将所有外部条件化为改革的助推器,制定最佳培养方案,科学引进企业文化,推进校企合作。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合力(图1),构建政府倡导、企业满意、社会认可,符合教学模式多元化改革、技能人才个性化成长、专业教师多样化发展的技能人才培养新格局。

猜你喜欢

职教技能改革
高级技能
改革之路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画唇技能轻松
瞧,那些改革推手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