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日本文化对日语教学的影响和渗透

2009-10-12刘晓芳

教师·下 2009年6期
关键词:日本文化日语教学渗透

刘晓芳

摘要:日本文化很有民族特点,是各种文化的混杂。究其原因,日本文化是受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的影响,由此导致了日本民族具有不寻常的价值观,并促进了其多元文化的形成。在教学当中教师只有充分理解所学的语言文化背景,才能把握语言的精髓,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关键词:日语教学;日本文化;特性;影响;渗透

在日语教学当中, 我们教师既要讲解语言结构和语法, 还要在讲解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相关日语语言习惯和日本文化背景知识,使日语学习者对于语言中所蕴涵的背景文化有所了解, 这是有效提高学生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运用能力的一种方法。日本文化的教学内容是指向学生介绍与日本文化相关的背景知识。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在大量不断感知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因此, 日本文化要始终贯穿于语言教学当中。通常人们会根据语言的“语言规则”和蕴含在语言背景中的“文化习惯”,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进行语言的交流。在日语教学中若能够正确地使用日常用语, 就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在日语教学中如何融入日本文化知识。

1)在日本文化与教学的关系当中,理解和交际会随着语言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日汉语言交际中,日语学习者之所以出现一些误解或意外的后果,不光只是因为在语言知识方面存在缺陷,还有可能是日语学习者对日本的文化背景知识、日本人的语言习惯缺乏了解。因此,在日语教学过程中,要将传统的以日本语言和文学为核心的教学形式转变为有机地将语言基础知识与日本文化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合理地将文化渗透到语言教学当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日语思维习惯。在讲授日本文化知识时,既要不断积累文化知识,又要加强导入交际文化,使学生达到既能正确理解日语语法和日本文化又能准确运用日语的能力的目的。由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是日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其代表文化是在日语学习中必然会涉及到的。因此,做为一名日语教师:①要不断加强对日语语言、日本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而且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②文化因素的讲授在教学中也要受到特别的注重,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注重合理安排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的时间,而且还要有选择性地针对不同阶段教授不同的日本文化知识。尤其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日语表达思维模式,防止学生形成把两种语言进行一一对应的机械的学习方式,要培养学习者能将日语特殊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因素相结合进行表达的能力;③在课堂上还可以展示一些实物和图片来增加学习者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在日语教学当中把握好这一基本特性,对整个日语教学工作的开展起了一个铺垫作用。

2)日本文化对日语教学的影响和渗透。日本民族特点鲜明,美国当代著名的文化人类学者本尼狄克特指出:“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不甘任人摆布,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而且这一切相互矛盾的气质都是在最高的程度上表现出来的。”相应地,日本文化也具有其鲜明的特征。本文现就日本文化的三个部分的特征对日语教学的影响和渗透加以略述。

(1)日本民族的集团性。日本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单一民族,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狭长的岛屿上,农耕文化的影响深远。人们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集团意识强烈,形成了亲族式的纵向集团社会结构,人们之间那种纯粹的上下级关系已不常见,亲情般的感情纽带渗透其中,使他们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这种彼此之间的相互谅解和关心在日本的人际交往中时常可见。上司在严格要求下属的同时会设身处地地为部下着想。会经常创造一些机会的上司是聪明的上司,如下班后与下属娱乐、节假日和下属旅游,采取这样的方式与下属们同乐。如此独具人情味的相处方式和亲情般复杂的上下级关系,是日本社会得以迅速发展的土壤。正是这样,才使每个人的性格在集团中得以充分发挥,使日本人以集团为“家”,使个人对集团服从的“忠、义”精神成为唯一的价值取向。在日本人的名片、制服及自我介绍中,我们常对日语学习者强调,集团意识对于日本国民是多么地重要,而且集团内部不突出“个性”。在日式的集团里,个性很强的人常常会与其他人格格不入。要想融人集体就必须去掉个性,磨掉棱角。在所属的集团中日本人为避免与大家不一样而受到集团的排斥,都尽量采取与大家一样的行为。只有将自己完全融化在集团中,他们才能找到“自我”的位置和价值。理解日本民族的集团性这一点对学习日语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环。

(2)外来文化的吸收性。在吸收外来文化上,日本人却表现出无限的宽容与大度。如有一位日本学者说:“日本人对于外国的文化,并不视为异端,不抱抵触情绪和偏见,坦率承认它的优越性,竭力引进和移植。”对外国的文化和思想,非但没有抵触感和偏见,相反却以外国的先进文化和思想为师,优先全力移植和吸收,这应该说是日本人传统的素质,因为日本文化就是在不断吸收、引进、改造中繁荣和发展起来的。从日本人一千多年来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内”“外”思想的影响。第一次是古代,日本大量吸收中国文化,移植为日本所用的政治制度、科学技术,但没有被“汉化”;第二次是近代,日本学习西方文化,吸收和引进西方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但并没有被全盘“西化”;第三次是战后,日本全面引进和吸收以美国文化思想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但仍然没有被“美化”。此外,日本还吸收了印度文化、南蛮(以葡萄牙为主)文化、红毛(以荷兰为主)文化。其中,对外来文化吸收的三大高潮分别是大化改新前后对隋唐文化,明治时期对西欧文化,二战后对美国文化的吸收。因此,虽然日本经历过“汉化”“西化”“美化”的历史过程,但日本是根据自己的国情、民情,在改造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外来的文化思想,最终走上发展和壮大自己的日本化道路。其特征是整个国家在进行规模性的全方位吸收,而这种对文化进行充分地吸收在世界历史上是不多见的。日本文化的这个特殊性也是区别其他文化的最根本性的一个特性。

(3)日语语言的含蓄性。重视人际交往中的和谐关系,是传统日本文化的显著特征。他们说话多留有余地,交际过程中注意尊重对方意见,尽量避免相互之间发生直接的冲突。日本人对别人的请求、邀请、建议等即使办不到或不能答应,也很少说“不”,而多用一些间接性拒绝方式。比如不立刻答应,说「考えておきます」(我考虑考虑)的时候,就基本上是表示拒绝了;或者用「あのう」、「ちょっと」等词表示犹豫,此时就意味着“不太好办”“难以接受”等心情;或者先顺应对方的意志,表明自己本愿意接受对方的邀请、建议,但紧接着下文出现「…が」、「…けど」而且往往不把一句话说完,目的是用「…が」、「…けど」等逆态接续助词,暗示拒绝,即在不说出“不”字的情况下,也能使对方心领神会,避免尴尬。日本人说话喜欢委婉,讲究含蓄,注重对方的反应,多给对方留有余地,尊重对方意见,不喜欢当面拒绝对方,这些特征追其根源都有其深刻的文化历史。历史上圣德太子所作的17条宪法中,“以和为贵”就位于第一的位置,可见从古到今“和”字被日本人视为最高的道德准则(经考证,l7条宪法要旨均出自中国的古典。“以和为贵”就是出自于《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但是,中国的古代思想并没有将“和”字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在这一点上两国明显不同)。所以我们在教学当中特别注重讲解当代日本人极为重视人际关系这一点,“以和为贵”的思想已经融入了日本人的灵魂之中,日本人的“拒绝”言语行为恰恰反映的就是这个“和”的精神。

总之,客观地说,日本文化虽然包含了大量外来文明吸收的成果,但是已然具有了其自身鲜明的特色,不能够妄称其为“拼凑的文化”。日本文化的形成是与日本独有的自然环境所造就的风土人情分不开的。日本文化形成过程中被打上的最深的烙印的所有者,既不是古代的中国,也不是近代的欧美,而是日本自己。日本民族不光有其固有的文化特性,而且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特色打造、铸炼着自己的文化。至少日本人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他们是独特的,而不是任何一种文明的翻版或抄录。日本文化之于日本人的思想行为,从国内到国际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要搞好日语教学环节,就必须先虚心地研究日本的文化,而且要尽可能地从更贴近日本人的视角、更符合日本实情的方向去观察、分析日语语言。在日语教学中,教师要对两国文化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等方面的不同进行比较,通过练习、实践,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得到不断地提高。可以说语言既是每个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一面镜子,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样才能明白日本人真正的关注点和利益所在,如此,才能够建立起更为合作、和平、友好的关系。这也是日语教学工作者进行教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田新德.外语教学中的交际文化背景知识[J].外语教学,1999.

[2] 顾曰国.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3] 陈俊森,樊葳葳.外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4] 姚灯镇.日本语言文化研究[M].洛阳:解放军外语音像出版社,2005.

[5] 中村新太郎.日中两千年[M].张柏霞译.长春:吉林出版社,1980.

[6]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猜你喜欢

日本文化日语教学渗透
论日本文化的复合性特征
日语借词对汉语及日语教学的影响分析
浅析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日语教学中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体系
第二外语日语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