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作文素材的积累

2009-10-12于海玲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11期
关键词:周记读书作文

于海玲

现在,学生的写作现状不尽如人意:用词匮乏,结构单一,内容空洞,构思毫无创意等等。高中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作文素材的贫乏。事实上,当今的学生,思维活跃,富有创新精神,他们在作文时所缺的往往并不是新颖的观点和见解,而是承载它的载体。因此,素材的贫乏成了很多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瓶颈。

我认为,对于写作来说,积累素材尤为重要,只有通过阅读积累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新课程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读物,并加以量化:“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书读得多了,视野也会随之开阔,在写作时,学生就会有巧妙的构思。就能自如地遣词造句,语言也会如泉水般汩汩而出。

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

积累素材从写周记开始

学生的生活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而家庭和学校是重心。作文的素材大部分来源于这两方面。好的作文是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体味出来的情感凝聚,即使语言质朴无华,只要有真实的情感在内,就会让人动容。积累素材的好办法是坚持写周记,把生活中亲身经历的小事都写下来,到写作文时就会轻松很多。每一年接高一的课,我都会把这个任务布置下去,让他们坚持写一年的周记。当然,周记的内容还可以从阅读中取材。平时,我积极引导学生去读好书。高一的学生还不知道该读哪些书,于是我给全班同学买了一本《中学生必读的60本书》,同时也指导他们课下多看一些有益的杂志、报纸,去积累材料,如《智慧背囊》《读者》《意林》等。慢慢地,同学们爱上了读书,不仅仅在周记中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而且已有了向别人讲述的欲望,这就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了下—个阶段:同学们介绍自己读过的作品,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读书成果。

“读书课”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风采的舞台

经过一年的积累,同学们阅读了很多有益的书籍,他们已经有了要倾诉的愿望,所以我就把每周五的两节自习课设计成读书课,在课上同学们自行介绍读过的作品,可以口述,也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形式不限。读书课上,在“师生交流”这一过程中,我还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为学生展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山水怡养人文,人文驻颜山水,一地一风流,一人一个性,课上我通过课件展示《玉树印象》,让学生体会风景之后的文化底蕴;播放影音资料诗文朗诵。如《2009年新年新诗会》;了解余秋雨和他的《文化苦旅》,引导同学们欣赏并记住一些诗句如“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等等,让同学们沉浸在古今诗歌的诗意中,让他们学会诗意地生活。还有很多方面比如散文欣赏、典故积累、成语接龙、电影鉴赏等等,尽量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品味生活,提高了阅读理解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动手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真正理解了阅读。

通过组织丰富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培养要坚持。每节课课前,我都抽出5分钟时间进行话题演讲,内容可以是社会热点或者是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讲完后,学生当即点评、打分,老师也参与点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样的实践真正展示了他们的才华,提升了他们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爱上了语文,不再害怕上语文课,而是期盼着上语文课。

摘抄背诵经典美文,丰富自己的作文素材库

多读、多背历来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读和背是一种积累,对人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但语言积累不止是对语言博闻强识,它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除了对课内典范语言的积累外,我还让学生广泛涉猎语言材料、语言的范例,要求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背下来,并且要写下读书心得,即评析性的文字,同时要求一篇文章至少要有五位同学的评析文字。这样,学生既欣赏了美文也锻炼了自己的思辨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就得心应手了。

增加作文次数,在写作中积累语言

语文教学的弊端之一是:读写分离,重理解轻表达,作文数量太少。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大了作文训练的力度,增加作文次数,每月作文训练至少四次,每次要求学生要保证作文的质量,通过不同形式去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如续写故事,写随笔,话题作文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其写作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了丰富的素材积累,再加上不同写作形式的激发,学生真正有了创作的激情,也写出了不少精彩的作品。现在,尽管他们的作文并不完美,但他们已具备了写好作文的良好素质,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定会写出非常优秀的作文。

猜你喜欢

周记读书作文
我爱读书
写进梦里的周记
帮忙
我们一起读书吧
周记辅导应符合学生的口味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