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提问,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2009-10-12冯巧云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物理课堂

冯巧云

在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课堂上将所学的知识要点使用恰如其分的方式提问,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课堂上的师生活动,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

反馈教学效果的最好方式。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信息反馈,比其他形式的反馈更直接准确,它可以使老师当堂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及时地调整教学进度,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由于部分学生人学时基础较差,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上课时遇到听不懂的问题则轻易放弃,以致在课堂上出现做小动作甚至睡觉等现象。教师单凭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不行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赋予其学习动机,让学生开动脑筋,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一些重要物理概念,大多数学生以为自己能复述就懂了,不愿作深层次的思考。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朗确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自满的情绪,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作用。特别是在学生认为理所当然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并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或对题目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特别是对一些平时不善言辞的学生,课堂上的经常提问,可使其语言表达逐渐变得流畅,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

提问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1.整堂课只管自己讲,不提—个问题,“满堂灌”;2.提问低级的、重复的、无深度的问题;3.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偏离主题;4.只提问个别好学生,不提问差生,冷落大多数学生。或对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进行惩罚式提问,给学生难堪;5.提问没有层次,没有做到循序渐进,让学生摸不到边际;6.提问不能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7.在备课时不注意设计问题,提问随意,东拉西扯;8.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灵活应变,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追问下去、扩大战果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本人认为提问中应处理好四个关系:

点与面的关系。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针对技工学校学生的基础,切忌提问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可以把一些提问与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兴趣。

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提“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

多与少的关系。提问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学生会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提问就会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势必导致学生厌倦反感,影响教学的效果。

提问的方式

同一个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问,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提问有以下一些形式:

设疑式,可以引起学生的想象和独立思考。

逗趣式,把提出的问题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联系在一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思考。

对比式,诱导学生比较共性,区别个性,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创根式,能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使学生深化对问题的认识。

伏笔式,备课时根据所涉及的内容,铺路架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为新内容的学习留下伏笔,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

层递式。对一些有梯度和难度的问题,可分层次由浅入深地提问。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分割式,对整体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可先分割成几个并列或可递进的小问题来提问。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范围太大,学生不易回答,教师应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扩展式,把现在所学的内容与过去的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

直问式,开门见山,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的状态。

曲问式,是一种迂回设问的办法,问在此而意在彼,针对学生概念不清的疏漏处,抓住关键进行曲问,会使学生幡然醒悟,从而加深对正确结论的印象。

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表现出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有人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目光者,则反之。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的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时,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教师要及时给予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方式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物理课堂
只因是物理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我不是教物理的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