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09-10-12左林川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11期
关键词:积极性创新能力计算机

左林川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已能综合地应用所学知识,通过观察、探讨、模型搭建等方法,基本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

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学生的积极性应得到极大地尊重。正是由于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其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但要上好每一节课,而且要充分应用启发式、议论式、参与式等手段把获得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智慧,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这包括教学心理和计算机教学环境的营造,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师不应只是简单地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激发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

创新能办的重要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才能得以启动运行,进而获得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收获丰硕的成果。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目标激学:目标是一个人奋斗的归宿。要针对实际确立目标,激励学生奋发进取,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懈地努力追求。于是我采用远景目标与近景目标相结合的方法:远景,告诉学生社会的变革,计算机将逐步成为全社会使用的工具,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使用计算机,让学生从认识上领悟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近景。上课伊始,发展目标,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参加学习,激发进取心。

竞赛目标:中学生都争强好胜,对竞赛性的活动很乐意参加,因此,对于汉字输入联系这一节,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针对这一现象,我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汉字录入竞赛,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

灵活结合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计算机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每节课的开始,我都会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操作技巧,逐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同时也给别的同学。树立了学习电脑的好榜样。

猜你喜欢

积极性创新能力计算机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计算机操作系统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