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应有正确的价值标准

2009-10-12焦兆堂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11期
关键词:猴群猴王驴子

焦兆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希望。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都会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培养,进而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如果同时执行不同的价值标准,教育将会无所适从,欲速则不达。从以下两则寓言故事中,我们可以受到一些启发。

寓言一:从前有一个养驴的人。他的驴饿得肚子咕咕直叫,于是他就牵着驴子到野外去找草吃。看到左边的草很茂盛,就把驴子牵到左边,他又看到右边的草很绿,又把驴子牵到右边,但他 又看到远处的草品种更好,就又把驴子牵到了远处。养驴人带着他的驴子一会儿向左走一会儿向右走,一会儿向远处走一会儿又在近处走,始终没有掌定主意,最终驴被饿死途中。

寓言二: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都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有一天,一名游客穿过森林,把手表丢在树下的石头上,被猴子阿果拾到了。聪明的阿果很快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阿果成了整个猴群中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阿果请教确切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素息时间都由阿果自己来掌握,阿果在猴群中渐渐地有了威望,当了猴王。做了猴王的阿果认为是手表给它带来了好运,于是阿果天天到森林中巡查,希望自己能够拾到更多的手表,梦想成真,阿果又拾到了第二块、第三块手表……

但阿果却有了新的麻烦:每只手表指示的时间都不同,哪只是准确的时间呢?阿果被这个问题难住了。下属来问时间时,阿果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整个猴群中的作息时间也因此变得混乱。过了一段时间,猴子们起来造反。把阿果推下猴王的宝座,阿果的收藏品也被新任的猴王占为己有。但时间不长,新任猴王同样面临着阿果的困惑。

这两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深刻的。第一则寓言是丹麦哲学家布里丹讲过的故事,它告诉我们:面对高矮、颜色、品种不同的草地,不知道让驴子去吃哪片草地,结果把驴子饿死,这就是“布里丹选择”。选项过多造成的人的徘徊和痛苦,因此不少人陷入“布里丹选择”的困境。主要是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没有清醒理智地排出优先顺序。

同样的困惑,今天也摆在我们面前。有些人不无自嘲地说:面对一种选择,我们别无选择,而面对多种选择,我们无从选择。任何选择,说到底都是一种利益的权衡,而人类在利益选择面前,经常表现出患得患失的自然天性。思想上的犹豫,必然导致行为的彷德。时下,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我国正积极推行素质教育,而家庭、社会往往仍从升学质量上评价和要求学校教育,看重的是应试教育,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衡量得失,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同时,更多地追求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不是形式上的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不能代替素质教育。众所周知,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教育之本,是具体教育的实施者,是与学生面对面手拉手的引导者,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工程师。

展望未来,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发展如何,就要看今天在校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如何,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广大教育工作者日益感觉到实施素质教育,开发自身创造力,培养自身的创新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当前有些地方,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创造热情被扼杀,创造的火花还未燃起来就过早地熄灭了。只有教师转变原有僵化的教学观念,用创造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并能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素质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能够适应未来发展、富有创造性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

当代中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形式上的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实质上的应试教育也做的扎扎实实,这就使广大基层教师和莘莘学子处于两难境地。

第二则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有一块手表,可以知道现在的准确时间,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人们一个更准确的时间,反而让人困惑。也就是说。要搞清楚时间,一块走时准确的手表就足够了。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手表定律”带给我们一种直观的启发:对于任何一种事情,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标准,否则会使这件事情无法完成。对于一个人,也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会陷入混乱。对于教育,更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否则将会使教育事业无法向前发展。

许多人宁可坐等错失机遇,留下懊悔也不愿或不敢承担选择可能带来的后果。其实,任何一种选择都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不作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是一种缺乏价值标准的选择,在众多的选择中应有一个最佳的选择,这个选择应该符合客观实际标准。面对不同的选择,我们要想走出“布里丹选择”的陷阱,就必须把握标准,既要善于选择,又要学会放弃。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党确立的教育方针,也是我们应有的教育价值标准。为此,教育者应当时时关注:社会发展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发展;教育者应当常常深思:我们的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适应未来。

既然“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是我们应有的基本教育信念,既然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教育的培养目标,既然素质教育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最佳选择,那么我们就应当理所当然地选择和推进素质教育,摈弃应试教育的弊端。不管是国家、社会,还是学校、家庭,都应该以受教育者发展为重,都应该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善教育行为,转变教育方式。学校必须从传统的“高分低能”的应试教育怪圈中跳出来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够终身学习,有社会责任心,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陶行之先生激昂澎湃地讴歌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天水可以兴波,兰尺讲台是创造的天地,让我们教师多一份创新意识,紧扣时代的脉搏,根据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主动地去探索、拓展、创造。

做出素质教育的选择,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中国教育才有出路。中国才有希望。

猜你喜欢

猴群猴王驴子
挑选新猴王
印度猴群杀人母亲与4个孩子遇难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驴子赶集
挑选新猴王
悬崖上的猴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