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改”折射出学生道德的缺憾

2009-10-12王守玉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11期

王守玉

趣改:新唐诗、新歌词成“风尚”

近日,笔者和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同路而行,这名学生对我讲了现在小学生都在对唐诗、歌词进行“趣改”,在同学中互为调侃。而且形成了一种学习“风尚”。

这名学生讲道,同学们对李白《望庐山瀑布》的“趣改”。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学生“趣改”为: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烧鸡关,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老板问他为什么,他说老婆管得严,一天只给一分钱,今年攒了三块五,只够买个鸡屁股。

这名学生还饶有兴趣的给我说到了对著名爱国歌曲的“趣改”。原词: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还有珠穆朗玛峰儿。是最高山坡。“趣改”为:我们都有一个窝,名字叫猪窝,兄弟姐妹都很多,全是冒牌货。

无独有偶,笔者还听到学生更多的唐诗、歌词的“趣改”,把《大中华》唱成: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美国。兄弟姐妹都死了,就剩我一个。家里只剩2毛钱呀,叫我怎么活。还有一个棒棒糖,啃了3年多。有的学生还把唐诗“趣改”成“黄色”内容,一学生调侃道: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举头望明月。低头已难堪。又如:床前明月光,学生睡得香,一觉睡起来,铃声响叮当。“趣改”的流行歌曲:“最近比较烦,比较烦,作业都快堆成山,堆成山”等,边唱边拍手,动作十分生动有趣。“趣改”的歌曲:常上网看看,上网看看,心中的烦恼,找金庸说说,青春的快乐,找琼瑶谈谈。“趣改”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李白翘起香港脚,不知蚊子死多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李白打死一只鸟,剥皮拿去下酒了。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撒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趣改”《赠汪伦》:李白乘舟不给钱,船主一棒打下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知李白死没死。

背景:学生压力过大

“趣改”的“新版唐诗”和“新版歌词”在小学生中很是流行,一度成为小学生追求的“风尚”。笔者对一些小学生深入了解后方知,这些“趣改”“歪改”的唐诗和歌词,有的是学生从网络上下载后,迅速在学生中传播开来的。有的是学生根据诗句和词句,自己“即兴发挥”后,在学生中广为流传的。

学生“趣改”唐诗、歌词的原因有:网络的发展,给学生带来的不文明、不健康的内容。这代独生子女的心理脆弱,父母对他们的期望过高,教育方式单一,重压之下,学生的情绪得到“另类”的发泄。现在的少年学生“我行我素”,跟“风”走,逆反心理严重,越是“歪”的、“偏”的事情,他越是感兴趣,越是要去做。心灵奔放不羁,张扬个性自由。学习负担过重,课外作业过多,娱乐方式缺乏,精神空虚寂寞,厌学情绪增加,以“趣改”唐诗来排遣心中的烦恼。家长只看孩子分数,不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教师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不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学校只看学生是否升入重点学校,不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社会只期望学生做好公民,对学生的要求过高。

视点:“趣改”调侃之风当刹

为什么学生会对唐诗这些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和一些爱国主义歌词、流行歌词进行“趣改”和“歪改”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地调查。

一名四年级的学生说:他们“趣改”的经历已有一年了,从网络上看到这些被“改”了的唐诗和歌词,大家都感到十分有趣,就摘抄下来,互相传播。这名学生还说:现在学生“趣改”成风,一下课,老师不在教室里,学生都搬出唐诗、歌词,进行“趣改”,把“改编”好的“新唐诗”“新歌词”写在纸条上,在学生中传播,优秀的“新唐诗”“新歌词”深受学生的青睐。

上述那名五年级学生说:班上“流行”改唐诗后,课文上的唐诗我们都记不住了,有时一首很短的四言诗,我们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背诵,而且当时记住了,很快就会忘记,“趣改”唐诗对我们的学习很不利。

一位学生家长说:学生对唐诗和歌词的“趣改”是十分错误的,以“歪改”“乱改”为学习之乐,对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都是有害的,我们要对孩子进行正确韵、引导,纠正孩子的学习“歪风”。

一位六年级老师说:我们要加强学生审美观教育,把更美好,更科学、更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自觉抵制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抵制不良风气的诱惑,不在“趣改”“歪改”中迷失自我,精心培育学生美好的心灵。

一位分管德育的副校长认为:学生“趣改”唐诗、歌词,于社会的大环境有关,现在的媒体改字、改句,听起来悦耳,看起来俏皮,对学生影响不小。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受媒体的影响,加之学生的好奇心,“趣改”就成为可能。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教育学生,不要以“趣改”来污染语言环境,让学生明白,唐诗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宝,每个字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能“趣改”。像《大中华》这样的歌词,每个字都饱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作为学生更应该以爱国为荣。这位副校长还说:唐诗、歌词“趣改”调侃之风当刹。我们要加强品德教育,尤其是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自觉抵制世俗文化中不健康的东西。

相关链接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缪建东教授则认为,小学生对唐诗调侃式的“修改”,实际上是运用自己诗词的熟悉韵律,表达现实生活中习见的内容,从一定角度而言,这是他们充满创造性精神的表现。对于这种萌芽老师应加以保护而不是扼杀。对于如何接受传统文化,机械地背诵未必是好事,传统文化也应充实新的时代内涵。当然,从现在流传的“新版唐诗”的内容看,相对单调,有的甚至不太健康,折射出孩子们日常生活中重视物质忽视精神和受社会上不健康因素干扰的一面,所以家长和老师应该从这方面去引导孩子,丰富他们的精神层面,充实道德理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