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后现代思潮在当代中国舞蹈中的体现

2009-10-12照日格图

职业·下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

照日格图

一、后现代思潮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可能性

关于后现代思潮的概念,学术界一般认为,后现代艺术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包括后现代艺术、哲学、宗教、文学、社会学等在内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它与现代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西方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直接导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骇人听闻的暴行以及原子弹首次爆炸给人们以极大的震动,使人们开始对昔日严格遵从的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彻底的质疑。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进一步的激化,同时,把“全体居民变得被动、冷漠,最终分裂成原子”, “传统的忠诚、相互关系的纽带、社团的联系都松弛了,甚至分解了”。

这样一个“矛盾激化” 社会的出现与西方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密不可分。高科技的发展还必然带来大规模的商业复制,如果说现代主义之前是为贵族服务的时代,那么后现代主义就是比古典主义的高贵有所降格,为工人阶级服务的。

二、后现代思潮下艺术的特点

首先,后现代主义热衷于开发语言的符号和代码功能,沉醉于探索新的语言艺术,并创建自己的语言体系。他们的意图不是表现世界,也不是抒发内心的情感、解释内心世界的隐私,而是要用语言来创造一个新的世界,从而改变文学艺术作品反映生活、描绘现实的基本功能,并摧毁和否定现代文明套在人们身上的枷锁。其理论的主要特征是否定性,侧重于对旧事物的摧毁,对一切现代文明的批判。

其次,后现代可选择东西的范围是丰富多样的,从大众生活、消费、生产、机器复制,从原来传统文化中提取的后现代艺术需要的“合成物”。一切经典的、不可侵犯的都可以拿来为之所用,后现代这种非纵向性,横向铺开,用广泛、普通、廉价、大众的消解原先自律性的现代精英文化,转变了现代主义作茧自缚的逃避主义,摧毁了现代主义的精神避难所。同时它深入社会的所有文化,对社会主流的商业文化也形成从其内部的策反的强有力的力量。

再次,在艺术的外部特征上,开发出一个多维的空间。后现代的艺术家不需要对作品有阐释的权责,因为即使是创作艺术品的艺术家也不是权威的定义者,他的宗旨是创作和引导,创作时不拘规范和教条,也无需追求原创性,复制与挪用成为自然现象。它要求观者主动介入与艺术家形成互动,将权威性交于读者而自动引退。后现代艺术有利于激起观众的自觉性与自发性,它抛弃精神上的追随和控制。

三、后现代思潮在当代中国舞蹈中的体现

1.动作性

注重每个人细小的动作变化所引起的整体变化,而要想和谐地流动起来,就需要灵敏的感知能力,否则将会成为另一个人的绊脚石。在这个舞蹈里面,舞者们从开始到结束始终用黑色的弹力布裹着,在缺少面目表情的空间里以跪着的动作姿态当变化,时而围成一圈,时而同向流动。没有太多的动作变化,没有任何技巧和修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舞蹈讲究编织美的旋律,舞蹈语言的组合,所以动作美是编舞的基本要素。那么在作品《天与地》中,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动作只不过是在一度空间的滚动,没有起伏,没有流动,更谈不上动作的节奏、动态、动力、动律、空间、方向等的变化。

2.表现性

在吴巍编导的舞蹈作品《理论》中,三个演员中一个男演员在台旁吹奏乐器,另一个女演员只穿着裤头上身缠着保鲜膜在做着简单的动作,还有一个女演员一直在舞台的后半场活动,貌似过客。舞者毫无表情的时而缠绕在吹奏者身上与其慢速旋转,时而爬行,时而倒立,时而毫无节奏的滚动。像是对生命的挣扎,显得那么缺乏力度,也看不到他们表现的舞蹈内容或内核,即表现的灵魂,让人猜想不到他们所表现的“理论”,与我们昔日作品的美大相径庭。我们所欣赏的舞蹈应是表演者利用肢体在有限的空间中运动,用变化流动的身体形态赋予舞蹈作品以内容,具有极强的舞蹈表现力,并在观众的感官中得以形成。这是一种情感的刺激、美的享受。而后现代带给我们的创作理念往往有悖于我们传统带有审美理想的创新,通过对一些当代中国后现代的舞蹈作品的赏析,我们便可以发现似乎缺少了对真善美的追求,而是走向了反常的 “新”,令人惊悚的“新”,即后现代主义所倡导的人本、个性、自由、创新。

(作者单位:内蒙古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