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现

2009-10-12陈英英

职业·下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中职

陈英英

语文教育过程中的人文性是一种客观存在,要实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共同去探索、积极实践。具体应从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入手,通过挖掘教材内涵,唤醒人文精神光辉;开展校本教研,创建人文精神体系;创造展示平台,促进人文精神内化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因此人文学科作为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语文学科由于具有深厚的人文特征,使得语文教育过程中的人文性成为一种客观存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体验。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坚持对学生进行情感、道德、美感、情操、信念等方面的教育,尊重学生个体精神世界和独立思维的自由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文精神,将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那么,如何让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得以实现呢?笔者认为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共同去探索。对此,笔者提出几点浅薄之见仅供参考。

一、塑造教育理想,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历次谈话中都涉及到对教师的论述:“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如果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同样我们对学生进行的人文素质教育中,教师必须做学生精神的指引人,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使学生具有锐意进取的生命活力和坚强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拼搏精神和跳出现状的批判创造精神。为达到这种境界,教师要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根基

语文教师必须是个“杂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历史、哲学、宗教、美学等学科都要有所涉猎,从而积淀深厚的人文知识,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供坚实的知识背景和基础。

2.语文教师应该促使自身人文精神的形成

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面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能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勇于承担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平等对待每一个受教育者,关注每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和渴望成功的感情。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指出:“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一个懂得爱与尊重的教师就是具有人文魅力的好教师。

3.语文教师要善于体验和反思

语文教师要善于体验和反思,善于变化角色,体验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不断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自省师德修养和职业精神,取得教育成效。

总之,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是“多愁善感”的,要有敏感细腻的感受力和自我提升的意识,这是提高语文教师人文精神最坚实的保障。

二、挖掘教材内涵,唤醒人文精神光辉

现行中职语文教材与当前弘扬的人文精神非常吻合,细品每篇文章都可以感受到沁人心脾的人文气息。读那一篇篇形神俱备的美文,犹如一个个精神大师在与师生对话,其中对人类价值的追求、对人类命运的思虑、对人类情感的尊重等都成为学生精神家园中最美丽的花朵。语文教材的选材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到现当代的新诗,从孔孟老庄、司马迁、唐宋八大家到现当代的鲁迅、朱自清等散文大家,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到现当代古今中外的小说,从元曲杂剧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沙翁、中国的老舍、郭沫若等等,每一篇都有着动人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人文光辉,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唤醒、提取。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意避开大量的字、词、句、篇等所谓的“基础训练”,而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诵读、多感悟,通过对阅读材料的语言训练,加强学生敏捷、准确的“语感”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领略文章的韵味,感受语意所传达的形象、情感等,感受种种妙不可言的意味,指导学生将文章情感与生活结合起来思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人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学生的人文品位,在潜移默化中调动学生内心的人文关怀。

三、开展校本教研,创建人文精神体系

著名文学史家钱理群先生说:“中学语文教育是双重性的,它既是人文教育又是科学教育,对真善美的追求、对文学的向往和想象、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关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贯穿着锐意激情的生命活力、坚强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永不满足于现状的批判创造精神。”钱先生说的虽然是中学语文教育,但对中职语文教学也适用。中职教育强调对实用性人才的培养,语文教学中的训练性、实用性较强,但是因为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中职生的心理、情感、个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偏差,是更需要每位教师特别关注的群体。对这一个特殊群体进行人文教育显得特别重要又特别不容易,仅靠教材中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专业特色等方面出发进行校本教研,如编制课外必读书目、编写校本教材、指导督察课外阅读等,在个体自身完善中,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到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等,帮学生建构一个较为完整的人文知识体系,有了浓厚的人文知识作养料,才能使学生的精神家园开出芬芳的人文主义花朵。

四、创造展示平台,促进人文精神内化

丰厚的人文知识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供了广阔的理性知识背景和感性的载体,但是人文知识如果没有内化为自己的意识、思想和情感,没有转化为良好品德和善行,就无法显示人文知识的真正价值和知识孕育精神的真实意义。

大部分中职生意志力都较为薄弱,要完成自觉的内化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首先,需要教师的观察和监督。教师要用心留意学生的一言一行,从细微处发现学生精神上的缺失,随时随地加以引导和教育。其次,语文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表现机会,比如为学生提供人文精神气息浓厚的文学作品或电影作品,让学生谈读后、观后的感受;就因价值观、人生观的倾斜而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的思想在碰撞之后激发出人文精神的火花;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勤工俭学,做志愿者、义工等等,让学生置身于人文氛围浓郁的环境里,把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得到熏陶感染从而体会人生的价值等。正如塞缪尔·斯曼尔斯所说:“知识、学问应该和善行结合”,如此才能把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养,变为自己的思想意识乃至情感行动。

总之,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实现是个庞大的工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做到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学生,在自我完善的同时,通过诗意的解读播撒人文精神的种子。

(作者单位:福建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中职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