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笔

2009-10-12

中国新闻周刊 2009年34期
关键词:凶宅奴婢贱民

败给欧巴桑

上上签

少女时代,我最鄙视欧巴桑。总觉得她们势利、贪小、斤斤计较。

就像我妈,我从来不跟她一起去菜场,买把青菜总要问人家讨两根葱,个小的她还不干,我就奇怪,反正回家都要剁碎成葱花的,白拿还这么计较干什么!每次我家吃牛肉面桌上必定会出现豆制品,因为牛肉面需要的香菜豆制品摊子可以要到。超市促销红豆奶,人家买一箱送一袋,我妈要到两袋还不算,非要在免费品尝区喝了一杯又一杯,喝到后来在超市里团团转找厕所,厕所当然在购物区外面,收银台前排着长长的队伍,活人真要被尿憋死了。

像我妈这样上过山下过乡苦水里熬过来的欧巴桑,贪点小便宜,也算是时代烙印了。我表姐一直生活优越,在均价三万一平的市中心坐拥豪宅。可有一次去她家,看见她在给垃圾分类,我还赞叹她环保意识呢,谁知她边擦汗边向我解释:“书和杂志才两毛钱一斤,报纸四毛钱一斤,你混在一起卖,收废品的全都按杂志价来收。”有一次她得知我家所在的普通社区废品收购价要远远高于她的高档社区,她一本正经地说哪天要开车把报纸杂志运过来卖——我想起曾经陪她去商场买内衣,她硬是好说歹说要人家营业员拆了另一套内衣的乳垫附赠给自己。卖废纸赚地区差价,我绝对相信她说到做到!

我发现欧巴桑的气质与生俱来,她和你从事的职业、居住的环境、手头是否宽裕并无直接联系。我阿姨是职业妇女,单位里怎么说也是被人尊称为“老师”的资深员工。明目张胆欧巴桑她不屑,骨子里却十足彻底有那腔调。比如她骑助动车上班,从来都要计算好,到公司才给电瓶充电。单位聚餐,打包的剩菜她不好意思拿,却偷偷将一桌的餐巾全部收入囊中回去洗碗。单位组织旅游,纪念品她有时候故作姿态不要,宾馆里的洗发水、沐浴露却是席卷一空。有一次她去美国旅游,宾馆的洗涤用品包装精美、英文标签,她直接就当礼物带回来送我们了。

我有时觉得欧巴桑真的很强悍。每月中旬我们家楼下就会贴出纸条,要每户将自家的水表数字抄下去。我总是规规矩矩地填写数字,却发现邻里大多不填。家中欧巴桑们向我传授机宜:“不填的话,就收很少的费用。等到年底统一上门抄表再交足钱。晚交了几个月,也算占了便宜。”我有时想想自己是不是也应该欧巴桑一点顺应潮流呢?毕竟,论年岁资历婚姻状况,我都够了。

于是,这一个月,我选择了闭关,不抄水费下去。谁知那天被小区热心的陆阿姨叫住:“这个月别忘了多抄点字下去,下个月水费涨了,交钱交在前面便宜。”我拿着笔走到楼下,那张从前留白无数的水表字数单这个月填满了。那我是不是要多抄几个字享受涨价前的水价呢?我睡衣飘飘地站在楼道口拿不定主意。

凶宅粲然

对每个城市而言,有关“凶宅”的传说,与中心公园的存在一样不可或缺。

有史以来,但凡人群聚居之所,都有人言鼎沸、言之凿凿、地点明确的“凶宅”。从某种意义上说,“凶宅”的存在,似乎是聚居人群“共谋”而成的传说。前两年,《Time》甚至干脆用民意调查的方式,为世界上最知名的“凶宅”戴上桂冠。它们依次是:伦敦塔、惠利屋、米尔特勒斯农场、爱丁堡城堡、纽约海洋大道112号……这些历史陈迹至今仍因为“冤魂不散”而成为游览胜地。那些游荡的灵魂,跟进驻游乐场的马戏团一样,是当地旅游局招揽人气的秘密举措之一。

查考中古中外关于“凶宅”的传说,大相径庭到让你吃惊的地步。

西方的“凶宅”里多半发生过引起历史剧变的重大事件。被砍了头的安·博林(亨利八世的妻子)飘荡在伦敦塔内;林肯仍然造访自己在白宫的故所;葛底斯堡因为经历过美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战役,至今依然拥挤着5万死者的魂灵……

而在《聊斋志异》和所有古典志怪小说里,东方“凶宅”多半仅纠缠着小家独户的恩怨:情死的红衣小姐执拗地等待着陈世美;被虐杀的婆婆向路人哭诉自己的委屈,因为妻子偷汉而被杀的丈夫,尸骨在灶台下发出响声……似乎因为中国士人阶层“不语怪力乱神”,他们死后的幽灵也放弃肆意妄为的权力,只有斤斤计较当小市民,和痴情的女人,长久地、长久地为命运的不公哭泣。

传说中的“凶宅”,或是光线阴暗、设施陈旧的电影院;有着悠长走廊、病人寥寥的老医院,或者坐落在第××号和××号国道交界口上,一条不起眼小岔口的深处,花木委地、久未居人的老别墅……不幸的是,这些纠缠在童年记忆里,让人既恐惧又惦记的“凶宅”,随着人口的繁衍、摩天大楼的扩张,彻底湮灭在城市崛起的废墟里。

如今流传在都市里的“凶宅”传说,跟时下的居民一样,越发紧凑精悍。它可以收缩成闹市区里一栋单元楼、一层总租不出去的办公楼、五星宾馆的某个房间、在夜晚街道上兜转的无人公共汽车……甚至,仅仅是某个公共厕所里,老滴答着冒水的第七格。

然而,我们相信,“凶宅”的传说将永远在所有城市的上空,长久地流传在一代代人的口头。只要还存在着冤屈、罪恶、横死与灾难。

就像每个城市都有富人区和穷人区一样。在你我的城市里,供人祈祷忏悔的庙宇和使人惊怖的“凶宅”长久共存,它们暗示你,在一念之间,一尺之内,可见天堂,兼及地狱。

结婚幻想曲

闫晗

刘德华的结婚证书被曝光,朋友感慨,你说现在哪个明星大腕儿结婚,会有粉丝自杀?刘德华的粉丝早成家立业,孩子都开始追星了。而且现在媒体高度发达,狗仔无孔不入,大家吃了鸡蛋之后,早都把生蛋的母鸡找了出来,在放大镜下看得清清楚楚、纤毫毕现。追星和谈恋爱一样,是需要距离的。

这位朋友中学时曾为了辣妹维多利亚嫁给小贝而愤愤不平:啊,我没有机会了……而今她已为人母,提起当年心心念念嫁小贝,自己似乎都难以理解:我那时候脑子被门挤了吗?

西式婚礼上总有神父提问:“你愿意吗?”正是给人反悔的时刻。《女人不坏》里,新娘身上的神药“费洛蒙”突然失效,方中信扮演的新郎巫农古教授看着新娘突然黯淡的脸——中式婚礼新娘蒙着盖头,就没有这种风险——跌跌撞撞走出礼堂,向正坐在台阶上郁闷抽烟的唐露求爱。或许,换个新娘,宾客们是无所谓的吧。

也有许多女孩梦想着像《毕业生》的女主角一样,在婚礼最关键的时刻,情人突然闯入,强硬地说:你不能嫁绐他,跟我走!于是义无反顾地转身,在众目睽睽之下逃掉,任性、潇洒而决绝。

观众常常被惯出了瘾,总期待婚礼会发生点不寻常的事情。如果说在影视剧的结尾出现婚礼是大团圆的话,那么在开头出现的婚礼必定是一场鸡飞狗跳的肥皂剧的开始,就等着看笑话好了。

比如,周杰伦和S.H.E等人为3G做的广告里,Ella在婚礼上大呼小叫“不要嫁给他,他根本就不爱你啊!”周董则乌鸦嘴似地帮腔:“这婚一定结不了……”——当然,最后的结果是这几位在手机上看电视呢,说的是剧情而已。瞧瞧,现在的明星都不愿意

做婚礼的主角,反倒擅长添乱。

时光真是最残酷的东西,人生该有的阶段大家多半都要经历,只是早晚而已。我们等到了李嘉欣小三扶正,梁朝伟刘嘉玲爱情长跑修成正果,黎明和乐基儿在美国登记了,张学友女儿都会上网写日志了,四大天王只剩下城城了。一把年纪,矫情什么呢。

刘烨娶了法国记者安娜,当年的言论犹在耳边:只要谢娜今天说结婚,明天我就娶她。当年那个年轻的女孩子不愿意过早地被婚姻束缚,想成就自己的事业,而今人红年纪长,却只能向新秀男友“逼婚”,弄得粉丝都跟着着急:还等什么呢?

其实,你结婚,跟谁结婚,对别人很重要吗?无非闲人们在酒桌饭席觥筹交错之际,猛然一个冷场缺少谈资,不得不有某君冒出来一句:谁谁结婚了。是吗?谁谁又离了!哦,干杯干杯!结你的,离你的,不过是你俩,以及你两家的事儿,别人又能怎样。

双儿的户口

刘俏到

在《鹿鼎记》中,据说双儿最得韦小宝和围观男性的钟爱。确实,双儿机敏伶俐百依百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关键时刻还能挺身而出杀敌救夫,这种文武双全的美女对于多数一无所长的闷骚男来说,真是居家旅行之必备。当然也有人评价:韦小宝若说月亮是方的,那双儿必定说月亮真有棱角。意思是双儿对韦小宝有近乎盲从的“奴”性,双儿的爱情是卑微得丧失自我的爱情。

双儿本是湖州庄家的奴婢,庄家为了感谢韦小宝擒杀仇人鳌拜而将她送给韦小宝。作为奴婢,双儿不能选择命运,她的户籍早已进入“贱民”档案,非经政府审批是无法改变身份的,就像我父母生来就是农村户口一样,此乃政策。面对政策,老百姓能有啥办法?追求自我中心的美女,现在窗外有大把,但清初的奴婢可不懂女权运动。

古代国人的户籍管理,虽然不如印度的种姓制度严格,但还是极“规范”的。古人的户籍档案一般分四类:宗室、官员、平民和贱民。清初的贱民包括各种衙门随从、娼妓、艺人、游民等,最末是奴婢垫底。当双儿遇见韦小宝,自己的户口是贱民,对方的户口是官员,是御前侍卫副总管,是正三品的高官。高官与婢女,档次相差远呐。

如今你我因为户口不同,所享受的教育医疗社保各有不同。这种差别,古时更甚。就身处贱民阶层的奴婢来说,地位之低令人难以置信。都说唐朝算是当时的超级大国,都说唐太宗李世民的道德素质还不错,但李世民却有这样的重要论述:“近有奴告主反者。谋反不能独为,必与人共之,何患不破?何必使奴告耶?自今再有奴告主者,皆勿受,仍斩之。”嘿嘿,就算知道主人要造反,奴婢也不能举报,举报就杀头。奴婢连检举坏蛋的权利都没有,真是黑暗啊。

至于奴婢的婚姻,自然限制在贱民阶层内。如果奴婢和平民通婚,第一要判刑,第二要离婚。这规定从有据可查的唐朝开始就没变过。到了清初,规定“凡家长与奴娶良人女为妻及妄以奴婢为良人而与良人为夫妻者,俱有罪”,“杖九十,各离异,改正”。意思是,凡允许奴婢与琵民结婚的,涉婚各方一律有罪。所以双儿真是可怜,不仅法律剥夺了她与韦小宝结婚的权利,而且因为韦小宝妻妾成群,她居然连“小三”都做不了,只能兼职“小七”。

当然制度是人定的,也是用来违反的。算起来韦小宝是娼妓之子,同样贱民出身,只不过因为运气够好,被康熙特批而有了官员户口。在清朝的法律框架内,户口转换只要官府批准即可,所以这位正三品的京城武官若想把双儿的贱民户口转成平民,还是比较好办的。这个,起码比现在偷偷摸摸的高考移民要简单而且合法。

猜你喜欢

凶宅奴婢贱民
被疯炒的“凶宅”背后
凶宅(上)
印大学未给予“贱民”配额引争议
汉朝的官奴婢
Custodial Clash
印度“贱民”大罢工酿流血骚乱
简牍文献中秦及汉初奴婢制度的特征
论“凶宅”买卖纠纷的法律适用——基于类型化方法的运用
魏晋奴婢来源问题初探
安纳德长篇小说中贱民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