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丰子恺“以人为本”的艺术教育思想

2009-10-10

艺术百家 2009年5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丰子恺艺术教育

张 昕

摘 要: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他提倡以培育“艺术心”为目的,将艺术教育与儿童生活相结合,反对临摹而主张写生,艺术教育应该担当起改善民众苦闷人生和思想启蒙的重任,运用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实用工艺品对大众进行审美教育等思想,体现了丰子恺“以人为本”的艺术教育理念,这既是时代语境下的产物,也与丰子恺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有关。

关键词:丰子恺;艺术教育;教育思想;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40-014文献标识码:A

丰子恺(1898-1975)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漫画家和艺术教育家。他的文学、漫画和艺术教育实践在我国文学艺术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关于他的艺术教育思想中的“以人为本”观念的阐述还不多见,本文旨在从宏阔的视角,论述丰子恺的艺术教育中“以人为本”的艺术教育思想及其成因,以期对当下的艺术教育有所裨益。

一、艺术教育的宗旨:培植有“艺术心”的人

艺术教育主要是指学校的艺术教育活动,包括专业的艺术教育和普通学校的艺术教育,而丰子恺主要是关注普通学校的艺术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的艺术教育。

丰子恺认为艺术教育的技法传授只是过程,主要目的是“艺术心”的培植。通过艺术心的培养,来实现作为艺术教育作为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精神修养的基础教育的目标。“图画有一种精神——图画精神,可以陶冶我们的心。”美术的学习即是“用艺术来启发人的‘艺术的心眼”。[1](P228)“倘教画、教诗、教歌而只教会一幅画、一首诗、一曲歌的机械的知识,就不啻忘却目的。……向来中等学校的艺术科,例如图画、音乐等,大都从事机械的表面的工作,没有沁人肺腑的深刻的能力。所以虽有艺术科的课业,而不发生艺术的陶冶的效果。”“艺术教育就是利用艺术作为陶冶青年的心情的工具。”[2]可见,丰子恺的艺术教育宗旨就是培养“艺术心”的人。

所谓“艺术心”,首先是“真心”。也就是晚明李贽的“童心”。即以艺术绝缘的眼光发现真相以及由此获得的澄明之心境。丰子恺认为,“这绝缘的态度,即艺术的态度,同儿童的纯眼看世界的方法一致。……把事物绝缘之后,其对世间、对我的关系切断了。事物所表示的是其独立的状态,我所见的这事物自己的相。无论诗人、画家,都须有这个心。这简直就是小孩子的心、小孩子的眼睛。”[3](P253)这表明,丰子恺对保持人的童真之心的重视,艺术教育“就是教人学做小孩子。学做小孩子,就是培养小孩子的这点童心,是长大后永不泯灭”。[1](P576)但是,真心并不仅仅是表面的镜像或者艺术机械的模仿,而是对自然万物的一种艺术审美的“神性”态度。

其次,“艺术心”还指“仁爱之心”,也就是“善”。丰子恺在《桂林艺术讲话之二》一文中说:“多数人对于‘艺术的观念,一向‘糊里糊涂。……他们看见华丽的就称之为‘艺术的,看见复杂的就称之为‘艺术的,看见新奇的就称之为‘艺术的,甚至看见桃色的东西也称之为‘艺术的。听的人也不为怪。”,所以,“艺术以仁为本”[4](P13)丰子恺的好友朱光潜认为“温柔敦厚就是仁的表现。”[5](P146)这与孔子的儒家思想如出一辙,“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而是“归礼于仁”。[6](P479)

再次,“艺术心”还指“审美之心”,也就是“美”。艺术教育毕竟不是道德教育与哲学的教育,“艺术不是道德的仆从,所以,教育上有艺术教育,又有道德教育。”[2]所以,艺术教育对“艺术心”的人的培养,还必须“教以美的鉴赏力与创作力的,以养成美的感情,使受用于其生活上。”[1](P224)

从上论述可知,丰子恺的艺术教育的主旨就是培植有真、善、美的“艺术心”的人。他说:“教育是教人以真善美的理想,使窥见崇高广大的人世的。在从人的心理上说,真、善、美就是知、意、情。三面一齐发育,造成崇高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完全的奏效。倘要一面偏废,就不是健全的教育。”“科学是真的、知的;道德是善的、意的;艺术是美的、情的。这是教育的三大要目。故艺术教育,就是美的教育,就是情的教育。学校中各科知识的学科都是真的方面;各种教训都是善的方面的。所谓艺术科,就是美的方面的。故艺术在全体学科中,实占有教育的三大要目之一,即崇高人格的三条件之一。” [1](P225)可见,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是以培植完整人格的人为目标。

二、艺术教育的原则:培养有审美个性的人

丰子恺在阐释如何培植“艺术心”的人时,又提出了一些教育原则,如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与尊重儿童的个性,艺术与健全审美人格的培养等,共同体现一个原则:培养有审美个性的、健全人格。

首先,艺术与生活一致。丰子恺说,单纯的物质生活,那是生存,而不叫生活,不叫人生。从这个角度讲,生活就是生命、精神在日常活动中的体现。人的存在过程就是生活,通过生活,人的生命价值、人生意义才能得以实现。“我们不欢迎‘为艺术的艺术,也不欢迎‘为人生的艺术。我们要求‘艺术的人生与‘人生的艺术”[4](P400)丰子恺认为艺术教育“就是要使学生赏识自然与艺术之美,应用其美改善生活,感化其美而陶冶高尚的精神。”[4](P57)“教以美的鉴赏力与创作力的,以养成其美的感情,使受用于生活上。”[1](P224)这就是不能把艺术与人生割裂,二者应该浑然一体,艺术应用于生活中,即“艺术的生活”,同时艺术教育在生活中开展,而不是脱离生活的“象牙塔”,而不是艺术与生活分离的“两张皮”,这是培植健全人格的关键。丰子恺又进一步申说:“必须把艺术活用于生活中,这就是用处理艺术的态度来处理人生,”“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把创作艺术、鉴赏艺术的态度来应用在人生中,即教人在日常的生活中看出艺术的情味来。”“艺术教育,就是教人以这艺术的生活的。”可见,丰子恺要求“生活中的艺术”和“艺术中的生活”与培养有个性人格的人相一致。

其次,尊重儿童的个性。丰子恺认为,艺术教育要以儿童为本,尊重儿童的天性,理解儿童的生活、不能从孩子中求大人。以儿童为本,并不是放任自由,而是因势利导。丰子恺在《关于儿童教育》中说,“大人因不理解孩子,而强迫孩子照大人自己一样地做人。这是一般的儿童教育上的病根”。[1](P236)“一般的父母、先生,总之,是以教孩子做大人为唯一的教育方针,这便是大错。” [1](P255)艺术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培养出来的有个性的人,才是健康、有趣的,才是一个像“人”的人。ぴ俅,重视平凡、健全的审美观的培养。丰子恺强调,艺术教育以“人”为目的,不以技术为指规,“艺术贵乎善巧,而善重于巧,故求丰富之内容,而不求艰深之技巧。故曰平凡”。[4](P47)丰子恺追求平淡自然、言简意赅的艺术形式和内容。丰子恺引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等诗歌之所以流传广泛,原因之一就是内容是极为寻常的、反映人们生活的,能“普遍动人”。从形式到内容的平凡,就是“平凡的伟大”。当然,“平凡并非浅薄,乃深入浅出。”同时,丰子恺也并不否认艰深的艺术,“高深的艺术固然不乏良好的作品,然而浅易的艺术同样是可以良好的。”艺术的好坏并不取决于形式的深浅难易,“故为教育,非择取平凡之艺术不为功。”“教育的艺术不求曲高和寡,而求深入浅出。” [4](P48)这要求艺术教育为普通大众服务。平凡审美观必须是健全的,否则就成为庸俗。不健全的美,就是卑俗的美和偏执的美。丰子恺称当时流行的“毛毛雨”之类的油腔滑调的音乐为靡靡之音,“月份牌”为卑俗之作。这种卑俗的美“以挑动本能的感情为手段,”对于一些缺乏理性教养的人极受诱惑,并且流行甚速,风靡极易。对于这种艺术,“不能实际有效用于学习者”。“爱好卑俗的美尤于下山,顺势而下,全不费力,但所见的景象愈狭,其人就愈趋愈下了。”“爱好高尚的美尤于登山,费力较多,但所见的景象愈远愈广。” [4](P29)可见,丰子恺的艺术教育原则,从艺术与生活的一致,到尊重儿童的天性,培养平凡但健全的人格,都是强调从培养有审美个性的人出发的。

三、艺术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注重写生和大众审美启蒙

丰子恺关于艺术教育方法的思考也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要求以人为本,而人是独立的丰富的个体。因此,其艺术教育的方法也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图画教育,就是仅在教室中描画所不能毕事的一种教育,”“趣味教养、美术讲话、图画展览会、教师的制作研究、美感的设备等,皆在无形中给学生以影响力的暗示,其效果或大于教室中的上课。”[7]注重写生和大众审美启蒙,都体现了对人的创造力的培养。

首先,以写生代临摹。维新革命以后,改良中国画的呼声日益高涨,陈独秀提出,“改良中国画,但不能不采用洋画写实的精神。这是什么理由呢?譬如文学家必用写实主义,才能够采古人的技术发挥自己的天才,作自己的文章,不是抄古人的文章。画家也必须采用写实主义,才能够发挥自己的天才,画自己的画,不落古人的巢臼。”[8](P10)即借鉴西方的写实手法替代临摹才能改变明清以来文人画的因循守旧,层层相依。“写实主义几乎贯穿20世纪中国美术史,成为主潮。但每一阶段、每一集群对写实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方向都不一致,可在新美术运动中,谁都不排斥写生。高剑父力主写生,黄宾虹也谈写生,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都重视造型基本训练中的‘写生的作用。写生,成为写实主义的基本内容。”[9](P105)丰子恺认为大家临摩范本的优秀中国画作品,其实也多重“写生”。“古人论画‘景不厌奇,但求境实。董巨峰峦,多属金陵一带……今人只知景不厌奇,而不观察境实;只知抄袭古本,捏造怪相,而不能像董、倪、黄、米、郭的写生。”[4](P250)“写生”,即是对物象的认真观察。1910年李叔同留日归来,首先引进石膏像和人体模特写生教学,丰子恺深受李叔同的影响,提倡写生,但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写生画的教学,写生法就是学西洋画法,写生与临摹最大的不同,就是需要画画的人自己观察、体悟,这些都是创造力培养的方式,这些观点明显烙上时代印记。

其次,丰子恺看来,艺术是为人生的,是为大众的,它的对象必须是广大的民众而不应该使艺术变成只供少数人观赏的装饰品。他既要曲高,也要“和众”。没有和众,不可能对大众开展艺术教育。丰子恺一直致力于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大众进行美育。就如同专门家也意欲通过展览使艺术走向大众,丰子恺就向大众介绍如何看展览,如何欣赏美术作品。但是,对大众的审美教育,不是所有的艺术作品一时都合适,也不是所有的艺术作品都能被大众接受、喜欢。要让艺术能够对大众进行美术教育,产生更好的效果,丰子恺提倡通过富有“客观性”与“加味”的艺术品来实行艺术教育。丰子恺所谓加味艺术是将艺术“附加”为一种老百姓需要的实用物上,或是老百姓喜欢的是形式上较为“明显”或者审美体验较为“强烈”的艺术。他说,“纯粹由形状、色彩表现的所谓的‘纯粹的绘画,能懂的人就很少;而在形状色彩中混入文学的意味的所谓‘文学的绘画,能懂得人就多。”“故为大众艺术计,在艺术中羼入文学的加味,一是利于普遍的一种方法。我之所以不能忘怀于那种小画,也是为了自己是amateur(业余者)或dilettantede(美术爱好者)缘故。”[1](P495)此外,大众的艺术教育还需要借助实用工艺美术才能走进大众。丰子恺认为,“都会里有戏馆,有公园,有影戏场,有博物馆,有教育馆,有讲演会,有展览会,有音乐会,有博览会,有收音机,还有种种出版物;”这些社会艺术教育的途径是蔡元培、鲁迅等人所注重的,是保存文化、传播文化,进行美育的有意义的途径。然而,丰子恺认为,在经济比较落后的20世纪初,“这些建设只限于都会里少数人享用,小市镇里就很难享受,农村的人则完全享受不到。”[10](P84)所以,要使大众美术教育能深入地普遍地开展,仅仅通过这些途径是耽于理想。所以,在生活美术教育原则的指导下,丰子恺提出通过实用工艺美术以及“花纸儿”等民间艺术这些能够真正走入民间的艺术而便捷地开展艺术教育。叶圣陶在《丰子恺文集》的序言中写道:“在三十年代,子恺兄为普及音乐绘画等艺术知识写了不少文章,编了好几本书,使一代的知识青年,连我这个中年人也包括在内,受到了这些方面很好的启蒙教育。”可见,丰子恺的大众审美启蒙的艺术教育方法和途径。

从上述可知,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思想是以培植“真、善、美”一体为特征的“艺术心”的人,其教育原则就是通过艺术与生活的合一,尊重儿童的个性以及健全审美人格的培养等,塑造审美个性的人;在教育方法和途径上,倡导写生和大众审美启蒙,从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艺术教育思想。他的艺术思想的形成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丰子恺受传统思想文化熏陶的结果。朱光潜曾说过:“形成他的人品和画品的主要的还是中国的民族文化传统,他熟悉中国诗词,又从弘一学过书法,下过很久的功夫。他告诉我,每逢画艺进展停滞,他就练写章草或魏碑,练上一段时期之后,再回头作画,画就有长进,墨才‘入纸,用笔才既生动飞舞而又沉着稳健,不至好像飘浮在纸上。从子恺的例子我才开始懂得中国‘诗画同源和‘书画同源的道理。”[11](P61)这段话用来说明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的形成也很贴切。(责任编辑:陈娟娟)

参考文献:

[1]丰陈宝,丰一吟编.丰子恺文集(卷2)[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2]丰子恺.青年艺术修养[J].教育杂志,1926,18(1).

[3]丰陈宝,丰一吟编.丰子恺文集(卷5)[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4]丰陈宝,丰一吟编.丰子恺文集(卷4)[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5]朱光潜.朱光潜文集(1)[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

[6]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三联书店,2004.

[7]丰子恺.中等学校的图画教育[J].教育杂志,1925,17(9).

[8]陈独秀.美术革命——答吕徴[A].美术论集(第四辑)[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9]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1875-1976)[M].桂林: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

[10]丰陈宝,丰一吟编.丰子恺文集(卷3)[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11]钟桂松,叶瑜荪编.写意丰子恺[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

On FENG Zi-kai's "People-oriented" Artistic Education Ideas

ZHANG Xin

(School of Arts,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18)

Abstract:FENG Zi-kai, as a famous educator of art, advocates that, with developing "the artistic heart" as the purpose, artistic educa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children's life. He advocates sketching instead of copying and believes that artistic education should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improving the public life and the duty of enlightenment, conveying aesthetic education to the public with the artistic form and artistic work that the public enjoy. These ideas show FENG Zi-kai's "people-oriented" artistic education philosophy, which is both a product of the time and the influence he receive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FENG Zi-kai; artistic education; educational ideas; people-oriented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丰子恺艺术教育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有 “画 ” 说丰子恺爷爷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丰子恺漫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