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堂吉诃德》中中西谚语的语义对比及其原因

2009-09-29杨云嵋

新媒体研究 2009年14期
关键词:民族语言堂吉诃德西语

杨云嵋

[摘 要]西班牙文的世界名著《堂吉诃德》一书中大量的西班牙语谚语,寓意深刻、言简意赅,而且风趣幽默、成为该书的一大特色。主要通过研究《堂吉诃德》一书中的谚语,探讨中西谚语的语义对比情况及其原因。

[关键词]《堂吉诃德》 谚语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720160-01

《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1547

年-1616年)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1547年9月29日出生,1616年4月22日在马德里逝世。他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界最伟大的作家。评论家们称他的小说《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通过研究《堂吉诃德》中的谚语,我们可以发现,汉语和西语谚语的语义对比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语义对应

西语和汉语谚语是不同语言的两个谚语单位,但有些谚语在结构成分和结构关系上,表层意义(谚语的字面意义)和深层意义(谚语的真正含义)上,各方面都是相同的。这样的谚语可以直译,二者的语义完全相当。这种情况就是汉西谚语翻译时的一致性。如:

El hombre pone y Dios dispone.——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Perro ladrador,poco mordedor.——会叫的狗不咬人。

Querer es poder.——有志者事竟成。

应该说,这种完全相当的谚语,在两种语言中都是少数,在《堂吉诃德》中,这类谚语只占1.5%。这种情况,对于谚语的形成来说是一种偶然的巧合,绝大多数的谚语只具有相应关系和不相应关系。

二、语义近似

汉语和西语的两个谚语,其结构成分、表层意义均不相同,看起来两者毫不相干,但是分析起来就可以发现,它们的深层意义极为相近。这类谚语不能按其表层结构来进行直译,必须透过表层结构弄清它的深层结构的真正含义,然后根据其深层意义到另一语言中去寻找与其语义相近的谚语。所找到的谚语,从表层构造和含义上看,可能没有什么一致的地方,但实际的含义却是相近的。两个语言中的表层构造不同但深层含义相同的谚语,我们认为它们具有相似性。如:

Cada oveja con su pareja.——直译:羊找羊伴。汉语类似的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Donde una puerta se cierra,otra se abre.——直译:这扇门关了,那扇门就开。汉语类似的有:天无绝人之路。

Matar dos pájaros de un tiro.——直译:一枪打两只鸟。汉语类似的有:一箭双雕。

这样的谚语,在西语里,数量很多,数不胜数。

三、语义不对应

西语中的谚语在汉语中找不到任何一个同它对应的谚语。这类谚语都是民族语言所特有的,对译的时候要做具体分析,视具体谚语而定。原谚语意义比较明确的,从表层结构的分析即可掌握了解的,则可直译。如:

Donde hay estacas no hay tocinos.——有晾肉竿的地方不一定总有腌猪肉。

El hacer bien a villanos es echar agua en la mar.——对恶人行善好比是往海里倒水。

No hay rosa sin espinas.——没有不带刺的玫瑰。

这样的谚语,直译成汉语后,并不是汉语的谚语,但是人们都能明白它的喻义,既忠实于原文,也不妨碍交际。

有些谚语不能进行直译,因为直译成另一种语言后,人们不能了解其真正的含义,其表面意义又与上下文不合,所以必须使用意译的方法,使句子产生一些变化。有时为了让听者明白,还需要添加一些成分。如:

El que tiene el padre alcalde.——直译:有个当村长的老子。意译:有个当村长的老子,不怕吃官司。

A dineros pagados,brazos quebrados.——直译:拿到了工钱,手就折了。意译:拿到了工钱,就想法不干活。

Donde no se piensa salta la liebre.——直译:意料不到的地方会蹿出一头野兔来。意译:出其不意的事情也不是没有的。

这种西语的谚语在汉语中找不到与之对译的谚语,只好用自由词组或单词来意译,所以是不一致的关系。这类谚语在西语中也占相当的数量,但比起相似性的及不一致情况中可直译的谚语,数量则是少了很多。大多数的谚语,通过字面意思,都是比较容易看懂的。

通过两种语言谚语的对比,可以明显地看出,一致关系的谚语只是极少数,纯系一种偶然的因素形成的。多数谚语是一种相似关系和不一致关系,即使是相似关系,也只是语义内容的相似,仍然存在着各种细微的差别。谚语的民族性就集中体现在两种语言谚语对比的相似关系和不一致关系中。

四、原因分析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思维方式、思维习惯、社会心态、宗教信仰、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等,往往在语言上有充分的反映。语言和文化都是在人们最基本、最平常的劳动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而每一种文化经过千百年的积累都有其独特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和传说,其中有些历史事实和传说对人民群众颇有启迪教育作用。许多谚语就以这些历史事实和传说为素材被创造出来了。在这一方面,中西各有其历史发展过程,那么以此为素材的谚语是不尽相同的。

任何一种语言的谚语都是利用自己民族语言的材料构成的。民族语言的语音系统各不相同,语音结构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这些都对谚语的结构形式发生影响,使谚语的结构形式表现出一定的民族特点来。

形成谚语结构的方式上,不同民族语言也是不同的。有的大的类型相同,但具体表现还是有差异的。

一个民族语言的谚语,它的构成自然要使用民族语言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仅从形式上反映了民族语言的特点,构成谚语的民族性的风格色彩,而且在表层结构的内容上也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反映了民族的生活、风俗习惯,民族的历史,以及民族的文化传统,从而形成一个民族语言所特有的熟语系统。而且,不同民族的谚语,在语义的表达方式上也不近相同。由此,造成了汉西谚语对译时的不对称。

当然,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深,谚语也将逐渐打破国家及民族的界限,汉西谚语也必将互相渗透与融合。

参考文献:

[1]王花花,《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俄汉谚语对比差异中的文化独特性》,《西伯利亚研究》,2007年第2期.

[2]孙维张,《汉语熟语学》[M].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5月,293-358.

[3]屈朴,《俗语古今》[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1月.

[4]陈黎明、林化君,《汉语应用语言学》[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191-202.

[5]彭家玉、程建山,《现代语言学研究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88-91,210-214.

[6]杨春泉,《语言风格的翻译对策问题》,2005年宁夏大学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课题QN0539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民族语言堂吉诃德西语
粤北世居瑶族母语保持现状及策略研究
中国民族语言的标准与数字化
殡葬展
《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平“语”近人》(西语版)全球上线
An Examination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Heart of Darkness With Freud’s Theory
对合唱艺术中民族语言影响因素的分析
西班牙语文学与学生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
堂吉诃德之性格内蕴析论
中企走出去不妨学一学“堂吉诃德”(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