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背景下的企业角色定位浅析

2009-09-28洪丽明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16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

摘要:产业集群的日益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同样不例外。中国产业集群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增强,对我国经济增长特别是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提高,已经被实践所证明。文章的焦点是:企业作为产业集群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角色之一,在集群优势相关政策支持下,应该做出怎样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中国产业集群;区域经济;企业角色;集聚功能;产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6-0051-02

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叉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同性和互补性相联结。产业集群全球扩张的动力在于其强烈的区域经济效应,使全球经济中持久性竞争优势根植于一些本地独有的生产要素,譬如知识、关系和动机之中,而这些当地要素是远方群体经济所无法拥有的。在这个过程中,产业集群通过网络效应以及资源共享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和专业化特点,共性竞争的压力,累积效应以及紧密协作作用以及强大的资源组织能力将众多存量资源要素向现实生产力转换,最终产业竞争力不断地提升,区域品牌逐渐形成,区域竞争力不断地得到提高以及整个区域经济得到发展。

一、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一)中国区域发展的实践证明,依靠产业集群的集聚功能,来拉动区域经济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极为可行的政策方向

我国目前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也存在着许多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基地。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如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省,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繁荣的重大推动力,产业集群优势已经成为这些省份经济优势的重要标志,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产业集群、珠江三角洲产业集群、胶东半岛产业集群等,这几个产业集聚现象较为突出和明显,企业数量多且初具规模。产业集群存在的行业范围非常广,在所有175个行业中都有所涉猎,总产出达到166035.91亿元,占GDP的83.1%,可见,中国产业集群是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子系统,这个子系统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区域经济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繁荣的强大动力。

(二)在中国产业集群发展带来喜人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企业大部分集中于传统产业,比如服装纺织等轻工业,这类产业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小,以价格为主要竞争优势,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低端,利润空间狭小,且容易陷入贸易摩擦。同时,企业缺乏创新动力,产品同质性比较严重,企业间的协作功能大为削弱。没有形成密切协作诚信发展的优良集群环境,集群中欺诈现象依然存在。另外,集群应对世界经济以及本国经济形势变化的能力较差,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集群内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发展缓慢,无法为集群内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务设施。

二、各级政府为促进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推进专业化协作和集群发展”。

2007年末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目前为止中央关于产业集群发展的最为明确系统的文件,并对产业转移,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自主创新等提出了相关的指导。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表明了中央对产业集群发展的高度重视。

在中央的广泛号召和领导下,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本省市产业集群的发展,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提出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指导意见。如福建省《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集群的若干意见》,随后的《金融信贷支持福建加快产业集聚培育发展集群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广东省《广东省集群升级示范区建设指导意》,河北省《关于加快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2006年湖北省《关于促进重点成长型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基于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给企业给区域经济及其国家经济带来的巨大优势,辅之以支持性的政策环境,企业这个产业集群发展中最为关键的角色,必须要采取怎样的行为,以促进产业集群环境下的自身企业发展,来应对束缚产业集群发展的多种瓶颈,并以此来带动整个集群的发展,成为文章关注的焦点。

三、企业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战略选择

总体来说,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对一个产业集群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家本身具有的企业家精神包括创新精神、协作精神、敬业精神足以在企业内发挥巨大的作用,将巨大的精神财富转化成物质财富。企业家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身的冒险和创新活动的示范作用创造集群发展所需条件,促进产业集群的萌芽,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促进集群内企业家网络的建立,使得集群内分工网络扩大和合作秩序扩展,从而推动集群的演化和发展。

(一)塑造优秀的产业文化,健全集群内诚信合作机制

优秀的集群文化是一个产业集群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其根本在于集群内部的诚信合作机制。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积极树建诚信文化,发扬传统文化,营造良好诚信环境,可以通过整顿市场竞争秩序来提升信用环境,通过舆论宣传积极倡导信任和合作文化,鼓励竞争、合作、创新,塑造良好的集群文化氛围。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即人才资金技术及其交通、通信和实验基地等基础设施的共享,充分利用知识溢出效应,产生协同效应,可以塑造起健全的诚信合作机制。

(二)按照产业链规律发挥集聚效应,整合价值链

企业的价值链就是企业自身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各种活动。而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内企业相关性关联性比较弱,各企业间无法按照设计、生产、销售、发送流程连贯成一体,范围经济的成果难以得到推广。因此,企业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应该选择关联性较高的企业进行重点投资,以期得到价值链效应,注重原材料零部件生产销售一条龙,降低交易成本。

(三)以市场需求为依据,提高企业柔性化生产的能力

柔性主要是指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灵活应对因地制宜的一种极强的快速反应能力。与传统产业相比,柔性更容易在市场经济下发展壮大,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的大环境下,它能够使企业根据自身状况调整规模,抵御来自全球各地的冲击,促进劳动力资源技术知识的传播发展。能够使企业关注市场需求变化,抓住顾客的心理,吸引其关注诱导其购买,利用营销等手段传播企业品牌文化生产信息,提高企业知名度。

(四)致力于提高自身在产业集群中的核心竞争力,让创新成果提升企业

1.企业创新在产业集群的形成、成长和成熟阶段有着不同的提升效果。在产业集群形成期间,企业家应该发挥其强大的创新精神,在集群内迅速聚集相应的就业机会,劳动力资源以及大量的企业,相关素质得到极大提高。在产业机群成长阶段,中小企业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利用产品差别化和生产差别化来面对不断升级的集群内竞争压力以及创新主体的规模经济效应。面对中小企业分工的细化和竞争力增强,创新主体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技术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整个集群的竞争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2.随集群创新广度和难度的变化,使集群成熟起来。许多高风险高投入高附加值的投资不可能在单个企业内进行。此时,集群内密切联系的企业机构可以利用聚集的资金技术,协作创新,这同时进一步增强了企业间的联系,且企业更大范围的竞争应该使企业创新多样化,然后利用多样化的创新进行更进一步的合作创新。由此,集群创新在难度广度上达到一个新的空间。

3.高校是高素质人才和创新知识的集中源,可以产生强大的知识溢出效应,担任着知识生产传播创新应用的重要任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来自高校的科技创新成果直接注入生产管理,产生了巨大的生产推动效应。因此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激发创新动力,必须要高度重视高校这个因素,立足自身企业情况,密切与高校合作配合,建立一定的项目开发基金,力争建成一批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网络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新型研发基地。建立和完善高校从科技创新到成果孵化的产、学、研完整体系并积极配套,使得科学技术与生产达到高度统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五)积极组建行业协会,并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

一个产业集群内如果建立起一个配套服务完善的行业协会和商会,将为企业间以及企业与政府间的相互沟通提供一个极大的平台。行业协会为本集群内企业制定统一的规范准则,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能够为本行业企业创造出公平竞争诚信合作的经营环境。对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联系,行业协会可以做到上政下达,下情上传的协调工作。作为支撑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因素,世界各国发展产业集群都十分重视商会等中介组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运仿.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对策与战略,2006,(8).

[2]崔丽红.产业集群在中国的发展与对策研究[J].文化建设,2006,(9).

[3]杨艳琳,李魁.社会资本视角的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分析[J].浙江学刊,2006,(6).

[4]姚芳.论产业集群的升级与创新[J].理论月刊,2006,(10).

[5]龚福麒,万俊海.我国产业集群的成因与发展问题研究[J].北方经贸,2006,(9).

[6]夏兰.企业家精神对产业集群形成作用分析市场现代化[J].商场现代化,2006,(486).

[7]苏兆国,叶光雄,史本山.产业集群和企业创新的作用关系[J].西南交报,2006,7(5).

[8]胡虹.产业集群发展与高校科技创新[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6,(21).

[9]方智勇.产业集群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6,(9).

[10]张玉枚.加快产业集群培育的对策[J].当代经济,2006,(10).

[11]刘知娟.产业集群环境下的持续竞争优势探讨[J].产业观察,2006,(31).

[12]乔翠霞.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分析[J].2006,(11).

[13]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4]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5]吴光芸,李建华.基于社会资本的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J].广西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16]朱英明.中国产业集群分析和“十一五”产业发展路径选择[J].产业论坛,2007.

作者简介:洪丽明(1985-),女,福建泉州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学。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