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知

2009-09-25

南方人物周刊 2009年38期
关键词:弹片人脸病人

竹 人

网聚面盲的力量

对面盲症的突破性认识,在网络出现之前是不可能取得的。而今,针对这种病症的研究已经成为了解人类感知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枪林弹雨的二战前线,一块弹片击穿了一位德国中尉的脑部。弹片取出之后,他不但活了下来,而且一切正常,除了一点:所有人的脸对他来说都失去了意义,无法辨别,包括他自己的脸——他的视觉完全正常:这是鼻子,那是眼,合起来就是一张“ 脸”,但是这张脸属于谁、是谁不是谁,已经成为完全不可捉摸的事。这位德国中尉,便是最早被发现的人面失认症(Prosopagnosia)患者。

在随后的很多年中,不断有这种病人被发现。这种病症集中出现在中风后的病人身上。但当时,这种病例少而又少,散布在世界各地,恶劣的样本采集条件导致整个医学界对这种疾病的了解仅限于零散的记录,再无进展。

直到上世纪90年代,第一波网络泡沫风起云涌之时,一个名叫Choisser的患者在雅虎成立了一个名为“面盲”(Face Blind)的讨论组,学界对人面失认症的研究才出现了转机。Choisser没想到,从此Face Blind取代了Prosopagnosia这个拗口的学名,地球上也出现了“面盲”这一族。如果病人们可以向网络倾吐,网络就可以整合和索引信息,进而可以查询,可以联络,最后就能类聚。由此,生活中孤立无助的面盲者聚合成了面盲族。

面盲族形成几个月之后,便和加州Santa Barbara大学医学院的博士生Brad Duchaine偶然相遇了。Brad对这个群体和Choisser的讨论极感兴趣,研究人员也开始以Choisser建立的这个网络组作为平台,联络散布全球的病人,从而在大规模样本采集的基础上展开有计划的实验,进而对这种疾病有了突破性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面盲的表现是多层次的,有些轻度的病人只是对肤色没有感觉。通过联系病人的家属,基本可以确定这种病是能遗传的。统计结果说明,约有2%的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面盲症。对大脑进行扫描,发现病人在视觉上没有发生任何问题,但在认知人脸上起到基础功能的脑的一部分受到损伤。这些结果,在网络出现之前是不可能获取的。而今,针对面盲症的研究已经成为了解人类感知的一个重要分支。

很多人都会相信这样一个大一统理论:人的感知是通过一个基本的神经网络系统在不断的外界反馈之中完善和发展的。这种理论不承认识别人脸和识别其他东西有任何本质区别。而面盲族的故事告诉我们,事实正相反——从生物进化和基因学的角度来说,新生个体迅速、精准地识别自己的父母,这一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否则这个脆弱的新生命会面临巨大的威胁。所以,人类识别人脸的机制,必然有别于并且领先于识别其他事物的能力。

如果没有网络,面盲者仍然会是脆弱的、各自飘零于天涯的孤独客,永远迷失在众多的面孔之中。从孤立的面盲者到面盲族,这是典型的量变到质变。如果我们不能聚沙成塔、汇水成河,科学就无据可依,我们对新问题的破解就无从着手。

猜你喜欢

弹片人脸病人
谁是病人
弹片,是母亲唯一的饰物
有特点的人脸
GDX1 包装机四轮弹片清洁装置
三国漫——人脸解锁
西非马里维和任务区弹片伤分析及救治体会
杨尚昆体内的弹片
病人膏育
马面部与人脸相似度惊人
我帮病人“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