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已不能让青春连着大地

2009-09-24张悦然

知识窗 2009年1期
关键词:杜拉斯家乐福精神力量

张悦然

80一代,初懂事时看到的世界,满目都是新鲜的东西。琳琅满目,应接不暇。

在日本漫画和香港电视剧里度过了孤独的童年,西方流行乐像单车一样伴随他们上学放学,肯德基和麦当劳是最好的犒赏。一时间,所有东西都是进口的,进口的代表一种品质保证。更重要的是。它也许代表一种时髦,是一种发誓要与父辈陈旧落伍的生活划清界限的决心。“舶来”真是一个形象的词,海那边运来的东西一定是好的,所以“80后”念书的时候,连一块橡皮也希望是舶来的。舶来的精神,舶来的物质,“80后”生活在港口边,每天接下舶来的东西,拆开一只只带来惊喜的礼物盒,用它们装点自己,充满自己。80一代,是“媚”的一代。“媚”可以使他们日新月异,“媚”却也使他们从来没有一块自己耕耘和浇灌的土地。

人们都在说,“80后”是有个性的一代,而许多“80后”也显露出对70年代人的那种以群体方式发出声音非常地不屑。但是这种个性究竟是什么呢?这一代人,听着欧美摇滚乐,看着村上春树和杜拉斯的小说长大,他们很注重在阅读、音乐以及电影等方面,吸收国外的新鲜事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野丽莎、村上春树、杜拉斯、阿尔莫多瓦等等,他们几乎和牛仔裤、化妆品的品牌一样,是一个个标签,代表着某种品味,可以引以为骄傲。在品味的不断更新上,我们这一代人真的很努力。“80后”的最初的文学创作中,充斥着各种外国品牌、乐队和导演的名字。他们还从中得到一种情绪、垮掉的、孤独,颓废并且厌倦的情绪。这种情绪没有成为我们的精神力量,倒是成为不求上进的借口。我们就是从这些当中,找到了自己的个性吗?把被美化的品味当作是一种创造。是的,整个青春期,鉴赏力代替了创造力,制造出繁盛的幻觉。

这一代人,还是常常流露出盲从,忽然陷入狂热而亢奋状态的幼稚。当“80后”通过抵制家乐福超市来表达对法国的不满时。我的MSN联系人名单。忽如一夜春风来般地纷纷在名字前面加了一颗红心和“China”,表达激动的爱国情绪,而他们的个性也在千奇百怪的惩罚家乐福的举措中得到展现。那种高涨的热情,令人恐惧。而这种爱国情绪,根本经不起推敲,和之前对国外的盲目崇拜自相矛盾。一切只能证明,他们没有自己的立场,很容易被煽动。

我总有一种担心,若干年后回顾过去的时候,这些青春的记忆会否让我们觉得羞愧。因为所有的热爱,都没有根基,也没有给过精神力量。它们像某个名牌的十年二十年回顾画册,展现着一年又一年的流行风尚。而偶尔有过的激情。也显得如此莽撞和苍白,像一些被线绳支配的小角儿。

我有两个生于70年代的朋友。大学的时候是同学,这么多年过去,还是最好的朋友。可是他们看起来完全不同,性格、爱好以及现在的生活环境都不一样。将他们牵系在一起的,是理想。将来要一起捐几座希望小学。还打算等到有一天把两个人的藏书合起来,捐一个小型的图书馆。为此他们努力赚钱,用心收集各种图书。他们的友谊,“80后”恐怕是无法理解的。这样的理想也离他们很远。无怪乎曾有另一位70年代的朋友,质疑我们这代人的友谊,说它们看起来很肤浅,只是为了做伴。一起吃喝玩乐。我竭力反驳他,却很心虚。和朋友在一起,的确都是玩乐,对少数有意义的事情,当时大家兴致勃勃,后来都因为难以付诸行动而破产。小时候我也做过班干部,但是成年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卸去肩上万事过于负责的重压。因为你真的不知道自己可以承受多重。我们的自由可能过了头,没有连着大地的根系,营养也无法互相补给。这,是我们的对,还是不对?

猜你喜欢

杜拉斯家乐福精神力量
平静
爱情里的愚蠢问题
爱情里的愚蠢问题
外资零售业:陷入“亏损”泥沼
外资零售业:陷入“亏损”泥沼
解读《我是如何学会驾驶的》中男主人公的恋童癖倾向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家乐福网上商城进京
穿越历史长河
家乐福变革应对多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