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溺爱”滋生了“啃老族”

2009-09-23李忠忱

中华家教 2009年8期
关键词:责任感人格子女

近日。媒体频频报道,一些大学毕业生宁愿在家啃者也不愿自食其力找工作。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城市里。有5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有85%的庭庭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啃老现象。到底是什么把我们的孩子变成了心安理得的“啃老族”?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李忠忱教学法科技中心李忠忱主任认为,造成“啃老族”的主要原因是童年时家庭教育中的“溺爱”。

“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心中的梦想。可是,子女学业完成后,却不愿意求职找工作,或者找到工作后,怕苦、怕累难以适应,又离职不干了。毕业不就业,成年不成人,赖在家里啃食父母,成为“啃老族”。

“啃老族”为什么不想工作?为什么不能工作?为什么没有自食其力的意识?为什么不想反哺父母、回报社会?为什么啃食父母还心安理得?造成这种恶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童年时家庭教育中的“溺爱”。溺爱摧毁了孩子们的独立人格,泯灭了孩子们做人的责任感。成为滋生“啃老族”的土壤。

溺爱摧毁孩子的独立人格

独立人格的主要表现是: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有实现自我价值的进取之心,有实现理想自我的坚强意志。独立人格是成人之本,成才之魂。独立人格萌发于幼儿期,在少年期快速发展,在青年期基本成型。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锻炼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独立人格。

日本的家庭就特别重视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例如,一个5岁的小女孩在玩跑时,扑通一声摔倒了,疼得哭起来,旁边的妈妈并不去扶她,而是大声喊道:“不许哭!自己站起来!”当孩子止住哭声自己爬起来时,妈妈就会夸奖她:“我的宝贝,摔倒了自己站起来,这才是好孩子。”

美国的中学生经常从父母那里听到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美国的孩子不管家里多富有,到了12岁就会给自家或者邻居剪草坪、擦汽车、送报纸。赚一些零用钱。再大一点儿。就去附近的餐馆端盘子、洗碗、打工赚钱。特别是在寒暑假,大多数父母都有意识地给孩子寻找打工的机会。有关资料统计:美国小学生每天劳动的时间为1.2小时,而中国的小学生仅为0.2小时。

在中国。孩子三四岁时,为了给孩子喂饭,爷爷奶奶端着碗、举着勺子轮番哄劝、反复央求。孩子被一个小凳子绊倒了。躺在地上哭,妈妈赶紧把心肝宝贝抱起来搂在怀里。安慰得没完没了,奶奶则抓起小凳子不停地拍打,“都怪这个破凳子!打死它!”以这种荒唐的方式抚慰孩子。

孩子上小学了,吃鸡蛋、吃香蕉家长管剥皮,吃梨、吃苹果家长管削皮。除此之外,家长还要替孩子检查作业、整理书包、削好铅笔,给孩子穿衣服、系鞋带,处处包办代替。

子女完成了学业。该求职了,许多父母竟然代替子女去招聘会应聘求职,子女却躲在父母身后等现成的结果。许多用人单位感慨地说:“连求职面试都要依赖家长代办的应聘者,怎么会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呢?”

美国儿童教育家詹姆斯告诫家长说:“依赖本身就产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独立思考等弱点。所以说。处处给孩子包办代替,这不是帮助孩子,而是在坑害孩子。”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要从娃娃抓起,从少年抓起,从生活自理抓起,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的独立人格,长大后才能成长为人才,否则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啃老族”。

溺爱泯灭孩子的责任感

逃避成年人自食其力的责任,逃避反哺父母、赡养老人的责任,逃避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是“啃老族”另一种扭曲的心理特征。这是溺爱所造成的恶果。

人有了责任感才能承担自己的社会角色;有了责任感,才能成为好儿女、好丈夫、好妻子;有了责任感,才能成为好员工、好经理、好公民;有了责任感才会对他人施予伦理关怀,才能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啃老族”就是丧失了做人的责任感。在一个家庭里,父母已年近花甲,年轻力壮的子女却心安理得地啃食年迈的父母。中国的传统本来是“养儿防老”,结果。子女长大后不但不能养老,而且还要吃老、啃老、气老,怎能不让父母心寒?而造成这种恶果的恰恰是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溺爱,是溺爱泯灭了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感必须从小培养。在许多发达国家,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

在日本,家长经常给孩子灌输一种做人的理念:“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出外旅行,每个人都要背一个背包,甚至五六岁的孩子也要背一个小背包。日本的家长认为:这是孩子自己用的东西,应该让他自己背。孩子是家庭的一员,应该力所能及地尽一点儿责任。

在德国。有法律规定:孩子到了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承担一些家务劳动。督促家长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美国的孩子上了初中。家长和学校都会让孩子去老人院、孤儿院、残疾儿童学校去做没有报酬的义工。或者做社会公益活动的志愿者,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而在中国的家庭中,溺爱式的教育方式泯灭了孩子的责任感。

孩子上学了,在班里做值日,这是锻炼孩子履行社会责任的机会。但是,许多家长怕孩子累着,竟然到学校里替孩子扫教室、做值日,这是对孩子责任感的剥夺。

孩子上大学后,父母在家里天天思念。可是。孩子对父母既无感恩之意,也无思念之情。前几年《文汇报》登载了一件令人心酸的事:一位妈妈替上大学的儿子写好了一封只需要填空的回信,“你最近身体好()、一般()、不好()。学习累()、一般()、不累()。有钱()、缺钱()……””这位母亲在信中写道:“孩子。好长时间没收到你的来信,你可能很忙,顾不上给家里写信,妈替你写好了,你只在括号里打上钩寄回来,我就放心了。”透过这封“填空信”,我们可以看到父母的溺爱怎样使孩子的责任感丧失。这样的孩子能有赡养父母的责任感吗?这样没有责任感的人,能承担起一个工作岗位的职责吗?社会责任感是人的基本德行。溺爱泯灭孩子的责任感,会使其变成“襁褓青年”,退化成为“啃老族”。

总之,“啃老族”的社会现象,给溺爱式的家庭教育敲响了警钟。前车之覆,后车为诫。只有科学的、理智的家庭教育才能教子成龙、教女成凤。

(责编 张银萍 图/孔雀绿)

李忠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李忠忱教学法科技中心主任,副研究员。近20年来一直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从事教育心理学和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研究。其科研成果曾获得中国首届优生优育优教成果银质奖、中国教育实验学会幼儿教育成果创新奖、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首届优秀科研成果奖。2004年,其研究成果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命名为“李忠忱教学法”。这是中国国家级科学研究所建所50年来,首次以专家的名字命名的教育科研成果。

猜你喜欢

责任感人格子女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Tomb-sweeping Day
初中生责任感发展的差异性调查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责任感等2则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试论责任感的评价与培养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