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厚土里生长出来的小说

2009-09-22孙绍振

福建文学 2009年9期
关键词:土楼精神

孙绍振

闻名遐迩的福建土楼已经正式列入2008年度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神奇独特的土楼越来越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它恢宏壮丽的外形和博大精深的内涵让人如痴如醉。从土楼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何葆国,多年来行走在土楼乡村,对土楼有着真挚的热爱和深刻的发现,已经出版多部有关土楼的文学作品,有的还译成了英文版出版。这部长篇小说新作《山坳上的土楼》(海峡文艺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以朴实的叙事、绵密的细节,动情地讲述了一个青年历经千辛万苦直至中年方才建成土楼的故事。

我十分喜爱这一部“建构”的长篇小说。在这里,“建构”就是建设土楼这样一种宏伟巨构。建设永远是值得崇敬和赞美的。从一个村落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都需要有人为之献出忠心和大爱,前仆后继地持之以恒地建设它。

在充斥着聪明人的小说人物画廊里,何葆国写了一个“傻人”,有股“很傻很天真”的劲头,但何葆国是真诚的,甚至是饱含深情地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傻人”执著建业的故事:年轻人黄松,历时四十年,建设了一座可以容纳三百人至四百人安居的土楼。黄氏族人自古以来生活在黄家坳这个僻静安宁的山村,在复兴楼里聚族而居。在共同的生存环境里,人们虽然有磨擦有矛盾,为了水源为了土地免不了争斗一番,但是在大自然灾害面前,还是团结的,表现出齐心协力的合作精神。小说中对那场突如其来的山洪的场景再现,可谓惊心动魄,因为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一座土楼早已住不下整个黄氏家族的人,很多人就住在坡地上的茅棚房里,山洪暴发毁坏了他们的住所,居住问题再一次严峻地摆在整个家族面前,然而以黄世郎为代表的江夏堂长老们对此莫可奈何,无所作为,此时只有黄松挺身而出,决心凭一个人的力量来建造一座土楼,这就显出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傻劲,其实也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毕竟一座庞大的土楼,必需聚集全族的财力和人力才有可能建成,因此黄松誓言一出,大家都认为他疯了,冷嘲热讽有之,袖手旁观有之,然而黄松豁出去了,他从黄家坳出走,向远方寻找机会。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前人不可能办到的事情,他偏偏想要试一试,对他来说,思想上的束缚是不存在的,也没有犹豫,而是毅然决然,信心百倍。黄松的第一桶金开头来得似乎不那么正道,是他被迫加入土匪在两个匪帮“黑吃黑”的时候意外捡到的,写来很有戏剧性,但黄松还是良心发现,准备把它还给原来的主人,主人是个纸铺老板,没想到居然有这么仁义的人,慷慨相赠支持他建造土楼,所以黄松认为他的行为是得到了“天助”,决定把他准备建造的土楼命名为“天助楼”。虽说是天助,其实是人助。黄松一心一意要建土楼的傻劲还是渐渐得到了族人们的理解和支持,人们开始前来帮忙,投工投料,就在土楼建成一层的时候,本以为可以顺顺利利地往上建造了,谁知这时地基塌陷了——作者在这里的笔调显得有些残酷,对黄松这更是致命的打击,他整个人几乎崩溃了。从艺术手法来说,这个波折使整个故事变得更好看了,把读者的心也揪起来了,大家忍不住要问,黄松能不能挺住,能不能坚持下去?我们看到黄松再度出走,但他不是逃避,而是到外面赚钱,继续寻找机会。地基的沉陷到底还是没有让他垮下来,他仍旧奔走在为建造土楼而辛苦赚钱的路上。最后我们看到十几年之后,天助楼建成了,黄松一夜之间老去,这一笔是有象征意味的,黄松老去的是容貌和身体,他的精神则是不会老去的,更不会过时。

土楼是一种民居,同时也具有一种艺术品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何葆国写土楼,文字没有停留在土楼的外观上,而是探入了土楼的内部,他让我们看到土楼并不仅仅是一种民居,它与闽西南客家人(也包含一部分闽南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土楼里安居乐业的子民们,他们日常的生活里洋溢着丰富的人文气息,使坚硬的土墙也变得温情脉脉;对他们来说,土楼已不仅仅是一个遮风挡雨的场所,而是一片精神的家园、一个灵魂的象征和一种文化的代表。如今,土楼已经名扬天下,对所有研究者和游客来说,则是一道生生不息的鲜活飞扬的人文风景。对我们的文学来说,需要有一部厚重的叙事体作品来表现它,展示它并且提升它,何葆国为我们提供的这部长篇新作让人欣喜,他的写作写实而又高远,在对土楼这个颇具福建地域特色的题材的开掘和书写上,着实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他怀着赤子之心进入了客家人的精神世界,坚忍不拔、自强不息、诚信守诺、爱憎分明等等被现代性所遮蔽的中华民族的理想精神,在波澜起伏的情节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彰扬。在广博深厚的客家文化背景上,他通过黄松及其兄弟姐妹们的命运沉浮,探求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底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民族愈挫折愈崛起?因为她有一股顽强奋进、勇于变革的精神。何葆国笔下的主人公敬畏自然,永远不向困难低头,立足于脚下的故土,目光却始终投向远方,胸怀大志,永不止步,这也正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生动写照,我们可以从书中感受到作者真切的创作情怀,这里有时代民族命运和建设家园的大主题,有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有对百姓乡亲的大悲悯和大关怀,也有对人的尊严、诚信、彷徨等等人性问题的强有力表现,其中对黄松崇高坚毅的人格力量的正面书写,更显出作者宏大的气魄和笔力。在这里我甚至愿意忽略它所存在的某些不足与缺陷,因为就总体而言,由于何葆国特别注重对客家民俗文化的挖掘,客家丰厚的文化积淀成了他创作的土壤,从而使其作品具有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厚度。

土楼如今已经是福建闪亮的名片,记得何葆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就开始以土楼为核心营造风物人物,创作发表了一批中短篇小说,当时的土楼还鲜为人知。何葆国在题材的选择上是有眼光的,这也说明了他心中始终有着脚下的这块土地,他从中汲取创作的养料,生发灵感,挥洒激情。我们可以看到,何葆国的写作是有根的,就像土楼有着强大牢固的根基一样,这根深深扎入了厚实的土地,根系密布而发达,这样长出的艺术之树必定就是枝繁叶茂,摇曳多姿。何葆国这部写土楼的长篇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把土楼的人文内涵、文化价值大大提升了。这也是文学作品强大的审美功能,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土楼在福建省乃至整个海西经济区的旅游、经济格局中重要性的加大,这部小说的价值将更加突显出来,并有可能成为一种标志而显得不可替代。

责任编辑 石华鹏

猜你喜欢

土楼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精神灿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拿出精神
土楼夜景
永定客家土楼
走近永定土楼
游福建的永定土楼
走进福建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