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面集体备课的七个不等式

2009-09-22任守辉

中小学校长 2009年8期
关键词:备课组教案集体

任守辉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然而,由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集体备课存在着缺乏重视、理解偏差、认识不足等问题,使集体备课流于空谈,没有取得最优的效果。要使集体备课有效进而高效,首先要正视集体备课的七个不等式。

[关键词]

集体备课;不等式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可以说,各地各校的“集体备课”开展得如火如荼,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和“亮点”。然而,由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集体备课存在着缺乏重视、理解偏差、认识不足等问题,从而使集体备课流于空谈,沦为学校作秀的工具,使得这教研活动没有取得最优的效果。笔者认为,要使集体备课有效或高效,首先要正视集体备课的七个不等式。

一、集体备课不等于“简单的加减法”

很多学校在实践中,往往认为集体备课就是简单的加减法——即过去是一个人独立思考,抑或参考一些教学资料,备完整册的教学内容,而现在,备课组为了应付检查,将本册教材的各章节平均或抓阄分给同年级的各位任课教师,每人备某一个或几个单元,由各任课教师分头编写教学预案,完成后一式数份,交给备课组组长,由组长将这些教案装订成册,每人一本,供新学期使用,谓之“集体备课”。这种“分工包干式”的方法,虽然教师从过去不分轻重缓急备整册教材,转变为现在集中精力,深入钻研一个或几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宗旨,脱离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没有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是一种无效的形式。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应该是相互说课,共同研讨,集思广益,集众人智慧于一课,起到1+1>2的作用,即每个人在做好前期工作的同时,通过集体备课,把其他人有用的意见、办法记录在自己手中的教案修改栏内,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主备人教案的基础上修改充实成适合自己班级实际的个性化教案。

二、集体备课不等于同一教案

有些学校,集体备课已成为一种形式。同年级组的教师集体备课以后,教师拿了主备人的教案,依法炮制,“唱同一首歌”。教师以同样的进度完成同样的内容,使用同样的资料,布置同样的作业,甚至上课的环节都如出一辙: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这样一来,教师上课就如同工人在车间加工零件。如果教师不加修改,生硬照搬集体备课所形成的教学预案,久而久之,不仅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还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最终失去自我,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一批备课的“懒汉”。集体备课要求在教学思想、教学重难点处理、练习、检测等方面做到基本统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案内容和教学环节要高度一致。对于个体而言,在集体备课中拿来用的只能是思想、精神、理念的制高点,牵涉到教学具体细节应该是丰富而变化的,应该是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加工”,适当地进行修改、增补、删减、提醒、强调和解释,使之适合本班学生的水平。

三、集体备课不等于个人的“独唱”

集体备课会有一位中心发言人针对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发言。中心发言人一般由备课组长担任,备课组长往往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们在集体备课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集体备课时教师们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但要做到完全统一则是十分困难的,教案也不可能对不同的意见都一一采纳,所以最终只能由备课组长一锤定音,造成了集体备课的“一言堂”现象,成了组长唱“独角戏”、“说书场”的场所。这样中心发言人无法对所有班级的所有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不可能根据所有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提出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这就使得“备学生”变为纸上谈兵了。更容易致使其他教师逐步形成依赖心理,久而久之,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都不发言,让组长一个人来包办一切,从而抹杀了其他教师的首创精神和智慧,集体备课名存实亡。

四、集体备课不等于不自主备课

集体备课时,如果没有个体的先行钻研或备课,没有个体的思想存在,拿什么去交流,去启发,去争论,去碰撞?于是只能缄默,只能当“看客”和“听众”,这能是集体备课吗?岂不是一个人的备课结果的展示?如果集体备课没有个体的自主备课打底,集体的交流与讨论,合作与互补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于是集体备课也就变异为另一种形式的“抄袭式”备课,效果之差可想而知。因此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教师要依据课标,通览教材,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初备,在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整理自己的困惑与反思。只有组织者和参与者从思想和内容两方面均做好充分准备,集体备课才有内容可备,才能有效、顺利地进行。只有以“个体”促“集体”,才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

五、集体备课不等于空谈阔论侃大山

有的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不足,集体备课只有形式,没有内容。每到集体备课时间,教师们就分组聚集一室,大家七嘴八舌,侃侃而谈,热闹非凡,但谈话内容却与教学基本无关,集体备课异化成了名副其实的漫无边际的聊天、侃大山。众所周知,集体备课是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是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一些学校往往只注重形式,做做样子,积累书面材料,借以应付上级检查。鉴于此,学校必须突出集体备课的运作机制构建,建立科学完善的集体备课评价体系,切实发挥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六、集体备课不等于保留想法

由于受传统思维的限制,集体备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个人主义、保守主义和文人相轻的意识。认识的滞后是制约集体备课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有人认为,集体备课中如果经常把自己好的做法说出来,与备课组成员共享,就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自己在教学成绩考核评比时又多了几个竞争对手,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有人认为,自己的一些想法不成熟、幼稚,说出来可能会引起同行的笑话,因而不敢说出来。

历史的事实和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做法,不仅自身得不到更大的发展,事业的发展也会因此而止步。一位名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每个人的充分参与是保证集体备课质量的关键,每个人都应是参与者、合作者及成果的享受者。唯有如此,方能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教育教学效果才会更显著。

七、集体备课不等于“下载教案”“复印教案”

许多教师对集体备课认识不足,觉得它只是学校的一个规定,只是学校安排下来的一个任务而已。因此,很多教师都持一种应付了事的态度。开学初,为尽快完成集体备课任务,要么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由各位任课教师分头寻找各课时的教案,有的教师直接去网上下载,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教学的实际,没有取舍,不加选择,“捡到篮里就是菜”,把网上的资料全盘吸收,窃为己有,再把它装订成册:要么由若干名教师,分学科分单元写好教案,然后批量复印并分发给学科组所有任课教师使用,也就是说大量的教师可以不用备课写教案,手拿一份“复印教案”即可走上讲台,并将这种做法冠以“集体备课”的美誉。

这部分有“先见之明”的教师看起来似乎是拣了便宜,实际上是害了自己,因为他们只是把自己的大脑当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在使用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只是被动地模仿别人,而忽视了个人的教学创新。教育管理者如果说这也是集体备课的成果与经验,并长期推广使用的话,那么,再过几年还有多少教师真正会写教案呢?最终只能使他们丧失自己的教学个性。

笔者认为,要避免以上七个不等式的错误认识或做法,教师需正确认识到集体备课的真正意义是使教师成为一个高效的合作共同体,是智慧与能力共长,思想与行为同步,以群体的智慧推动个体发展的过程,切实提高教师个体备课功夫,才能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才能激发群体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课堂、吃透教材,实现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职业生命的持续成长。

(作者:山东省青岛胶南市泊里镇中心中学教导主任)

责任编辑:杨雪翠

猜你喜欢

备课组教案集体
备课组长的定位
《触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延安市高中学科备课组建设与提升实践研究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集体逃学
以教育规律指导备课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