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离“心罚”温暖心灵

2009-09-22吕爱军

中小学校长 2009年8期
关键词:教育教师学生

吕爱军

体罚,对教师来说耳熟能详,因为社会、教育部门、学校都给予高度关注,教师自律意识也不断得以强化,但对“心罚”却缺乏必要的了解。“心罚”实质上是一种变相体罚,是教师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世界的惩罚和摧残。“心罚”表面上看比体罚“文明”,实际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它是冷暴力,犹如无形杀手,对学生的伤害程度之深之远,让人不寒而栗。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采用讽刺挖苦、孤立冷落、当众出丑等手段对学生实施“心罚”,极大地损害了学生幼小的心灵。

三毛是我们熟悉的作家,然而少年遭受的“冷暴力”却害苦了她,险些葬送掉她的前程。少年的三毛因数学成绩不好而被教师责骂,自尊敏感的她由此患了自闭症,在自己的房间里一呆就是七年,再也不愿去学校。直到成年,三毛回忆起来还心有余悸。

“心罚”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引发厌学、逃学,甚至自杀等严重恶果。某乡镇小学六年级进行数学单元测试,结果有五位同学成绩不及格,数学教师王某罚这五名学生站到教室外的走廊上,并把试卷挂在胸口,结果其中有三名不肯上学,一位学生要求转学。某报纸曾报道过重庆某中学,一名女初中生因上学迟到,被教师嘲讽“连坐台都没有资格!”结果跳楼自杀身亡,教师的话独犹如一柄尖刃刺倒了学生。近年来,学生自杀现象常见诸于媒体,许多充满希望的生命之花,就是在“心罚”下过早地凋零了。这些鲜活的事例怎能不令人心寒,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由此看来,“心罚”确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违法行为!笔者认为教师唯有改变思想,加强学习,才能远离“心罚”。

1、学习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

法制意识淡薄,对教育法规的无知,认识不到学生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主体,是教师实施“心罚”的内在原因之一。我国颁布了许多教育法律、法规,诸如《职业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等,如此丰富的法规都强调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的不可侵犯性,强调了正确认识学生主体的重要性,强调了保护学生的必要性。每位教师应切实学习这些法律文件,掌握法律知识,把握其中的核心精神,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履行之。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拿破仑读小学时不能正确拼写,语言不通顺,字也写得很糟,老师家长都认为他没出息,而他却成为了法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刚刚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的奥巴马,少年时代曾是个“街头混混”,经常逃学,游荡于夏威夷海滩和印尼的街头。爱迪生、牛顿、巴顿将军、弗兰克林等也都曾被认为是平庸之辈,或不堪造就之人,后来都成为历史著名人物。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育是明天的事业。教师必须摒弃静止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不能抱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传统观念,要“把人当成人来教育”,应对学生的发展和未来持有信心。在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教师要有耐心、沉得住气,不要急、不要逼,要使他们自己认识到,只要接受教训就能赶上去,从而对未来充满信心。

3、拥有一颗宽容之心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何况一名学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教师,要有一颗宽容之心,事事不要过于苛求,要允许学生做错事、说错话、做错题,不能一味挑学生的毛病,更不能抓住学生的小辫子不放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振动比惩罚更强烈。”对犯错的学生来说,教师的宽容犹如一片汪洋,包容他们的错误与缺点,从他们积极的态度中发现优点,予以表扬鼓励,会促使学生自省自责,从而自励自强。我们都熟知“四块糖”的故事(《教育导报》2002-4-10)。陶行知冷静地分析问题,透过学生的过失行为,一步步挖掘出隐蔽的良好品质,在宽容之中包含着理解,有效地消除了学生的敌对情绪,使问题自然地、没有痛苦和创伤地消失,其教育效果让这个学生受益终生。

4、努力提高育人能力

“心罚”很多时候是源于教师故步自封、抱残守缺,致使教育技能和方法穷尽后的不当之举。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育人能力。首先,“教师应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学生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苏霍姆林斯基语)因为没有科学地认识学生,难以科学地善待学生。时代变,人也在变。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不断学习有关教育的新思想、新概念、新学说,用科学发展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学生。其次,教师需借鉴优秀教师成功的教育案例,不断实践,不断创新,掌握多样化的、具有应变性的教育技巧,就可以减少错误的处理策略,从而有效避免对学生的“心罚”。

总之,我们的教师要努力远离“心罚”,不要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冷漠而黯然无光,不要让一颗颗弱小的心灵因疾风骤雨而战战兢兢,要用孜孜不倦的仁爱之心善待学生,温暖学生的心灵,让每一朵生命之花都沐浴着阳光雨露,绚丽绽放!

(作者:山东省日照市实验学校教师)

责任编辑:杨雪翠

猜你喜欢

教育教师学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学生写话
美育教师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