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寨文化探析

2009-09-18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4期
关键词:文化

翟 真

摘要:山寨文化是一种发自民间的、通过模仿正统文化而挑战主流文化的一种新型文化形式,山寨文化的历史久远,从过去的山寨政权、山寨历史、山寨文学到当今的“恶搞”绵延不绝。其基本特征是挑战性、“仿”“造”性和平民化。第二媒介时代“拟仿文化”、名利驱动、符号化消费需求是山寨文化盛行的原因。山寨文化利弊互现,某种山寨文化的前途是或主流化、或被剿灭,但山寨文化现象将与人类发展史共存。

关键词:山寨山寨产业山寨文化挑战性狂欢

2008年年末,“山寨”一词随着山寨春晚的火爆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山寨”被评为2008网络十大流行语之一。什么是“山寨”?人们往往在含义不统一的情况下使用这些词汇,对于山寨文化现象的评价也褒贬不一,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山寨文化溯源

山寨亦作“山砦”,本意是筑有栅栏等防守工事的山庄;绿林好汉所占的山中营寨;现在多指中国南部山区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的村落。现在意义上的“山寨”源于香港“山寨厂”一词中。设在1997年到期的租借地新界的工厂因不能得到港英政府的长期产权保障,多半简陋和杂乱无章,被香港人称为“山寨厂”。①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这些山寨厂移师广东。“山寨”一词被公众所熟知是因为山寨手机现象。山寨手机是指遍布广东的山寨厂生产的无正规牌照的杂牌手机,就像绿林好汉占山为王的山寨一样不被官方管辖,有和正规品牌“分庭抗礼”的味道,并且以自己非正统的身份为荣。

“山寨”一词代表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涉及的产品除手机外,还有IT行业的MP3、游戏机、数码相机、鼠标、键盘等。山寨的意义也逐渐泛化,迅速成为一切模仿、翻版、仿真的代名词,出现了山寨饮料、山寨服装、山寨药品等。这些所谓的山寨“产品”已经没有了山寨手机的创新,纯粹变成了使用障眼法的盗版假冒产品。传媒文化领域的山寨现象更是层出不穷,山寨电影、山寨电视、山寨唱片、山寨动漫、山寨报纸和山寨明星等。山寨版模仿原版的水平参差不齐,却让“山寨”一词迅速蹿红,“太山寨了”、“今天你山寨了吗?”之类的用法已出现在日常用语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对山寨文化进行了报道。

山寨文化是指在大众传播文化领域非主流的、非正统的、非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种发自民间的、通过模仿正统文化而挑战主流文化的一种新型文化形式,其基本内核是创造性地模仿、挑战正统、超越原版的敢作敢为的山寨精神。这种山寨文化颇有一点侠文化的风骨,像侠士那样啸聚山寨,“以武犯禁”,公然与当权者叫板,通过反权威、反垄断、反精英追求物质和精神自由。只不过山寨文化精神还没有达到“肆意陈欲”、行侠仗义、快意恩仇的程度。历朝历代以农民起义为代表的山寨政权轰轰烈烈轮番上演,挑战正统政权,成为最典型的山寨文化。与严肃的正统文学、雅文学相对而言,通俗文学是正宗的山寨文学形式。从唐传奇、宋话本开始,到明清章回小说、晚清谴责小说、张恨水、程小青、李寿民的武侠小说,再到金庸、古龙、琼瑶的武侠、言情小说,以及网络文学均属山寨文学之列。它们刚开始游走于正统文学的边缘,随着读者群的扩大,又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逐渐被大众广为接受。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等四大名著在当年也是山寨文学,只不过后来逐渐被主流化了。甚至连改编的电视剧《红楼梦》也有了山寨版。此外,香港的无厘头电影、娱乐化新闻、网络符号经济、网络媒介事件,乃至近年流行的“恶搞”现象实质上都属于山寨文化的范畴。

作为山寨文化精髓的山寨精神主要体现于社会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的关系中,在朝政权与在野政权、正史与野史、正统文学和通俗文学、大众传媒领域里的名人与普通人、名牌产品和普通产品之间的博弈是产生山寨文化的沃土。弱势群体不甘于自己的被动地位,以强势群体中的偶像为榜样、凭借自己创造性的努力向他们发起挑战。因此,山寨文化古已有之,只不过到现在才被概括为“山寨文化”而已。

山寨文化的特征

挑战性。网民老孟贴出“向央视春晚叫板,给全国人民拜年”的标语,开通了CCSTV“中国山寨电视”网站,和中央电视台的台标(CCTV)只有一个字母之差,随时向网友报道晚会的最新进展情况。山寨春晚虽然没能如期在除夕夜和网民见面,只是把1月22日的彩排录像放在了澳亚卫视的网页上,但是冲击波不小,山寨春晚甚至也被“山寨”了,湖南网友操办“酱油春晚”叫板“山寨春晚”。其实,在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开播不久,各省、市电视台纷纷模仿中央电视台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和现在的山寨春晚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只不过没有网络直播,更没有挑战的勇气和中央电视台叫板,而是自动避让央视春晚播出的黄金时间。正因为如此,老孟的山寨春晚才广受关注。

“仿”“造”性。山寨文化的本质首先是文化产品、文化现象的一种模仿、嫁接或借鉴。从IT行业的手机、MP3、游戏机、数码相机、鼠标、键盘到文化领域中的山寨电影、山寨电视、山寨唱片、山寨动漫、山寨报纸和山寨明星,无一不大打上了模仿的印记。有人因此把山寨文化简单地等同于盗版文化、侵权文化②,其实是不准确的。山寨产品不完全是盗版、仿冒品,而是“仿”“造”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平民化或草根化。香港的山寨厂陆续转移到珠江三角洲,成为拉动大陆经济的火车头。山寨厂是在知识产权、借贷权等基本制度没有保证的情况下,通过缩小企业组织规模,扩大产业聚集程度,将长期利益分化为密集的短期利益,降低对制度的依赖,自发地实现了工业化。山寨春晚的主创者老孟是来自四川的“北漂”,所有演员均为自愿参加,无报酬。来自四川阿坝茂县震区的27位农民穿着社会上捐赠的羌族服饰,带着从地震废墟里刨出来的乐器,借路费赶来参与山寨春晚。新华网《“山寨春晚”冲击波》对它的评价是:“平民气息浓厚,像一次普通百姓嘉年华。”

山寨文化盛行的原因

时代背景。在马克·波斯特所说的“第二媒介时代”,技术已经到了蔑视政府权力的地步。第二媒介时代的文化是“拟仿文化”,媒介对文化的影响程度很深。虚拟现实“将人置于另类世界”——拟态环境(沃尔特·李普曼),语言本身变成了重构的现实,进一步影响着现实的消费方式。山寨文化中的模仿只不过是拟仿文化的非主流的一个方面。这种拟仿首先体现在“双向的去中心化的交流”网络社区里,网民拥有了一个全新的空间来发表言论,宣泄情感,往日被淹没在精英阴影下的“草根”大众可以对原来被精英控制的文化霸权发起挑战,山寨文化的新形式——恶搞和山寨春晚应运而生。山寨手机的出现,不过是把网络虚拟世界里的恶搞搬到了现实世界中,超越了精神娱乐的层次,从娱乐狂欢发展到了现实挑战,直接制造了经济“神话”。

名利驱动。山寨文化最容易出现在暴利的垄断行业。山寨现象火爆的最根本原因还是这些行业存在较大的利润空间。同样功能的手机,“山寨机”与正规品牌机的价差高达800至1000元。即使去掉正规品牌的宣传、政府税赋、技术研发、渠道维护等费用支出,其利润空间较之电脑、液晶电视等行业也大得多。明星广告这一暴利行业让人趋之若鹜,不像山寨手机那样头顶上高悬着知识产权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使用山寨明星几乎毫无法律问题。人们对于做广告的真正明星都无可奈何,何况是山寨明星?在当今的消费社会里,广告其实是超越真伪的,只不过是一种观点的简单重复③,没有人追问为什么。即使所代言的广告产品出了问题他们也没有任何损失,损失的只有观众的感觉。而被欺骗的感觉是不能得到法律保护的,没有人能够起诉他们使用山寨明星。

符号化消费需求。山寨手机之所以风行一时,是因为存在着消费市场。人们使用手机也不仅仅是为了通信联络,而在于享受其各种娱乐功能,况且付出的代价却是相对很低的。山寨机的质量不那么可靠,售后服务也难以保证,但是用坏了抛弃掉也不可惜,还可以买部新的换换口味。更重要的是人们想要购买的不是山寨手机这个“物”本身,而是“山寨”这个符号,它是流行、时尚的标志。不仅如此,购买、使用山寨机还可以契合内心深处的狂欢欲望,像狂欢节上给小丑加冕、脱冕一样(M.M.巴赫金),把名牌手机拉下马,把山寨手机扶上去。人们发现自己居然有颠倒乾坤、翻云覆雨的能量和权力,居然有这么好的机会可以把自己抬高到国王的位置,也可以把国王降低到自己的水平,抹平了世间的一切等级和秩序,因而获得暂时的精神解放和心灵的自由。和狂欢节的参与者一样,作为山寨春晚看客的芸芸众生也能在符号化的仪式消费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如前所述,山寨春晚与以往地方电视台举办的春晚并没有本质区别,甚至没有电视台参与。但是人们这次热切期盼山寨春晚,与其说是要欣赏一台晚会,不如说是在享受央视春晚被挑战的快乐,在见证、消费着博弈双方加冕、脱冕的过程,至于结果怎样,并不重要。恶搞似乎在此基础上更进了一步,在狂欢的同时,它还在告诉人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值得欣赏的原版、正版。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狂欢中,人们摆脱了物的羁绊和精神的枷锁,满足了自己的终极需求。此时不山寨,更待何时?

山寨文化评价

山寨制造是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60年前,“MADE IN JAPAN”被认为是廉价货和粗制滥造的代表。而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厂商洗心革面,经过一代人的努力,使得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的电子产品大国。④正是香港当年的没有规模、缺乏设备,更谈不上管理的山寨厂,见证了香港人的成长、挣扎生存,从无到有,使香港实现了从商贸城市向工业城市转型,“山寨”因此成了自豪的港人勤奋、拼搏和求变精神的代名词。

这些山寨厂陆续转移到珠江三角洲以后,成为拉动大陆经济的火车头。无论顺德模式、东莞模式,还是长三角的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都是从山寨厂开始的。因此,从全世界的生产大国的发展轨迹来看,中国制造的山寨阶段,是难以避免、难以回避的,关键在于在模仿中超越,最终抛弃模仿,实现创新。

山寨文化是对暴利、垄断行业的一种冲击,乃至惩罚。在没有现实途径消除不公平竞争的情况下,让人们看到了解决问题的一丝曙光。大众传媒领域里的山寨现象是世界娱乐化狂潮的一部分,可以起到美国冲突论的代表L.A.科瑟尔提出的社会安全阀的作用,就像早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一切有助于缓和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以及各阶层间紧张关系、消除人们平时紧张情绪的共同性的娱乐活动等一样,山寨文化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另类娱乐的方式和舞台,是排解郁闷、化解社会冲突的缓冲剂。

当然,山寨文化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它是在颠覆现有制度和秩序的情况下实现的,不可能不对现实的经济造成一定的破坏。山寨手机挤压了国产正规品牌的生存空间,侵犯了知识产权,以另一种不公平竞争替代原来的不公平竞争,造成了恶币驱逐良币,可以说是以毒攻毒的行为,其杀伤力也是客观存在的。

如同山寨政权的命运一样,一种山寨现象要么通过创新实现主流化,要么像所谓的“山寨产品”一样被剿灭。不过,山寨文化会和整个人类相始终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山寨文化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注释:

①侯梅新:《山寨精神,就是平民精神》,南方报业网,2008-12-23。http://opinion.nfdaily.cn/content/2008-12/23/content_4788369.htm

②束学山:《“山寨文化”是哪门子“文化”值得深思》,武汉综合新闻网,2008-12-05。

③让·波德里亚?眼法?演:《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6页。

④陆新之:《企业过冬想寻求突破应借鉴山寨精神》,《经济管理文摘》,2008(20)。

参考文献:

1.周志强:《“山寨文化”中的消费想象》,《人民论坛》,《政论双周刊》,第38页。

2.《新华视点:“山寨春晚”冲击波》,新华网,2009-01-30。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1/30/content_10737171_1.htm

3.马克·波斯特?眼美?演著,范静哗译:《第二媒介时代》,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8级新闻学博士生、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讲师)

编校:郑艳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