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瞻前顾后话59

2009-09-17徐志伟

坦克装甲车辆·新军事 2009年9期
关键词:坦克

徐志伟

[编者按]一般说,人们都喜欢对同一时期的同一类武器装备作横向比较,这样才比较科学,也具有可比性。这一回,我们对前后几种坦克作纵向比较,也许能看出一些问题,有一点“别开生面”的味道。

共和国大地上的T-34履痕

尽管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坦克部队是从缴获日美坦克起家的,但是,新中国装甲部队的现代化建设,是从引进苏式坦克装甲车辆为发端的。在共和国的大地上,留下了T-34坦克浓重的履痕。

1950年11月,由苏联购进的10个战略坦克团的装备运抵中国境内,成为坦克部队建军的基础。其中,T-34坦克的数量占到了四分之三。随后,T-34坦克等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解放军装甲兵部队的建设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到1953年底,装甲兵部队已经拥有各型坦克和自行火炮2 246辆。其中,T-34坦克为1 159辆,占据了“半壁江山”。50年代中期起,装甲兵司令部便决定对T-34坦克进行技术改造,前后历经10多年的时间,先后完成了41项改造项目,包括:换装B-54发动机、改装新设计的空气滤清器、加装新设计的油水加温器、换装TSha22-85瞄准镜等。可以认为,在这些改进项目中,许多采用了59式坦克上的技术。到1980年,装甲兵部队仍装备有一千余辆T-34坦克。作为训练坦克,这批T-34-85坦克一直用到80年代末,服役期长达半个世纪。

从世界范围讲,T-34中型坦克更是有多项桂冠:什么“现代坦克的先驱”、“二战中最优秀的坦克”、“战胜德国法西斯的决定性兵器之一”、“二战中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等等,成为百年坦克发展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根据统计资料,从1940年到1950年间,苏联共生产了79877辆T-34中型坦克,其重要性、成熟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可见一斑。

在这里,还要说明一点的是,在T-34坦克和T-54/T-54A坦克之间,还有一种T-44中型坦克。但是,T-44坦克的生产总数还不到1 000辆,只能算是一种过渡车型。T-54/T-54A(包括59式),才是T-34坦克的下一代继承者。那么,59式坦克和T-34坦克到底有哪些异同呢?

59式和T-34坦克的对比

T-54/55(包括59式)坦克是T-34坦克的继承和发展。紧凑的结构,低矮的外形,注意整体布置的优化,便于大量制造等等,这些T系列坦克的特点,从T-34坦克开始一脉相承,不断发扬光大。不过,两者之间的差异还是相当明显的。在这里,仅就59式坦克和T-34-85坦克的性能和结构上的主要差异作一对比。

在总体性能上,T-34-85坦克的战斗全重为32吨,5名乘员;而59式坦克为36吨,4名乘员。从吨位上看,二者基本上是一个档次上的,而如果59式坦克和T-34-85坦克相比,在火力和防护性等方面能成倍提高,则更能说明59式坦克的先进

59式中型坦克乘员擦拭100毫米炮弹性。从外形轮廓上看,59式坦克更低矮,流线型更好,更显示出现代坦克的模样。

从火力性能上讲,一个是85毫米线膛坦克炮,一个是100毫米线膛坦克炮,尽管口径只相差15毫米,但按炮弹的体积和重量来算,则相差达40%,加上100炮的身管长径比更长(达56),因而其穿甲弹的威力更大。统计数据表明,在1000米的射击距离上,85炮的穿甲厚度为94毫米,而100炮的穿甲厚度达135毫米,增大了44%。从命中精度看,由于59式坦克有单向稳定器,在坦克行进间可以概略瞄准,短停后可立即射击;而T-34坦克没有火炮稳定器,根本无法行进间瞄准,需要短停较长时间才能射击,这方面两者之间的差距是相当大的。

从防护性能上看,尽管两种坦克的吨位相差不多,但主要部位的装甲厚度相差相当大。T-34坦克上采用铸造的流线型炮塔,焊接车体,高强度、高韧性的镍铬合金装甲钢,再加上大倾角首上甲板的结构,使T-34坦克具有良好的综合防护型。二战初期和中期,德军先是用37毫米反坦克炮来对付T-34坦克,虽然往往有多发穿甲弹命中,但T-34坦克若无共事,照样前进。在前线的德军官兵惊呼:“为了对付俄国人的T-34坦克,最好的办法是拷贝T-34坦克。”可以说,T-34坦克的综合防护性是它的一大亮点。到了T-54坦克,车体的首上甲板和首下甲板厚度均为100毫米(T-34的为45毫米),炮塔的前装甲厚度更达到了175毫米(T-34的为52毫米),再加上采用流线型更好的卵圆形炮塔,抗弹性能更佳。59式坦克上已经有了超压式三防系统,适于在原子战争条件下作战,而T-34坦克上根本没有这玩意。可以认为,59式坦克的抗弹性能要比T-34坦克提高一倍以上。

从机动性上看,两者也不是一个档次上的。尽管两者的单位功率、最大速度、最大行程等相差不多,但是,在越野机动性和驾驶的舒适性等方面差别相当大。在这方面,笔者还有一点点切身的体会。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笔者在哈军工和装工院当学员和教员期间,先后开过T-34坦克和59式坦克。T-34坦克操纵难掌握,挂档特费力,转向半径不好控制,对一个“新手”和“莱鸟”来说,想把坦克开走特容易,只要学上一个小时即可,但是,要想熟练掌握驾驶技巧,绝非一日之功。笔者在初开T-34坦克时,发动着坦克后,脚踏离合器踏板,两只手拉操纵杆,“使出吃奶的劲”也楞是挂不上档,急得满头大汗……。到了开59式坦克时,由于变速箱里有同步器,只用一只手便可以轻松上挂档。59式坦克采用行星式转向机,有规定转向半径,运用得好可以灵活地转向。开过T-34坦克之后再来开59式坦克,感到“全身一轻松”。后来,听开过美制坦克的老驾驶员讲:开老美的坦克跟开汽车一个样,“简直跟玩儿一样”。不过,笔者没有这方面的实际体会。此外,59式坦克上有了驾驶员用的红外夜视仪,夜间驾驶能力和作战能力有所提高。

在坦克的使用保养方面,59式坦克和T-34坦克也有极大的差别。T-34坦克难保养,是出了名的。除了拉履带、装电瓶、擦炮这“三大力气活”之外,装卸空气滤清器和冬季的烤车也特费劲。开T-34坦克时,每天完成训练科目回到车场后,还要立马进行一个多小时的“出车后保养”,坦克乘员们本来已经累得乏乏的,还要钻车底、清履带、擦油泥……,弄上一身油泥不说,保养过后个个都成了“孙悟空”啦。联想到现在,私家小轿车沾了泥土之后,花上10块钱洗车便搞定了,二者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到了59式坦克时,由于空气滤清器改为方形的并布置在

最上面,拆卸和清洗滤尘丝也极为方便;再加上有了加温器,免除了冬季烤车之苦。当然,对59式坦克来说,“三大力气活”还是有的,但在维修保养方面总体上比起T-34坦克来要轻松得多。

当然,由于设计上的原因,59式坦克在人体工程学方面的缺憾还不算少。譬如,1、夏季容易过热。59式坦克的乘员舱内只有排风扇,没有空调,尤其是炎热的伏天进行“百千米试车”试验时,要求坦克和乘员连续高速跑一百千米不停车,中间不允许“下车或停车歇一歇,凉快凉快”,被坦克兵风趣地称为“坦克的马拉松比赛”、“最好的减肥方法”。夏天的百公里试车时,排风扇吹的也是热风,根本不管用,不仅发动机容易“开锅”,坦克乘员坚持下来也很不容易,等于是“穿着工作服蒸桑拿”,掉几斤肉是“小菜一碟”。2、驾驶员的操纵仍显费力。到了59-2坦克时,由于有了液压助力系统,转向操纵力由30千克力降为10千克力,开车要轻松得多。3、在战斗情况下,安全门不易打开。到了59-2坦克时,改用三点支撑式向外开启安全门,问题才得到解决。4、关窗驾驶时,驾驶员头伸不直,很不舒服,尤其是夜间利用红外夜视仪驾驶时,头要低下好几十度,时间一长十分难受。5、半自动灭火系统的效能不高,可靠性差。改用自动灭火系统或灭火抑爆系统后才得到解决。

产生这些缺憾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设计上的原因造成的。原来,苏联的坦克设计师们为了使坦克总体上紧凑,按小个子坦克兵的身材来设计T-54/55坦克,坦克兵的兵员多来自中亚高加索地区,身高也就是一米六至一米六五的样子,而我国的坦克兵身高要比这个标准稍高些,再加上汉族人的体型属于长躯干型,坐高较高,这就使得原来的座席特别地不舒服。我国后来新设计的坦克,一般更关注了人体工程学方面的问题。

从59式坦克到80式坦克

从59式坦克到80式坦克,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细分起来,又可分为59式坦克→69式坦克→79式坦克→80式坦克的四步发展历程。不过,一般认为69式坦克和79式坦克是59式坦克的改进型,而“80式算二代”。故在这里仅就59式坦克和80式坦克作一些纵向的比较。

80式坦克,最早称之为69改坦克,1988年2月4日正式定型,命名为ZTZ80式坦克。80式主战坦克的战斗全重为38.5吨,仅比59式坦克重了2.5吨,乘员人数仍为4人,在外观上和59式坦克极为相像。不过,由于车体稍加长,加上采用中等直径的负重轮,每侧负重轮数由5个增为6个;火炮口径稍加大,再加上有火炮热护套和炮膛抽烟装置,这两点成为区分80式和59式的最主要的外部特征。

80式坦克采用105毫米线膛炮,尽管火炮口径仅比59式坦克的100炮大5毫米,但这种火炮的穿甲威力要比59式坦克的100炮大得多。采用105炮的实践表明,我国坦克的发展已经从单纯模仿T系列坦克转而向T系列坦克和M系列坦克兼收并蓄,再向自主研发的道路前进,意义重大。

80式坦克的另一项重大改进为采用了光电注入式火控系统,由光电投射式瞄准镜、数字式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器、微光夜视夜瞄镜和双向稳定器等组成,能在短停间对运动目标进行射击,比起59式坦克的极简易的火控系统是一大进步。到了80-1坦克时,更进一步采用了“三七”火控系统(扰动式简易火控系统,见《坦克装甲车辆》2005年第7期第6页),火力性能又提高了一步。

80式坦克的动力装置为730马力的涡轮增压柴油机,使80式坦克的单位功率增大到19马力/吨(59式坦克为14.45),这使得80式坦克的最大速度增大到57千米/小时。机动性上,80式坦克比59式坦克略有提高。

在装甲防护性上,车体和炮塔均为均质钢装甲,必要时可加装复合装甲和屏蔽装甲,炮塔后部有屏蔽格栅,再加上有个体式三防系统、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和烟幕弹发射装置,其综合防护性明显优于59式坦克。

不难看出,在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上,80式坦克比起59式坦克来有全面提高。所以,把80式坦克算作新一代坦克(第二代坦克),基本上是够格的。之所以说是“基本上”,是因为在许多方面,80式坦克继承了59式、69式和79式坦克的衣钵,说80式坦克是59式坦克的进一步改进型也不为过。关于这一点,下面还要进一步做些分析。

三代坦克的相似性

这里所说的三代坦克,不是人们常说的59式→80式→99式这三代坦克,而是本文所指的以59式坦克为核心的T-34坦克→59式坦克→80式坦克这三代坦克。

如果将T-34坦克、59式坦克和80式坦克摆到一块,你觉得哪两种坦克更相像呢?恐怕即使是不懂坦克的外行人都会回答:“59式坦克和80式坦克更相像”。没错!浑圆的炮塔、低矮的外形,长长的炮管、昂起的高射机枪……猛一看,59式坦克和80式坦克就像两个亲兄弟。不但外形上相似,连内部的总体布置也大同小异:都是采用动力一传动装置后置的总体布置方案,而且发动机是横置的。零部件的通用性在50%以上。

反观T-34坦克和59式坦克,不仅外形上有明显不同,内部的总体布置也不尽相同,尽管都是动力一传动装置后置的总体布置方案,但前者的发动机是纵置的,后者为横置的,T-34坦克的动力舱的布置比较松散,内部的空间较大,而59式坦克的动力舱内部十分紧凑,给人以“见缝插针”的感觉,T-34坦克的外形显得比较粗糙,而59式坦克则显得光滑平顺得多。而零部件的通用性则几乎为零。如果说59式坦克已经像个现代坦克的话,那么,T-34坦克只能说是具有现代坦克的雏形。

再来比较一下三种坦克的问世时间。T-34-85坦克是1944年问世的,59式坦克是1959年问世的,80式坦克是1980年(实际上是1988年)问世的。前两者间隔15年,后两者间隔为21~29年。按说,两代坦克的间隔时期越长,越能“精雕细刻”,差别也应该越大,但是,偏偏又是后两者更相像些。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我们认为,T-34-85坦克是大规模战争的产物,59式坦克则是冷战时期的产物,而80式坦克则是冷战后期的产物。战争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血的教训,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原子战争的魔影,又使坦克的身价倍增,反映到T-54A和59式坦克上,便是技术上的先进性和成熟性的完美结合。T-54/55系列坦克能生产几万辆,59式坦克能生产近万辆,则是其成熟性的具体体现。而80式坦克尽管已经形成系列,也算是成熟的产品,但由于时代不同了,坦克技术的发展也不能像战争时期和冷战时期发展那样快。再说,80式坦克的生产量也只有59式的零头。从中可以看出59式坦克不可撼动的历史地位,也隐约可以看出“文化大革命”对坦克发展所起的负面影响。80式坦克的历史功绩在于,我国的坦克发展开始从单纯的模仿苏制坦克向部分引进吸收转变:在80式坦克上,已经有了若干M系列坦克的技术。到了第三代坦克,我们才有了充分引进吸收加上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坦克技术,我国的坦克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猜你喜欢

坦克
坦克300城市版
超级坦克大乱斗
96B坦克的精彩瞬间
战争也疯狂
环保坦克
坦克新杀手
谈天说地
韩国的K1A1主战坦克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